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他不允,哼,宁可将之击杀,亦不可为他人所用!”
“臣领旨!”退朝——,一个公鸭子般的叫声,响彻大厅…………“教主,如今天下白道俱往金陵而去,我教养蓄锐十载,缺的就是如今这种天赐良机。再者如今天下大
,正是我教起事的最好机会!”一个白衣白面罩之人,拱手朝座上一个中年绝
美妇道。
一干白衣白面罩人齐齐下跪,异口同声高喊道:“请教主下令。”绝美妇一身劲装,长身而起,
出一柄绿汪汪的长剑道:“好,我白莲教第十三代教主公孙大娘,在此指天立誓。弥勒救世,渡我升天。我白莲教自从经周元璋这个叛徒的出卖及打
。历经历代教图治,在江湖上终于闯出一番势力,如今我教教众遍步东南、西北各地,值此天赐良机,弥勒渡我等生天。传我令下,起义兵,举义事!”一众白莲教高级教众齐声应是。
“弥勒救世,渡我升天”
“弥勒救世,渡我升天”一声声呐喊在这荒无人烟的沙谷之中,响彻云霄。
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提白莲教与明朝(也就是本书所拟称的“大周朝”)的渊源了。说到白莲教,我们可以从明教说起。
明教,历史上源于波斯,又称摩尼教。据载,“摩尼教是在唐代传入我国的,安史之后传入漠北回鹘汗国。回鹘因协助平
有功,成为内地摩尼教的保护者。公元840年回鹘西迁以后,回鹘人把摩尼教带入今吐鲁番一带地区。内地的摩尼教虽遭唐政府
断,但并未绝灭,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间
传。因为摩尼教崇拜光明,所以又称为明教”。从此以后,明教成为了秘密的民间宗教。五代时陈州摩尼教徒曾聚徒起义,北宋的方腊起义也属明教教徒的组织策动。
按比较确切的史料,元末的红巾起义最初源于“白莲会烧香惑众”,从元到清,白莲教“或充医卜,或充贸易,遍历各村,亲去传徒”,是最为普及和活跃的民间宗教组织。
《明史列传10》载:“元末,林儿父山童鼓妖言,谓”天下当大,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愚民多信之。颍州人刘福通与其
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复言”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这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之处,一是造反的宗旨(也可以理解为策略),乃是“复宋”。后来刘福通扶持韩林儿即帝,国号也是“宋”。二是白莲教的佛教
质,莲花和弥勒佛都属于佛教中的象征物和人物,“明王出世”的宣传,韩林儿的“小明王”称号和“大明”国号均可用相关佛教经典解释,应该是出自白莲教教义。后来的白莲教首领唐赛儿,则更直截了当的称“佛母”。
那么,这一切都与明教无关吗?也不是这样。白莲教的教义和明教有很多相似之处,“据白莲教的解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叫做明暗”两宗“相互斗争的势力,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最终战胜黑暗。”(《白莲教的历史渊源》)而这所谓“两宗三际”说(两宗即明暗,三际为青、弘
、白
),恰恰又是明教的基本教义,只不过
象的“光明之父”被实体化了的弥勒佛所替代。此外,白莲教教徒
常要求礼拜,“教首常于夜间聚众拜灯,念灵文。”也非常接近明教仪式。
元末明初之际,明教也并非衰弱到了毫无号召力的程度。据《中国通史》载:“温州也是一处摩尼教徒集中的地方。那里有一所”潜光院“,是一所明教寺院。元末陈高曾经提到它,并指出”瓯闽人多奉“明教,教徒们”斋戒持颇严谨。一食,昼夜七持诵膜拜“。有一些知识分子学习明教经典,隐居于此。”这说明当时至少在东南各地的民间,明教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当时还有一派与白莲教相呼应,名为弥勒教的秘密民间组织,也就是纵横两湖的红巾徐寿辉、彭莹玉部,其教义也大体类似。
基本可以说,三教教义有众多共同点,元末大暴动与此三教均密切相关。黎东方的《细说明朝》一书也说:“”这个革命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在外表上,它只是半公开的—种宗教。有时候被称为“明教”,有时候被称为“白莲教”,有时候被称为“弥勒教”。它的主要的口号是:“弥勒佛下凡转世,作人间的‘明王”。它的主要的戒律与活动,是烧香、点灯、吃素、做礼拜。
“元至正十一年五月,”明王“韩山童遇害,刘福通起兵造反,次年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在濠州响应,朱元璋就在那个时候投奔过去的。其时天下大
,元王朝摇摇
坠,崩溃在即,割据之势已成。在这个强豪们招兵买马,东征西讨的当口上,无需再用宗教去收买人心或建立组织,料不会有太多弘扬教义的心思,也不会有太多举办礼拜、念咒文,烧香点灯等等宗教仪式的空闲。
所以说,本质而言,朱元璋只是白莲教或者明教的投机者而已,是投入造反大中的百万之众中的一员罢了。当然,朱元璋又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员。从元至正十一年三月投军,到二十四年正月进吴王位,十三年的时间,朱元璋征服群雄,消灭了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