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王信没有再说什么,只点了点头,便让他们离开。

江州城外一马平川,战马一刻钟便赶至城下。李士彬在里许外勒住坐骑,然后打量着城门前那六座堡垒。

堡垒浑然一体的士土表面让众将都疑惑不解,有人道:“莫非是用整块大石刻成的?”还有人道:“多半是用细泥、米浆勾出来的。”

“看起来不像太结实。”李士彬看了片刻,然后挥了挥手。

后面一名亲兵打马上前,一直靠近到堡垒一百余步的距离,然后张弓搭上一支重箭,朝堡垒去。

弓弦还未松开,一道寒光忽然闪电般从堡垒上方下,将那名亲兵连人带马一并杀。

第八章李士彬连眉都没有动一下,目光从堡垒到江州城门,再到城头的巨弩,一一看过,最后与堡垒上那名戴着金冠的少年对视一眼,才策马返回金明寨。

萧遥逸握着弓,悻悻道:“这家伙跑得倒快。再等一会儿就不用那个什么斩首行动了,我们兄弟出手,直接把捧军右厢的将领一网打尽。”程宗扬用单筒望远镜盯着李士彬的背影,一边道:“谁让你把城门关上的?

那门开一次起码得半个时辰,等你追出去,铁壁相公回营连汤都喝完了。”然后又道:“他们怎么还不攻城呢?”

“可能是他们来了才发现这周围没木头吧。”萧遥逸道:“攻城用的巢车、云梯、冲车、轒轀都要用木头。但这周围几十里的大树都被我砍光了,他们想要大木,还得从烈山运来。至少要七八天工夫,才能准备齐全。”程宗扬放下望远镜,“看来铁壁相公等不到攻城的时候了。”萧遥逸靠在城堞上道:“那个独眼龙找到了吗?”

“没有。”程宗扬道:“老臧和老杜把城里的雇佣兵都过了一遍,找到十来个独眼的,但查下来都不是。一种可能是那个独眼是假扮的。”

“还有呢?”

“他躲在某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看来是假扮的了。”萧遥逸对江州了如指掌,本不信有人能在江州城内瞒过自己的视线,直接排除了这个可能,说道:“在我的城里装神鬼,也太不把我这个江州刺史放在眼里了吧?”

“不过秋小子也说,那个人似乎没什么恶意。”萧遥逸摸了摸面颊,“秦会之是黑魔海殇侯一支,现在又来个太乙真宗,再加上隔山观虎的谢小子。本来以为这一仗是我们和贾师宪打,现在可越来越热闹了,我这个江州刺史面上有光啊。”

金明寨宋军大营,捧军右厢诸将齐聚帐中。

部将郑雄大咧咧道:“老办法,先用巢车制城上的大弩,再用轒轀车靠近城门,放火烧。这样的小城,我看连云梯都不用使,就能把城门烧开!”一名将领道:“江州只有南北两个门,要攻城,南门首当其冲。不如我军佯攻南门,等贼寇都赶来守城,让龙卫军用云梯攻东面的城墙。”

“大好的功劳,凭什么让龙卫军白白拿去?”另一名将领道:“依我看,巢车、轒轀、云梯全用上!等石帅主力赶来,出动七八个军同时攻城,踩也把那些贼寇都踩死了。”

“江州虽然不是大城,但墙高城坚,不是那么好打的。”说话的是右厢第七军指挥使周美。他是士卒出身,由小兵积功升至军指挥使,在军中声名显赫。

“江州城高四丈,比寻常的云梯高了一丈,”右厢第一军指挥使马怀德道:“用云梯不如用攻城塔。虽然费工了些,但兄弟们的命要紧。”

“如果主攻南门,那些堡垒倒是麻烦。”有人提出顾虑。

郑雄哂道:“几座孤堡有什么用处?”周美道:“城下没有护城河,多半有地道与堡垒相连。”

“那也无妨,几座巢车架上子弩,便把它打垮了。”众人争持不休,旁边两名将领却一言不发,他们两个来自捧左厢军,是刘平的属下。左厢主力未至,主将就战败身死,让两人都憋了一口气。

李士彬沉默移时,这时才开口道:“诸军用心戒备,今晚敌寇必来袭营。散了吧。”入夜,金明寨东西两处同时起火,早有戒备的捧军迅速战,凭借寨墙将敌寇抵御在寨外。众将都披甲带刃,随主将观战。己方守御得井然有序,敌寇纷纷败退,眼看又是一场胜仗,几名将领异口同声说道:“果然不出将军所料!”

“铁壁相公,名不虚传!”李士彬冷哼一声,“这点伎俩也敢来献丑!郎职营出击!”数十名军士从寨墙后一跃而出,朝敌寇杀去。这些军士都有着武义郎、秉义郎、忠翊郎、承节郎之类的职衔,属于低级武官,身手不凡,李士彬为了应付敌寇的偷袭,才专设此营,人数虽然不多,战斗力却极强。被这股生力军一冲,敌寇立即溃散,有一小股敌寇被宋军追及。眼看无法身,那些敌寇跪地求饶,临阵投降了宋军。

“果然是乌合之众。”几名将领笑道:“大人一出,敌寇望风而降。”

“这点降兵算什么?当年我随大人在边军,蛮兵投降的数以万计!”

“一旦攻下江州,左厢都指挥使这个位置跑不了是大人的。”周美皱了皱眉,这位都监大人虽然作战豪勇,为人却刚愎骄纵,数来连战连胜,只怕已经忘了刘平军在烈山的惨败。

李士彬对投降的敌寇并不在意,只下令审讯,查出与星月湖那些悍匪无关,只是被裹挟的民众,便编入营中作苦力,随即忘在脑后。……

江州城内,石之隼正与程宗扬谈。

“筠州的商家手里倒有些余粮,不过如今正值腊月,青不接时节,价钱比前两个月涨了许多。”他派往筠州的手下已经回来,带回筠州两家粮商的口信。

“多少?”

“每石三百五十铜铢。一千石以上还能再便宜些。”这个价钱比孟非卿购买时涨了三成,不过还在自已承受范围之内。

紧接着石之隼又说道:“如果数量超过一千石,他们可以运输到公子指定的地方,每百里只用加十个铜铢。”程宗扬神一振,这倒是个好消息,本来他最头痛就是运输。买来大批粮食全放在云家的布行,难以储存不说,一旦宋军缺粮,说不定会直接军管,自已的大笔钱铢就白白打了水漂。

“看来我要亲自跑一趟了。”石之隼慷慨道:“我派人随公子一道去。不过现在路上都是宋军,去筠州就得绕路了。”程宗扬迅速盘算了一下,以筠州为据点,收购现粮,再转运到其他地方,那么最近的选择,就是沅水的水路。看来自已需要在沅水沿岸找一个不引注目的码头。

“多谢石兄。”程宗扬由衷道:“石兄这次可帮了我大忙。”石之隼笑道:“多个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