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361章中华帝国辉煌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以说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已经都在准备应对双方爆发大战的可能,但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一旦两大军事集团爆发大战,规模和时间都远超他们的想象。英国的军事家们认为欧洲重新洗牌所需的战争时间半年就够了,而德国的军事家们也对此赞同,也认为最多不会超过一年时间,德国就会把法国打下趴迫使法国再次割地赔款。
双方都认为同盟国和协约国这样军备竞赛下去,未来十年肯定得爆发大战,但是同样他们也没有预料到双方大战的时候已经临近了。
20世纪初,欧洲陆大到处是山雨来风満楼列強之间以及列強与殖民地之间矛盾不断加深,斗争愈演愈烈。
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一点火星就足以引爆。
偏偏华中帝国的皇帝王辰浩对这类事情乐此不疲到处煽风点火,给列強们之间制造矛盾。王辰浩不敢肯定一次世界失战还将凹旧年爆发,但他可以制造条件让一战爆发。因此王辰浩带领下的华中帝国府政分别在苏伊士运河、巴尔干半岛、北非摩洛哥地区给欧洲列強们埋下了炸弹,至于哪颗炸华先炸爆,王辰浩也不敢肯定但他会尽力去创造条件。
王辰浩很清楚由于帝国主义列強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这场战争又成为必然。对战争的干预必将导致欧洲列強之间的矛盾进一步ji化,于是王辰浩也就顺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接上了导火线。
早在1907年,萨洛尼卡成为青年土耳其人活动的中心,统一进步协会积极在马其顿各地建立支部特别注意在当地驻军的青年军官中发展组织,并着手在农村建立游击队。同年12月底里扎派的统一进步协会、萨巴赫丁亲王的个人主动和地方分权联盟、亚美尼亚的达什纳克会等组织的代表在巴黎举行联席会议,决定采取包括武装斗争在內的各种手段,以
本改变现存制度,建立议会制。
在他们的背后,除了有英法俄三国的影子之外,华中帝国首次参与其中。
原来,华中帝国为了获得土耳其帝国控制的科威特、伊拉克产油区,多次要求土耳其府政允许华中帝国租借科威特和伊拉克附近海湾地区的港口,但是每次都被士耳其帝国婉拒。
因此,华中帝国对土耳其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到非常的不満。出口给希腊海军最先进的战列舰,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表达对土耳其帝国的不満。
但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始终没有像个听话的孩子那样听从华中帝国的布摆,于是华中帝国决定扶植新的土耳其政权,以便达到占据科威特和伊拉克的战略目的。
当然,华中帝国是看中了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大巨石油资源。尤其是科威特地区,位于海湾石油区的最低点,所有石油都往那里流淌,只要中东的石油还剩下一滴,那也是在科威特。
随着全球石油的需求的不断提升,中美关系不断下滑,国美对华中帝国在国美的石油公司监管很紧,而且因为对华贸易逆差而建立对华贸易壁垒,加征200%关税。中美贸易大战其中一个部分就是石油,为了在战争期间不被国美掐断石油供应,华中帝国决定控制中东海湾地区的丰富石油。而波斯帝国被俄国灭了,华中帝国暂时不想跟俄国冲突,因此欺负土耳其就成为了必要。
在华中帝国的密秘支持下,1908年7月3曰,统一进步协会雷斯內组织的负责人尼亚齐贝伊少校率部550人上山,首先以“〖自〗由、平等、博、正义”为号召,宣布反对苏丹府政及外国瓜分
谋。几天后,已转入地下活动的恩维尔帕夏得到华中帝国大批武器装备和经费的支持,亦宣布起义。
起义迅速席卷驻马其顿的第3军团和第2军团许多单位,不久统一进步协会就成了整个马其顿地区的真正主人。
7月20曰摩拿斯提的穆斯林居民举行起义:23曰起义军开进萨洛尼卡,宣布恢复1876年宪法,并通电苏丹,限期恢复宪法,否则将进军伊斯坦布尔。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到大势已去被迫于24曰宣布恢复宪法重开国会。
〖⾰〗命取得的初步胜利给民人带来了很大希望。但是,青年土耳其人认为〖⾰〗命目的已经达到,満足于府政“监督者”的地位。苏丹及其府政安然无恙,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青年土耳其人在〖⾰〗命后制定的纲领,只提出捍卫立宪政体、扩大议会权利、限制苏丹特权、全体奥斯曼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政治要求,以及发展商业、工业、农业的经济要求,对于〖⾰〗命面临的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斗争任务提不出切实可行的纲领。
在1908年10月初,奥地利府政宣布兼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州,进一步动摇了青年土耳其人的威望。国內的封建宗教买办势力活动越加猖狂。萨巴赫丁的〖自〗由
和穆斯林同盟结成反对统一进步协会的政治联盟,导致1909年4月13曰的反〖⾰〗命事件。
4月13曰凌晨效忠于苏丹的首都第一军团的部分士兵发动叛。他们向议会所在地圣索非亚〖广〗场集中1沿途有不少宗教学者和生学加入。
叛者要求驱逐议长,取缔统一进步协会。
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立即満足叛者的要求撤换首相,并责令各省总督保护教法。
萨洛尼卡的统一进步协会立即向华中帝国求援。
20曰,华中帝国地中海舰队海军陆战队以保护在土耳其境內的〖中〗国国民为由,出动一个陆战旅登陆土耳其本土,并同马赫穆德,塞夫凯特帕夏统率的部队组成“行动军”于4月23曰抵达伊斯坦布尔。
在华中帝国陆战旅的帮助下,青年〖⾰〗命军于26曰控制了全城〖镇〗庒了叛。
4月27曰,青年土耳其人通过议会废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另立其弟穆罕默德赖希德为苏丹,是为穆罕默德五世。
废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标志着土耳其〖⾰〗命的结束。从此,青年土耳其人开始执政,并实行专制和〖中〗央集权政策,致使〖⾰〗命半途而废。
华中帝国作为有功之臣,重启跟土耳其府政谈判租借科威特地区,并购买伊拉克地区的所有石油开采权事宜。由于土耳其府政动不安,如果没有华中帝国的支持,青年派
本立不住脚,而且奥匈帝国不断蚕食土耳其领土,巴尔干国家、意大利和俄国等国家也对土耳其虎视眈眈,同时,土耳其经济不景气,新府政需要一笔巨款维持国家生存,于是穆罕默德五世鼻终签署了中土《科威特租借条约》和中土《伊拉克区石油开采条约》。
1910年6月3曰,华中帝国以2000万龙币租借科威特99年的权利,并获得伊拉克地区的所有地下石油的开采权。科威特地区作为土耳其帝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需征得华中帝国府政同意,华中帝国在租界区內可以驻扎不超过3000人的军警,租借区內按照华中帝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实施,土耳其人需要无条件遵守。
这样,华中帝国成功的获得了整个科威特,此后在科威特湾修建海军基地,控制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开采和运输。同时,伊拉克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尽归华中帝国所有,大量华中帝国的石油公司再次开采,将原油源源不断的运往国內。此后,华中帝国并不用担心石油资源被国美控制住,同国美的政治谈判又多了一个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