前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果敢族其实就是明朝遗民,原本就是汉族,其中很多人还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后人,这在世界史上也是一个特例。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在此危难关头,祖宗三代食明朝俸禄的辽东总兵吴三桂落井下石,引清军入关镇义军,追剿明军,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公元1646年,明朝的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原兵部尚书李永茂等一大批文臣武将云集肇庆,拥万历神宗帝之孙,亡广西梧州的永明王朱由榔即位称帝,年号为永历,史称南明。

朱由榔称帝六年后,因为自己的实力薄弱,被迫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这时,孙可望、李定国已据有云南全境,李定国不仅兵强马壮,而且手里还有掌握着一笔巨额财富,一笔富可敌国的财富。

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不幸的是,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同时还窥视李定国手里的那笔巨大财富,谋杀李。

李定国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撤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朱由榔。公元1656年李定国拥朱由榔回师云南,在昆明建立了南明王朝的滇都,并开始在五华山上建造王

公元1658年,孙可望部降清,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使永历帝朱由榔失尽了地盘,南明岌岌可危。第二年,清兵三路追,朱由榔无奈,只得弃滇都昆明,在李定国部及其他官员的保护下,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的野人山。

随同永历帝进入野人山的还有李定国用于反清复明的那笔巨额财富,另外永历帝也携带着价值连城的珍宝和大量珍贵文物,在这些珍宝中一件令世界上许多统治者都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是成吉思汗遗传给子孙的“命运之箭”为了防止数额巨大的财富落入清兵手中,同时也担心其他变故,李定国安排人在缅北的野人山中寻找了一个秘密处所,将这笔宝藏连同永历帝携带的珍宝一同藏匿了起来。

缅王把永历帝和文武百官以及大批随从安置在缅北的山中,公元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王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深知国邦里养着一群祸胎,早晚会殃及池鱼,于是派兵夜袭朱由榔的临时住所,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咒水之难”公元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边、直抵缅甸瓦城城郊,缅王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妄送清军,以免惹火烧身。

随后永历帝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内。同年四月,吴三桂担心朱由榔被反清复明的义士劫走,奏明清廷后,用弓弦将朱由榔勒死在蓖子坡。

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后,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内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通过300多年艰苦而漫长的子,这些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

2002年3月,世界有关组织五年一度的《世界年鉴》中指出,本二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的奇迹,是依靠太平洋中的神秘宝藏支撑的。同时公布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被发现的十七处数额巨大的藏宝。其中中国的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的宝藏,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西宝藏不仅财富价值惊人,更是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三百多年来,无数寻宝者挖空心思四处探寻,大西宝藏始终没被发现,成为一大谜团。这些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大西宝藏本就没有在中国,会随永历帝入到缅北的深山丛林中。

李定国是明末最后一个反清的民族英雄,在反清的斗争中李定国是最坚定的一个人,同时他也是张献忠最忠诚的部下,深得张献忠的信任,因此主管粮草后勤,是张献忠的财务和后勤部长,大西国的宝藏一直就在李定国的掌控之下。

张献忠死后,大西国的宝藏就被李定国运到到云南,在与永历帝结盟后,李定国从把大部分宝藏献给朱由榔用于反清复明的斗争。

李定国在护送永历帝进入缅北野人山的同时,将大西宝藏也一起运入了野人山中藏匿起来,这也是后来人们一直寻找不到大西宝藏踪迹的原因。

藏匿在缅北野人山的宝藏数额巨大,是由永历帝的珍宝和张献忠遗留下的来的金银两部分组成。这个宝藏的用途很明确,就是为了以后的反清复明做经费。

宝藏藏匿好后,将藏宝图绘制在三张羊皮上,只有将三张藏宝图拼在一起,才能找到宝藏。据传李定国拥有一份藏宝图,另外两份不知所踪。

昆明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的蓖子坡改称为死坡。

后来大清总督认为死坡有损大清声誉,遂在道光年间将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刻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民间仍称之死坡。

辛亥革命胜利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

在大清统治期间,反清义士和南明后人都不敢明目张胆地拜祭永历帝,来死坡拜祭的人多在深更半夜,三百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习俗,而且一直保留了下来。

每逢清明时节,总有不明身份的人在死坡头的这块石碑前祭拜永历帝的亡灵,祭拜的人都是行匆匆,而且多在深夜,所以都不清楚他们是什么人。

时间转眼到了民国36年,即公元1947年的清明节。

昆明五华山旁的死坡上,竖立着一块两米高的石碑。夜幕下孤独的石碑,在朦胧的月光中显得分外凄凉,靠近石碑能看清上面七个血红的字迹“明永历帝殉国处”微风吹过,扬起黄纸焚烧过后的灰烬,漫天飞舞,石碑的周围本来就很荒凉,此时又增加了许多森恐怖的气氛。不远处的树林,枝叶在风的吹动下发出瑟瑟的抖动声,仿佛是有人在走动。

一个有着诡异传说的地方,在这个特殊的子里,难免不令人产生骨悚然的觉。更何况树林中此时真的还埋伏着人,一群身份不明的人。这些人已经在这里监视了五六天了,他们好像是在等什么人的出现。

人们的心理真是奇怪,似乎只有来到先帝的亡身之地祭奠,才能寄托哀思和情怀。靠近清明节的这些子里,不断地有神秘的人来此焚香祭拜。虽然现在已经是民国时代,没有人再会理什么人来祭奠南明的亡帝,但是大多来拜祭的人还是保持着一贯的风俗,在夜间偷偷地来拜祭一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十多匹快马呼啸而至,在距离石碑百米远的地方,冲在前面的人勒住缰绳,翻身下马。

后面的人纷纷跟随着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各个身形捷矫健,一看就知道都是些身手不错的练家子。

留下两个人在原地看守马匹,其他人都跟着两个人的身后步行朝永历帝遇难处的石碑走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