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纵横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在缅甸占了一块土地,当起了一方小诸侯,而他所选择的位置正是后世的仰光。缅甸经过与暹罗的多次战,早就不住手下的地方势力,对于孙洋占地为王的举动,自然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只是没想到,最后居然让他干出这么一桩事情出来。

同时,孙洋在南方也是闹得非常的风生水起,通过给过往商船提供补给,征收税赋,竟然能够维持得住一支两千多人的雇佣兵团。

于是,孙永金在联系上孙洋之后,当即便赋予他修建船坞的权力,这是城镇中心另一样升级出来的建筑。

不过,此刻孙洋却有着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使命。

他的手上拿着一份地图,上面画着暹罗和缅甸,然后在背面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如同爪一样的字,细细的辨认,方能看得清楚,一看便是孙永金独特的字体,只见上面写到“缅甸、暹罗、世仇”孙洋是孙永金在克隆人里找到的另一个聪明人儿,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孙洋已经了然于

缅甸只是一个支点,而它将要撬动的则是整个南洋。

直接受命于他的雇佣兵很快到来,跟着他们一起出行的还有两百克隆人士兵,这样一群人非常融洽的集合在孙洋的旗帜下,然后把他们的目标直指暹罗的国都——大城。

这个时代,南洋恐怕很难有人不知道暹罗,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名字,他曾经同缅甸发生过数次战争,把缅甸打得一片狼藉,他还曾经入侵过马六甲,赶走过那里的苏丹。

在后世,它周旋于英、法两个大国之间,努力的玩平衡之术,居然没有彻底的沦为别人的殖民地。

暹罗的国王们似乎历来便有这种长袖善舞的外手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被他们分析得丝丝入扣,然后见针,巧妙的运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或是保证自己的生存。

可是,明缅盟约的传来,却在刹那间让暹罗国王陷入冰窟之中,坐立不安,不停的来回走动着,想要做点什么,可又不知该如何入手。

正在此时,孙洋出使暹罗的消息传来。

然后,一支看起来并不庞大的队伍缓缓的步入暹罗的国都,大城。

这支来自天朝上国的军队没有奢侈的华盖,没有神气的仪仗,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四百多名士兵。

可是,从这四百名士兵的身上,大城的百姓和贵族们却看见了一支久经沙场的百战兵。看到他们,人们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怪不得明军能以区区两万余人,大败缅甸的十五万象军,有兵如此,纵然横行天下,又能如何。”此刻,这些百姓们本没有想到,打垮缅兵的并不是这支军队,而是白文选手下的一群降兵降将。他们只是非常简单的认为,大明所有的军队都是一般,都是如此的厉害。再一想到,在大明西南,还有十几万明军在同数倍于他们的清兵进行对阵,心中便止不住的一阵仰慕。

于是,大城的百姓们便不断的传扬着明缅盟约,虽然里面有很多话极其的直白,可是这些百姓反而觉得喜,觉得这比那文绉绉的话语好听和容易理解多了。

如果他们也与大明有着同样的一份盟约该多好,那时候,便只能是他们暹罗去欺负别人,而别人却不能去欺负暹罗。

朴实的百姓,朴实的梦想,或许不知道这份盟约诞生过程中的龌龊也是一件好事吧,不知道缅甸是被大明绑上了他们的战车,反而让他们的思想更加纯洁吧。

不过,那些暹罗贵族们显然对这份盟约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暹罗曾经数次入侵缅甸,这种仇恨是刻骨铭心的痛,他相信阿瓦城里的莽达喇时时刻刻都记着,无时无刻不想报复,只是缅甸国国力衰,内部诸侯蜂拥而起,他们能够暂时维持住表面上的稳定已经是难能可贵,那里还有力来入侵别人。

可是,一旦同大明签定协议,那便大不一样了。缅甸王本就是抱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心思,到时候,缅甸与暹罗一旦开战,大明的军队肯定会南下,到时候或是两线夹击,或是与缅甸合营一处,他们可不敢打包票一定能够抵挡得住能够以两万人大败十五万象兵的明军。

一旦暹罗大军遭遇重大挫折,安南绝对会落井下石,使得他们面临三国瓜分的局面,甚至于连老挝都有可能跑进来上一腿,让他们更加雪上加霜。

想到这里,他们心中不寒而栗。

在这种担忧中,孙洋已经到了王的门口,正当他要一脚跨进去的时候,突然朝外面的暹罗贵族来了一个笑容。

笑容是如此的灿烂,仿佛在他们郁的天空中,洒下一缕光,然后把整个乌云都驱散开来。

此刻,那些暹罗贵族们觉到,孙洋的到来或许是一个好消息,局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暹罗国王当然也希望孙洋带来的是好消息,虽然孙洋自称这是一场非正式访问,但是暹罗国王丝毫不敢怠慢,高规格的接待了孙洋,以及他的卫队。

堂之中,尽是暹罗高官,在座的也多是国中勋贵。酒宴之中,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朝着前排看去,一个极端年轻的少年安然的坐于离暹罗国王最近的位置上,言笑晏晏,虽然举止之中,颇有一些不和礼仪的地方,不过在座的高官勋贵没有一个人敢因此而小看他。

此人在缅甸南方驻扎着数千锐军队,都是极其悍勇之徒,听说这些军队之中,还有数百红夷。

对于这些红夷,暹罗国可是很有着几分了解,当年缅甸的东吁王朝偏居一隅之时,据说正是从一个叫做葡萄牙的红夷那里借来兵,一举挫败了缅甸其他竞争者,奠定了他们如今在缅甸的地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