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纵横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顺治的眼皮儿微微一跳,庄亲王知道,这位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心动了,云贵主力的覆灭深深的刺痛了这位高贵帝王的内心,而八旗兵对山地战的恐惧,更让他觉得辱。成都:手打此时,对盘踞于西南的明军政权,他只剩下一种摧之而后快的渴望。对于东面的郑氏集团,他也逐渐的失去了耐心,郑功成、张煌言发动的长江战役,更让他觉得盛怒。既然不能拉拢,那就彻底的摧毁他。

荷兰殖民者的到来,恰恰应和了他的这种期望。

那些红夷们蹩脚的汉语,明显没有合八旗口味的世界地图,都不再成为阻挡清统治者和荷兰殖民者相结合的障碍,对于顺治来说,只有明朝才是最具威胁的敌人,只有保住八旗的铁杆庄稼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宁赠邦不予家奴,并不一定要到清朝的晚期才能出现。

如果荷兰殖民者能够摧毁郑氏海贼,把清集结在东南面的兵力解放出来,向最具威胁力的西南一方,那么让这些红夷在厦门、金门两地修筑据点又有何妨,赋予这些荷兰人在中国境内自由贸易的权力又有什么要紧的。

如果荷兰殖民者能够阻挡住明军征服南洋的脚步,那简直就是一个最具价值的添头,偏居一隅的永历小儿同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的清兵,谁胜谁负,已经是件显而易见的事情。

清兵可以经历云贵主力覆灭这样的惨败,但明军绝对再经受不住孙可望那样的内讧。

顺治的思维格外的清晰,把与荷兰结盟的利弊也是想得清清楚楚,然后故作仁慈的姿态,表示愿意将厦门、金门两地赐予荷兰殖民者暂驻,以利于双方的贸易往来。

听到顺治的话,周昌的脸庞微微的搐,意识到这有点不对,也不符合他心目中的传统理念,不过,他最终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

来自于东印度公司的使者,则是欣喜若狂,信誓旦旦的表示,定会与清兵水师夹击郑氏集团,将大明的国姓爷郑成功,彻底击杀在他最为骄傲的海洋。

正在此时,周昌似乎从顺治的许;周昌一边说着,一边指向地图,安南所在地位。

顺治微微点头,说道“该赏”在周昌的建言下,南洋最有影响的几大势力几乎都把目光投向了安南所在的地方,穿行于升龙、富两地的使者络绎不绝,如此频繁的外往来,就连最为普通的百姓也觉到了一丝异样,仿佛平静的天空再安宁不下来,整个南洋的风云都将因此而搅动,而安南正处于这场风暴的风眼之中,表面看起来异常的平静,实际,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漫天暴雨扑面而来,然后将他们宁静的生活撕裂得支离破碎。

黎维褀,风暴眼中名义的最高统治者,他几乎是在南洋条约组织创建的一刹那,便隐隐约约的觉到,安南的天要变了。暹罗的使者,缅甸的使者,澜沧王国的使者,大明的使者,一拨接着一拨的到来,紧随他们其后的是法兰西的使者,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使者,如今连清鞑子的使者,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者都踏了安南的土地。

如此众多的各国使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出现这里,看着这种景象,还真是比“万国来朝”还要来得壮观。

可是,黎维褀知道,这种“万国来朝”的景象并不好看,反而有点残酷。无论是以大明为首的南洋条约组织,还是清鞑子,都不是他小小的一个安南可以轻易得罪得了的。

至于法兰西、英格兰等国的使者,路过打酱油的小痞子而已,驻扎于升龙、富两地,观望风,随时准备落井下石,跟胜利者一起分一杯羹。

不过,王座之的黎维褀一边忧心忡忡的想着,一边自嘲了起来,他明明只是这个国家名义的最高统治者,却还在为安南的外政务心费神,真是可怜可笑。

纵然郑王不肯收留大明战败的将领又如何,这一切本于他没有任何关系。

无论任何一个国家的使者,对居于王座之的他,都仅仅只是抱有一种最基本的尊崇和礼貌,对于实际的外事务,则儿没有搭理他的意思,而且他们也知道,就算搭理他也没用。

安南的黎氏王朝在很早的时候便被分裂为越南、越北两大势力,越北以郑氏家族为主,越南则是阮氏家族当政,两大政权争锋相对,长年敌视,反倒是王朝名义的统治者彻底的被架空,完全成了一个摆设。

因此,无论是那个国家的使者,都要同时奔赴于升龙和富两地,方能及时的掌握安南未来的动向。

升龙城里,郑氏集团的当家家主郑王,也就是安北国实际的统治者,已经完全的陷入一片苦恼之中。在两个蛋跳舞,两个蛋都不破的政策,已经在南洋条约组织成立的一刹那宣告破产。

大明使者的意见非常的简单,安南国身为大明藩属,该是表明立场的时候了,要么与清政权彻底决裂,加入南洋条约组织的阵营之中,那么让大明在这里重设郡县制。

大明使者的每一句话都是灼灼人,什么叫做重设郡县制,郑王可是记得很清楚。当年大明强盛之时,甚至并安南,但是派遣的官吏贪腐成得安南遍地狼烟,使得明军陷入战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最后不得不撤兵了事,也使得安南得以自成一国,黎氏王朝得以建立。

如今,大明使者再次信誓旦旦的说道,如果不加入南洋条约组织,就并他的国家,这要他如何不胆战心惊,气愤非常呢。

同时,缅甸、暹罗、澜沧王国也气势汹汹的说道,绝对服从组织的命令,如果安北不肯屈服,他们将毫不犹豫的出兵。

听到他们的话,郑王差一点当场把桌子砸到这几名使者的脸去,见过欺负人的,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

不过,能够成为一国的实际统治者,这点控制情绪的本事还是有的,但见他言笑晏晏的送走几名使者,然后来了另外两名使者。

细细看去,只见其中一人风姿儒雅,除了那一条大辫子外,倒还真有一副风名士的味道,若再看得细一点,此人不正是周昌么。

不久前,此人尚在北京,怎么这么快的功夫便到了安南,先不说其中的路途遥远,仅仅凭着郑成功控制的海面,李定国驻扎于广西,他要轻易来到升龙城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