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调虎离山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从清兵调动鸟手与孙永金部对
开始,相峙的局面就已经决定了。实际上,在清兵向孙永金的预设阵地发动进攻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双方相峙的结局。
孙永金部占据着地利的优势,吴三桂部则拥有着人数上的优势,同时,狭隘的道路,难以行走的山坡,也限制了双方进行大规模的迂回,只能是在这么一块狭长地带进行无休止的进攻和防守。
当又一轮冲锋,被火手的排
打下来时,掩藏在沙袋后面的清兵变得更加沮丧,一颗又一颗炮弹不停的在他们身边爆炸,尽管拥有着沙袋作为掩护,但是死伤依然难以避免。
这种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战斗最为打击士气。可是,这个时候的清兵将领,仿佛是铁了心一样的要攻克这座山头,不停的驱赶着士兵,扑到前方来,然后一次次的发动攻势,再一次次的被赶下来。
巴思汉用千里镜看着前方的战斗,冷冷的笑了起来,对着一边的李如碧说道“李总兵,你觉得如果我们的大炮上来了,能打得垮明军吗?”现在的李如碧正哆嗦着在思考另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吴三桂会怎么对付他。本没有心思去听巴思汉的说话,使得他一时间没有听明白,一脸茫然的看过去。
看见他的模样,巴思汉更是冷冷的一阵嗤笑,再次问道“我问你,如果我们的大炮上来了,能不能攻下对面的山头。”自从发现自己被骗之后,李如碧就没把注意力集中到战斗中去过,于是张着嘴胡的答道“应该、可能会攻下对面的山头。”
“哦!”巴思汉脸玩味的问道“真的吗?”李如碧顿时大汗淋漓,说话变得更加结巴,答道“只是有可能。”巴思汉这时假意做出思考的模样,然后说道“这么说的话,也有可能攻不下对面的山头。”说完之后,他异常干脆对八旗下达了命令“撤退,明
就回咱们在昆明城外的大营。”那些八旗兵丁得令之后,一阵
悦,在这荒山野岭一样的地方,待了这么久,他们早就待腻了。再说了,吴三桂的伏击已经被对方看破,急切之间要想攻下明军的坚固防御又是基本没有可能,还不如回到清兵大营畅快。
于是,加紧撤退,转眼就看不见人影了。
八旗兵撤退的消息很快传到吴三桂的耳中,对于这些洲兵,他们没有丝毫的办法,尽管他被册封为平西王,但说到底,这些
洲兵才是主子,而他们只是奴才。
不过,对于八旗撤兵的消息,那些吴三桂的嫡系还是一阵愤慨。
就在这时,吴三桂下了一个命令“把李总兵叫来,让他的兵上去。”那些吴三桂的嫡系亲信,闻言大喜,忙不迭的把李如碧拖了上来,让他驱赶着士兵,向孙永金的阵地发动了攻势。
在密集的弹雨面前,如此举动,本就是拿这些投诚兵当炮灰,李如碧如何会不知道,不过,他更知道,这些吴三桂的嫡系亲信将他恨之入骨,怀疑他将清兵的伏击计划告诉了明军,这才导致了伏击的失败。
实际上,这怎么可能,但他已经没有解释的机会,只能是硬着头皮朝前进攻。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清兵的大炮能够及时赶来,别让他们老是在这里挨炮了。
在投诚兵们强大的意念面前,清兵的大炮还真让他们盼了过来。在催促之下,这些炮手飞快的架好大炮,然后冲着两边的山头疯狂的倾泻炮弹,企图将明军的火力彻底的下去。
几乎就是从清兵大炮开火的那一刻起,蹲在山脚下的李如碧部投诚兵力顿减,遭到清兵炮火袭击的明军火炮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方的火炮身上。
一场小规模的炮兵对决,就在这种情景下展开,双方都是互不相让,炮弹不停的在空中呼啸而过,然后传来震天的轰鸣声。
这个时代的火炮,效率的低下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对,别说是在一天时间里,就算是让他们打个十天半月,也未必能分得出胜负。
看到这种情景,孙永金笑得越发甜了。凭着这种进攻的烈度,他可以确信,吴三桂将锐部队尽数调往这里,清兵大营已经空虚,吴三桂的嫡系部队和他收编的投诚兵部队,被彻底的分离开了。
如今,他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在清兵的优势兵力面前,坚守阵地。
同时,吴三桂也渐渐的从暴怒的情绪之中恢复过来,隐隐的觉得有点不对,然后猛的一拍大腿,从地上跳将起来,大叹道“不好,我们中了明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他的那些嫡系亲信被主帅的举动吓了一跳,然后再听到吴三桂的说话,一些明的将领顿时也想到了什么,冷汗涔涔而下,从腾越崛起的这支明军实在太可怕了。
自从他们将嫡系锐尽数调到此处伏击之后,清兵大营基本上是由卓罗的部分八旗兵和绝大部分的投诚兵把持。
如果是在以前,只要卓罗的真洲兵在,他们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大营空虚的
觉,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相信,卓罗一定能够
得住那些投诚兵,并彻底的击溃明军的攻势。
但是现在,他们却在身上冒出一股冷汗,这支从腾越崛起的明军对真洲兵毫无畏惧之心,更数次战胜八旗主力,隐隐的有一种威名更胜的势头。如果是他们进攻卓罗的八旗兵,谁也不敢打包票,卓罗一定能够坚持得下来。
再加上,他们在这里同明军战如此之久,虽然能够看到李定国的旗帜在山头不停的飘扬,但是鬼知道李定国还在不在这里,因为眼前的这支明军与他们以前遭遇的明军战斗风格迥异,相比于善于使用地雷、
扰和伏击的李定国部来说,眼前的这支军队,更加善于打阵地战。
如果清兵大营遭到李定国和昆明的夹击,吴三桂的嫡系亲信们,在心底里,已经给卓罗统领下的八旗兵宣判了死刑。
八旗兵一败,那些心怀两端的投诚兵那里还会坚持,说不得立刻就会倒戈相向。
等到清兵大营惨败,昆明之敌再向他们这支孤军发动猛攻,则清兵的云贵主力将然无存,西南战事败局已定,无力回天了。
如此的结局,让吴三桂麾下的众将领不寒而栗,神之间,不由自主的看向山头上孙永金的旗号。进入云南之后,一切都很顺利,李定国和白文选已经被
迫得逃亡边地,大量的明军源源不断的投降,更是让吴三桂的实力急剧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投诚兵最终将被他们消化,彻底的效忠于他们。
可是,自从孙永金在腾越崛起以来,连斩清兵大将,一路杀到昆明,这次的调虎离山之计,说不得又是他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