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得懂。

此时李光不免再次发出叹,若有术士肯充作老师便好了。

他想了想提笔将这件事记录到便签上,准备待会去寻范世杰问问,可还有相的术士可以介绍到安北。然他尚未写完,工坊管事徐明成已一脸喜地站在门口大声禀告:“小郎君,第一批千里眼制好了。”第123章生铁千里眼,顾名思义便是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

在李光前世,早期的望远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伽利略望远镜,一类是开普勒望远镜。前者由凹透镜作目镜,结构简单,镜筒短而轻便,成正像但视野比较小。后者由凸透镜作目镜,视野开阔,但成像却是上下颠倒,需要在物镜后面添加棱镜组或透镜组来转像。

工坊生产的望远镜便是伽利略望远镜。

光最初动了生产望远镜的心思,是在夜护手中缴获了一枚单筒望远镜,在星盟售出了五吨碱草的价格。一吨碱草售价十星币,五吨碱草便是五十星币。虽然看着不多,却是李光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客服先生说的那句话——在星盟,衡量货物的价格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货物的科技含量。他为此向郭凤虏讨要了上百斤铜,打算试着制造望远镜,好贩卖给星盟。

然从黄铜运至霍林河到现在,先是李光同沈倾墨反目,后又是沈倾墨出事,大大小小的事情堆积在一起,望远镜的生产便被李光排在了后面。等到范世杰被俘加入工坊,售卖给星盟的货物更是主打蒸汽机。望远镜笼罩于蒸汽机的影中,越发显得不起眼起来。

如果不是前几杜谦说起,李光还以为望远镜的制造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今听徐明成报喜第一批千里眼制好,李光意外之余也有些高兴:“我们去看看。”他示意姚济跟着一起去,姚济没想到自个还能跟小郎君一起,抑着动点了点头。

几人很快到了生产望远镜的地方,尚未走近便见一群人守在门口,显然是在等李光。举目望去,众人脸上俱都挂着欣喜与动,打头的姚老爹更是一脸喜,双手端端正正捧着一盖着红绸的托盘,急切地望着入口的方向。

“小郎君来了。”随着李光的身影出现,一众人更是兴奋异常,行礼之余不忘七八糟的问好。这些人都是第一批跟着李光的工匠,从水泥、玻璃到镜子,一步步看着工坊发展起来。如今李光虽在霍林河的声望如中天,但在他们眼中,李光还是最初那个态度亲切的小郎君,倒是少了其他人见到李光时的拘谨。

这其中姚老爹一眼便看到了跟在李光身后的姚济,趁着李光没注意,警惕地瞪了姚济一眼。

光眼风扫到姚老爹的小动作,心中不由一哂,脑海中配合地闪过“孽子”两个字。他装着不知道父子二人之间的官司,含笑向众人点点头,视线落在了姚老爹手中的托盘上。

姚老爹上前一步,请李光掀起红绸。李光从善如地拎起红绸的一角掀开,出里面造型简洁,约有三分之一手臂长短的单筒望远镜。造单筒望远镜是李光的意思,鉴于筒身由铜打造,为了节省材料,在双筒和单筒的造型之间李光选择了单筒。

这批望远镜李光并不打算售卖给星盟,而是预计装备到安北军中。考虑到望远镜远超这个时代的科技,单筒、双筒对第一次接触望远镜的安北军来说差别并不大。

他饶有兴趣地拿起望远镜,铜材质的望远镜入手沉甸甸的,又没有镶嵌宝石之类的七八糟的装饰,握在手中大小适宜,手十分不错。至于望远镜最重要的功能,李光将其放在眼前朝着远方看去。

前世李光酷打猎,身边自然少不了望远镜。作为一名玩家,他自觉对望远镜也算是有几分心得。

一台望远镜最重要的便是四个数据,倍率、口径、分辨率和视场。

倍率是望远镜的主要技术参数,一般6倍以下为低倍率,6-12倍为中倍率,12倍以上为高倍率。倍率并非越高越好,对个人使用的小型手持式望远镜而言,3-12倍是最适宜的。倍数过大,成像清晰度就会变差,同时抖动严重,需其他辅助工具固定。

确定了倍率,就要考虑口径。口径是望远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一般来说口径越大,观察的视野便越大,观看景物时越舒服。倍率和口径之外,分辨率和视场也十分重要。以上四点符合了要求,望远镜的质量便不会差。

光心中转念,只将这些当做参考,却不会用后世的标准来衡量手中的千里眼。毕竟上千年的技术差距,不是靠金手指加持外加几个月的努力便能追上的。

“小郎君如何?”姚老爹见李光迟迟不开口,心急地追问。

意地放下望远镜,他估算了下,眼前的望远镜虽然达不到12倍的倍率,但也有8、9倍了。对于目前的安北军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他冲着姚老爹微微颌首,想到什么问了句:“五郎现在在哪?”身后的侍卫低声道:“公子带人在后山草场。”李光心中一动,吩咐下去:“带上这批千里眼,我们去寻五郎看看实际效果。”一众人纷纷应是,很快便收拾了起来。…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