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贺恭一郎的阐明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们先整理一下,从去年秋天开始,你到底做了些什么?就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做个回顾吧。
首先你得准备未经使用的旧大学笔记。只要到学校里找一找,那种东西应该很快就能拿到吧?接着你把高邦彦早期发表过的作品抄写到上面,不过,你不能完全照抄,语法及人物的名字必须改过,故事的剧情也要稍微重新编排,你想尽办法让这些笔记像是那些作品的原型。就算只抄一本,恐怕也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吧?我可以想像那是非常艰辛的大工程。至于
高近期发表的作品,你则改用打字的:和大学笔记一起找到的,写在稿纸上的那些小说,才是你以前的作品吧?因为从
高的小说里,找不到与这些作品吻合的内容。
其次,关于《冰之扉》这本书,你也必须想好后续的发展才行。你不但要让警方看到构思剧情的小抄,还要亲手书写做为不在场证明用的原稿。
接着是制作录影带。这个我刚刚也讲过了,恐怕在去年年底你就拍好了吧?
然后,到了今年,你把高初美的围裙和照片拿到手。除此之外,应该也把旅行申请表、项链等小道具给备齐了。你想说申请表是旧的是吧?那种东西搞不好学校那儿就有之前剩下的。还有,你说衣柜里摆的佩斯利花呢领带是初美送的,餐具架上的咖啡杯是两人一起去买的,这些恐怕都是你最近才准备好的吧?
接着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听说高夫妇为了打包送去加拿大的行李,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这中间你好像曾到他家去拜访过一次。你去他家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把两件东西藏进行李里,那两件东西就是刀子和录影带。你甚至还费了点心嗯,把录影带放进挖空的书里,这样看来就真的很像是
高邦彦刻意隐藏的了。
以上的准备都做好之后,接着就只是等四月十六那天了。没错,就是案发当天。
不、不,这次的案件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这是经过长期安排、恐怖的计划犯罪。
通常,所谓的计划犯罪,犯人最常演练的是如何避免被逮捕,要怎样做案才不会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了,要如何洗自己的嫌疑——犯人绞尽脑汁想的应该是这些。
不过,你此次犯罪计划的目的却完全不同。你一点也不避讳被逮捕,不、应该说,这所有的计划都是在确定被逮捕的前提下拟定的。
简单说来,野野口先生,你花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功夫要做的是动机,杀害高邦彦的适当动机。
这真是惊人的想法。要杀人之前,先想好杀人动机,这恐怕是前所未闻的事吧?一直到现在我才敢这样讲,在此之前我是多么的烦恼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这就是我的心情写照。
说起那卷带子,如果一开始警察就有所怀疑的话,说不定就能早点认出那是伪造的。
不过,搜查小组并没有起疑,那是当然的。那卷带子是证明犯罪动机的重要证据,又有谁会想到那是身为犯人的你亲手制作的呢?
写在大学笔记及稿纸上的作品也是一样,而暗示你和初美关系的小道具更是如此。如果那些东西足以证明你没有犯罪的话,搜查小组肯定会调整目光,进而确认物品的真伪。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全是佐证你犯罪动机的证物。遗憾的是,现在的警察处理对被告有利的证据时会比较严谨,处理对被告不利的证据时则倾向于宽松。了不起的是你看穿了警察弱点。
而你特别厉害的地方,在于你不自己言明这个伪造的动机,而要警方东查西访才找到。如果你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地把动机说出来,那么,再怎么笨的警察也会觉得哪里不对劲吧。
你巧妙地引导警方走入错误的侦查方向,不,应该说是你设下的圈套。让人以为是高作品出处的大量笔记及稿纸是你的,这是第一个陷阱。然后,第二个陷阱是围裙、项链、旅行申请表,以及
高初美的照片。现在想起,当时我们迟迟找不到初美的照片,恐怕让你很焦急。记得那时你跟我说:“请你不要在我屋里
翻,里面有人家寄放在我这里的重要书本。”因为这个提示,我们才在《广辞苑》里找到了
高初美的照片。你引导得真是漂亮啊!想必你自己也松了口气吧?
就连第三个陷阱也多亏你的提示。案发后,你问高理惠“
高邦彦的录影带放在哪里?”理惠回答,送到加拿大去了。结果你请她行李一送回来就马上通知你,有这回事吧?
因为这些话,我联想到高邦彦的录影带里说不定藏着什么秘密。于是,才发现了在杀人未遂的那晚所拍的带子。更惊人的是,这卷带子还藏在
高所著的《萤火虫》里。只要读过《萤火虫》,任谁都会想到书中的描述与影带的画面相符,就连这个你也不着痕迹地引导。
说到这个,我想起事发当晚,我们相隔十年再度重逢,我向你询问高邦彦的作品,那时你首先推荐的就是这本《萤火虫》。你连这个都事先算计好了,真教我肃然起敬。
让我们稍稍把时间倒回去一点,回顾一下那天的事。我说的那天,不用讲,当然是你杀害高邦彦的那天。
从上述的推理,你应该也可以了解,这次的命案绝对是有计划的。不过,站在你的立场,你不希望任何人注意到这点,你一定要让它被当作是临时起意的犯罪,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伪造的动机就没用了。
为了谋杀的方法,你费尽了心机。使用刀子或毒药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样等于是公开承认打一开始就起了杀机。那么勒毙怎么样?可是,一想到两者体力的差距,光凭自己的力量要勒死对方妤像困难了点。
于是你决定采取袭击的方法。用钝器从背后偷袭,等到对方倒下,再勒紧他的脖子,施予致命的一击。
不过,这种方法也需要凶器才成,最好能直接应用高家现有的东西。于是,你想到了
高平常惯用的纸镇,用那个来敲击应该没问题吧?那要用什么来勒脖子呢?对了!电话线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在我的想像里,恐怕你当时也曾这么自问自答吧。
不过,这时你的心里却产生了不安。做案当天,高家的行李应该都整理得差不多了。这样一来,有可能事先设想的凶器届时已经不在了。
电话线应该没有问题。高还有工作要赶,写好的稿件得传送出去,因此他不会先把电话收起来。
问题出在纸镇上。对写作而言,那并非不可或缺的东西,很有可能一早就被收到箱子里去了——你连这点都考虑到了。
如果没有纸镇的话要怎么办呢?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你心想还是得自己准备凶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