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逝者如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什么?临终?”兰言瞠目。

“傅家已经被抄了,陛下里的妃嫔都已被处死,兰书念在我情软弱,又曾是兰荪表兄的份上,饶了我一命,将我贬为庶民——可是傅家抄了,娘也死了,我也不知道该去哪,我本想一死了之,但娘让我来找陛下,娘说,不管陛下曾经对我怎么样,如今陛下身边只有我一个妃子,一定会允许我跟着陛下的。”

“你说,兰书,进了皇?”兰言的瞳孔缩起,她首先反应过来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是,娘让我找到陛下时,转告陛下,罗刹受到轩辕国的牵制,已经自顾不暇,陛下若要求助外援,要么释理,要么君子国,只有这两国尚有闲余兵力,至于我小姑姑,她已经投奔了兰书,陛下万不可去找她。”宁云轻轻淡淡地道,难掩一身疲惫。

兰言多疑的目光在他身上刺探了良久,终于放下了一半的心。

“你既然来了,就和我们一起走吧。”

“谢陛下。”宁云缓缓绽开一个绝美的笑颜,兰言微微失神。

篝火前,兰言和宁云相对而坐,兰言盯着宁云的面庞,那红润的面容,明亮的眸子,含羞而绝美的笑容,娇瓣,跟了她六年来,她从来没有看到宁云这样的美态,似乎又恢复到了他曾经刚成为兰荪太子妃时的光彩。

兰言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宁云的柔弱哈泊欺负的模样,恰恰足了她那种扭曲的心理,也之所以,她当初才没有杀他,而是把他留在了身边折磨。

“丞相,是怎么死的?是被兰书害死的?她怎么猜到我会来这里?”终于,她想起了这个问题。

宁云的心里轻嘲了一声,脸上的笑容却愈加凄凉。

“娘,是自杀的。”篝火倒映的对面的身影,果然一颤。

“走到这一步,是是非非她已经不愿意去想了,但是,她放心不下的只是我,本想让我去投奔小姑,可我有什么脸面去…,后来,娘说,这条路是通往罗刹和释理边境的必经之路,陛下很可能会从这里经过,让我在此等候,必经夫一场——但倘若陛下真的没有来,那是宁云的命,宁云也怨不得别人。”一番话下来,由不得兰言不信,她放松下来,自认温情地望着宁云“朕如今落难,没想到患难见真情,他朕重掌天下,一定封宁云做金华主。”宁云勾起微笑“金华主么,宁云也没那个野心,只希望陛下和宁云以后能平平静静地渡过一生,这便是宁云最大的心愿了。”

“既然如此,妃随我前去休息吧。”兰言逃亡中,竟得到宁云的软语安,心头大乐,一时又按捺不住。

宁云垂眸半晌,慢慢抬头,脸上红晕蔓布“陛下,这荒郊野外…”

“荒郊野外才有‮趣情‬啊,哈哈…”兰言放肆地笑。

不远处,疲惫饥渴的守卫们摇头叹气,望着兰言将羞涩不语的宁云拉起,拽入旁边的帐篷里。

这样的王,真的值得她们拼死护卫吗?

微明,本该趁此时动身,无奈帐篷内丝毫没有动静,守卫们又不敢打扰,急得团团转。

终于,一个稍稍胆大的守卫鼓起勇气,走近帐篷,正要出声,帐篷门突然被掀开,她们大吃一惊。

掀开帐篷门的是宁云,一脸惨白发青,不似活人,倒似死去多时一半,脸上去带着畅快悲哀的笑容,眸子静静地望着眼前的她们。

“你们从此就散了吧,有家的回家种田,没家的也下山去成个家,好好地过个平静的下半生。”守卫大惊,三四个人一把推开宁云,将他推倒在地,冲进了帐篷。

帐篷内,兰言躺在干草上,双目紧闭,脸发紫,犹带着几分惊恐,身上衣服却穿戴完好。

“你,你把陛下怎么了?”她们返身冲出去,却一齐说不出话来。

宁云的嘴角,缓缓地下一道乌黑的血丝,那绝秀的面容,竟显出了几分妖娆诡异的魅惑,他笑得温柔,语调平静,令她们竟然不敢上前为陛下报仇。

“我知道她不改,却多疑诡诈,下毒定然不能成功,所以,上山前我已经服下了剧毒,一旦她要求,毒就会从我的身上过渡进她的体内,她作恶多端,毁我一生,今我和她同归于尽,也不算对不起她。”

“你…”

“你们,下这身侍卫服装,举手下山吧,山下的人不会为难你们,你们难道要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人,陪上自己的命?”山下那群人不是坏人,倘若她们能够悔悟,他相信她们是可以安然下山的。

——兰荪,兰荪,这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了,娘说,希望这个结局能够洗刷一点她的罪孽,在黄泉路上,也不至于无地自容。

很久很久以后,当放走投降侍卫、得知山上发生的一切的秋潋滟赶上山的时候,看到呼啸的山风中,宁云那洁白的衣袂随风飘,衬着安祥而美丽的容颜,如一朵误落人间的云,那么宁静,那么美好。

她为他下了泪水,唯一的、不含任何杂质的泪水。

~~~~~~~~~~~~~~~~~~~~~~~~~~~~定乾六年,女王兰言巡查西川民情,途遭不测,女王妹兰书登基,年号“御景”封前太子侧妃越明归为后,以纪念前太子,天下云服。轩辕国、君子国、皆送来贺礼,约为百年盟国。

新君体貌文弱,然仁慈开明,甫登基,即拨三十万担粮草解南方之灾,在位三十年,兢兢业业,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女儿国始恢复元气。后寡言仁善,才貌俱全,曾披甲上战场,助帝平定叛,为世人所称颂,育有一女,即后来之长文帝。

景帝力排众议,一生惟守越后一人,痴情专一,帝后情深笃,帝驾崩之,后以三尺白绫自缢,随帝而去,长文帝悲切,破自古帝后不合葬之旧例,将景帝越后合葬一陵,后世恋人皆羡帝后,野史争传纷纭。

~~~~~~~~~~~~~~~~~~~~~~~~~一顶软轿,悄悄地抬进越国公府,直直奔向书房,越国公含泪等在里面。

“娘——”一声颤抖的声音响起。

“孩子,你受苦了。”六年了,等这一声娘等了六年,她只怕今生再也听不到,却不料峰回路转,虽然她已鬓发如霜,孩子也被沧桑浸出一身绝代风华,可终究,她和孩子都还活着,熬了这么些年的苦,值得。

登基大典纷纷地过去,兰书携着越明归易容匆匆来到凤陵花御的分堂,却见人去楼空,那一越府后院的含笑相对,竟成了她们姐妹今生的最后一面。

她说,她累了,原来人的一生,除了权力外,还有很多更值得珍惜的东西。

她说,她想通了,她害怕失去,所以,必须要先学会放弃。

她说,她也许能够给女儿国带来繁华,但同样也会带来战争,并,离失所。

她说,她要回去了,有人在等着她。

她说,她已经选择了一道难题,接下来,还有更难的一道题在等着她。

登基的当晚便是新婚之夜,大红的烛光下,她平静地将她和墨潭的对话,一字不漏地告诉了越明归,然后在外书房窝了一夜。

二天,明归双目红肿,微笑着告诉她,他也想通了,他和她应该过得幸福,这样远方的她才会放心。

她上前搂住越明归,两人的泪水在一起,苦涩中亦透着深深的甜。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