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御封怀恩公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育凤和育蔷两个孙女闹出来的事,他一回到府里,子就派郑嬷嬷来对自己说清楚,为不惹三皇子不快,子还狠狠地处置了育凤母女。

他不反对子的做法,她们确实超过了,竟把三皇子当成傻瓜,耍点小计策便想要人家乖乖就范?

这些天观察下来,这位三皇子可不是能糊的,所以这个提议是为了向自己表明,他对黎家姑娘不兴趣,企图杜绝黎家想要联姻的念头?抑或是…提醒自己,他不喜被人算计?

如果是后者…那么,黎家的确将三皇子惹了。

须臾,老太爷决定开门见山,把话挑明。

“黎家丫头冒犯三皇子之事,老夫回府后己经听说,为此,府里处置了几个丫头,还望三皇子大人大量,别与那些个小丫头计较。”

“黎太传这说的是什么话,一码归一码,认义妹是一回事,五姑娘之事又是另一回事,何况那妆本皇子并未放在心上,哪来的计较?”齐镛笑得朗,眼底是诚意,他的确没记恨,黎太傅说的对,不过是些没长脑子的小丫头罢了。

“既然如此,三皇子怎会看上育清这丫头?”黎太傅不肯轻易松口,即使他心里早己万般赞同。

“不知道黎太傅还记不记得六公主?”六公主是齐镛的同母妹妹,年纪与黎育清一般大,可惜前两年沉癎不治,太医们束手无策,拖了几个月便与世长辞。

“六公主聪慧活泼,老夫有所耳闻。”

“琬清是父皇和母妃的掌上明珠,一双眼睛水灵灵的,煞是惹人心疼,本皇子见着八姑娘,发觉她与琬清有几分相似,尤其是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她让我想起琬清,便起了认亲的心思。何况在园中相遇,八姑娘聪活泼、天真烂漫,无分毫矫造作,更是合了本皇子的心意。”齐靳还是一脸的冰山,只不过眼底池漏出两分揶揄。

齐镛在说谎,他最大的目的不过是要黎育清喊他一声镛哥哥罢了,这人不服输,黎育清坚持不喊他镛哥哥,便让小心眼男人记挂上心。

当然,齐靳不否认,齐镛此举也有拢络黎太傅之意。

若认亲之事传到里…谁不知道皇帝对黎太传有多倚重,齐镛的母亲德贵妃定会大力促成此事,而皇上必也欣然乐见。

这些年,所有皇子都卯足全力在皇帝跟前表现自己,这样一件简简单单却又百益无一害之事,齐锖怎会放过?

“育清与六公主有几分神似?”老太爷半信半疑,天底下有这样巧合之事?

“待后黎太传返京,带着八姑娘进见见父皇和母妃,本皇子相信,他们看见八姑娘定会动不己,若黎太传答应此事,我立即修书回京,向父皇禀告。”三皇子并非要私下认亲,而是要将事情搬到皇帝跟前?他这可是卖黎家一个天大地大的面子呐,若皇帝、德贵妃真心喜八丫头…

老太爷沉不语,但狡猾的齐镛和善辨人心的齐靳早将老狐狸的心看得透澈,这样的好事不管是落到谁头上都会欣然接受,何况是他?

在黎府受教这些子,黎太传的本事再不必多着墨,最厉害的是,他对朝堂动向的观察之灵,便是上朝的百官也不见得比他清楚,在他的指导下,齐靳、齐镛受益良多不说,他们早己收起当进黎府的轻视,认认真真向黎太传请益人是这样的,你示我三分好,吾便还你五分善,眼前虽不能说结挂勾,但凭借着皇帝的看重,此番回去,齐镛定能受到皇帝重用,而有齐镛在里时刻提醒着皇上黎太传的好处,怕是他东山再起的时刻不远矣。

这次起复,老太爷有野心,定要将康家重重在脚下。

康家是皇后的娘家,当年康家牺牲数十条人命才护持皇帝坐上龙椅,这份恩情,皇帝不能忘也不敢忘。

然今朝堂上,康家仗着当年恩情,逐渐扩张势力,康错节,拥护者众,往往皇帝想推行新政令,只要康老太爷摇头,便没有朝臣敢点头,此事己在皇帝心底留下影。

几年前,老太爷心知肚明,自己的实力万万不能与康家相比,因此留下一句“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便退出朝堂,成就他清高名声。

他对朝臣官道:“不为得之而喜,不因失之而悲,有繁华时且看繁华,无繁华时开眼见明、闭眼见心。”奠定了自己在朝臣心中的清地位。

那时的自己与康家对峙,无半分胜算,况且一招算错盘皆输,他不想因为自己,毁了黎家百年基业。

于是他选择淡出朝廷,却也因为留下的好名声,以至于朝中大臣有任何问题,都会想办法求助到自己门下。

他不遗余力的悉心指点,深得人缘,在朝堂中建立了一股无人知晓的隐藏势力,而今皇帝想起自己,派来三皇子,是因为对康家的居功自恃,渐渐到无法忍耐了吧?

他浅哂,对齐镛说道:”八丫头能得三皇子眼缘,那是再好不过的,老夫哪有不允之理。”

“多谢黎太傅成全。”齐镛挑了挑眉。赢了,这丫头再不想喊镛哥哥也不成了。

“来人啊,”老太爷扬声叫唤,守在外头的小厮走进厘里听令。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