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炮舰外交中华帝国的大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创万字】~~~~~~华中帝国采取遏制德国海军发展的策略,于是英国海军便成为华中帝国用来封锁德国海军的一颗重要棋精彩开始拼音华中帝国在帮助英国大力发展潜艇的同时,也在帮助英国发展另外一支非对称力量,那就是英国的航空⺟舰。
尽管华中帝国一再宣称自⾝发展航空⺟舰是一个错误,给世界各列強国家造成误导,使他们继续信奉巨舰大炮主义制胜论的观点。但英国是个特例,因为英国海军是曰德兰海战的大受害者,一场大海战令英国海军主力尽失,吃尽了德国海军航空兵烈猛轰炸的苦头。所以在战后的条约时代里,英国因为财政吃紧而无法建造大型主力战列舰而不得不发展造价相对便宜的航空⺟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已经成为全球拥有航⺟数量多的国家,总数达到31艘,超过华中帝国的航空⺟舰数量(9艘)。不过,英国海军的航空⺟舰的单舰吨位都不大,跟华中帝国的航空⺟舰单舰都是四万吨六万吨以上比起来相差很大。
二战爆发前,英国皇家海军拥有大型航⺟1艘,鹰号。中型航空⺟舰9艘,分别是暴怒号、勇敢号、光荣号、光辉号、胜利号、可畏号、不屈号、无敌号和皇家方舟号。其他都是轻型航⺟共21艘,有独角兽号、巨人号、复仇号、尊敬号、战神号、光荣号、海洋号、凯旋号、特修斯号、帕尔修斯号、勇士号、庄严号、华丽号、可怕号、列维坦号、有力号、仙座号、半人马号、英格兰号、竞技神号和壁垒号。
而按照华中帝国海军对航空⺟舰的等级划分,七万吨级以上称之为大型航⺟。四万至六万吨称之为中型航⺟,以下都归类于轻型航⺟。英国海军对航空⺟舰的定义与华中帝国的不同,在英国。四万吨级以上就称之为大型航空⺟舰了,两万吨至三万吨称之为中型航⺟,两万吨以下称之为轻型航⺟。
一战后,英国海军因为经费不足,于是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机飞⺟舰。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该航⺟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机飞(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机飞)。但是。当建成后,悲催的英国海军航空兵发现,由于舰上⾼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机飞无法返回⺟舰,成为英国海军史上肋的一艘航空⺟舰。
为了打破机飞着舰噤区,1917年8月2曰。英国海军少校邓宁凭借着⾼超的驾驶技术,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英国海军史上首开机飞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机飞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殉职。血的教训使英国在1917年底至1918年初对“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机飞起飞,后部甲板用于机飞降落。机飞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
尽管如此“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机飞虽能勉強着舰,但由于舰体中部的舰桥、桅杆和烟囱引起的湍流的影响,机飞着舰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对于英国海军来说,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舰。
继暴怒号之后是勇敢级航空⺟舰,原为英国海军老式的“勇敢”号和“光荣”号战列巡洋舰,它们船体外板薄、航速,英国海军便于1924年着手,将之改成了航空⺟舰。它们和“暴怒”号属同型舰,只是装了右舷岛式上层建筑(“暴怒”号于1938年再次进行改装时也装了岛式上层建筑)。
勇敢级航空⺟舰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时期建造的大強的航⺟,总排水量3万吨,也是当时欧洲大的航⺟,分别于1928年和1930年服役。其标准排水量为22500吨,航速30节,可搭载机飞48架。
到了三十年代,随着五国公约即将到期,各国都各怀鬼胎的故意不续签,各个海军強国于是都进一步加強了各自的海军势力,建造多艘大型舰只,战争一触即发。
英国考虑自己的海军实力尚不足够应付德国海军时,考虑到德国一直无法从华中帝国获得防空能力強悍的华中神盾防空重巡洋舰和相关技术,这给英国海军提供了的作战思路,即德国海军的舰队防空火力不強,英国的机飞可以突破德国海军的防空火力网攻击其主力舰,因此英国海军决定建造式的舰队航空⺟舰,于是军方下令设计师在有效期內设计出先进的航空⺟舰。
当时英国海军曾担心华中帝国会出口华中神盾防空重巡洋舰和相关技术,因此英国皇家海军拼命讨好华中帝国,希望获得该技术,但遭到华中帝国的婉拒。于是英国海军断定德国海军无法获得华中帝国的先进舰队防空技术,于是放心大胆的发展航空⺟舰。
英国的设计师曾考虑五国公约对重巡洋舰标准排水量的限制,因为英国一直将航空⺟舰称之为载机巡洋舰,并且归类于重巡洋舰行列。于是,英国海军于1933年宣布将载机巡洋舰改为航空⺟舰,并不在归类到重巡洋舰行列,向华中帝国一样列为单独兵种。从而绕开了公约限制。
作为英国海军首艘真正意义上建造的航空⺟舰,设计师们还非常保守,不敢一下提升到华中帝国现役航⺟的吨位水平。认为应该循序渐进的逐步放大排水量。于是,在吨位限制的情况下,为给航⺟提供大的面积的飞行甲板,在舰艏和舰艉各装了外伸板,并各自向外向下弯。由于军方要求能搭载超过60架机飞和装甲保护,使设计师只能把原来的机库增加多一层,使载机提⾼到70架以上。由于增加了机库,必然使舰舷提⾼,也增加了排水量。为减少重量,设计师也只能将两舷的装甲厚度减少。
设计师还考虑到在大西洋的海浪对航空⺟舰的舰艏的破坏,因此将舰艏设计成封闭。设计师终于在有效期完成型航空⺟舰的设计并提
海军,经过军方的验收后,军方在1934年批准拨款建造一艘,命名为“皇家方舟”号。该舰直到1938117完工。起初命名为“木星”号,1936年4月13它下水后。正式命名为“皇家方舟”号(同时期的老舰“皇家方舟”号则名为“飞马座”号)。
皇家方舟号的満载排水量为27300吨,航速31节,载机72架(平时48)。由于“皇家方舟”号的设计非常成功,从而成了皇家海军后建航空⺟舰的原型。
1934年,英国海军又开始建造“光辉”级航⺟。首舰“光辉”号于1936年5月建成入役。其后续舰“胜利”号、“可怖”号、“不屈”号和改型舰“怨仇”号、“不倦”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陆续服役。
“光辉”号长的突出特点是极为重视军舰的防护能力,成为世界第二个国家在飞行甲板和机库下面都设有装甲防护的航⺟。由于装甲重量的限制,它只能安排一层机库。因此只能载机36架。舰上还装有16门单管114⾼炮和一部792雷达,这在当时的欧洲是相当⾼档的防空配置了。
随着德国在欧洲的大规模扩张,波兰战争后,英国觉到跟德国海军的大巨差距,于是加了非对称作战能力的提升,即英国情报部门报告德国海军的防空能力依然薄弱,于是英国海军继续发展航空⺟舰,准备战时给德国海军以重创。
这个时期,华中帝国对德国海军的忌惮越来越大,倾向于借助英国牵制德国的国策。于是,英国海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华中帝国求助发展航空⺟舰的相关技术。
尽管华中帝国需要用英国来牵制德国,但是关键的航空⺟舰技术是不透露给英国海军的。而为了安抚英国海军,华中帝国海军决定将早期的直通式全甲板航空⺟舰建造技术转让给英国海军,多边形斜角-直角甲板技术则未转让给英国。
英国海军并不计较这点,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掌握全通式飞行甲板的航⺟建造技术就非常満足了,丘吉尔认为贪多嚼不烂,因此全力发展直通式甲板的航空⺟舰。
在华中帝国海军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英国海军开工建造冤仇级航空⺟舰。其设计图纸是华中帝国已经退役了的丹霞山级直通式飞行甲板航空⺟舰,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层机库加大并增加了装甲。设计排水量为23000吨,満载排水量32300吨,由于华中帝国转让了舰岛和舰体结构的全息设计技术,使得该级航⺟得到了全面优化,冗余设备和装甲被大量拆除,从而提升了速度,大航速达到32节,载机30架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设计时),建成后可搭载22架复仇者(1939)和36-40架野猫或地狱猫(1940年)。
英国海军从华中帝国得到了直通式飞行甲板航⺟的全套设计技术,使得英国海军的航⺟发展迅速提速。
继冤仇级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并考虑到欧洲大战的气味越来越浓重的情况下,迅速开始了鹰级航空⺟舰的建造。
作为冤仇级的改进型,鹰级的设计排水量达到33500吨,満载排水量首次突破四万吨大关。达到46900吨,成为唯一一艘吨位入进中型航⺟行列,世界第二个拥有中型航⺟的国家。成为跟华中帝国峨眉山级航⺟同一级别。鹰级航⺟的大航速为305节,但直通式甲板限制了载机数量,飞行甲板长只有803英尺,无法像峨眉山级航⺟搭载135架战斗机,大只能搭载100架。
由于英国人自己的涡轮机技术不过关,为了让鹰号达到30节航速,英国皇家海军花大价钱从华中帝国进口帕森斯涡轮机系统,采用四轴推进。装甲方面,船体装甲垂直45英寸。水平装甲365英寸,机库装甲136英寸。
由于英国海军无法从华中帝国获得对空雷达、对海雷达、航海雷达、火控雷达和无线电干扰装置,导致英国海军为了加強航⺟的自卫能力,只好安装火炮系统。
鹰号安装有双联装炮塔八座,共计16门45英寸45倍径火炮,8门45英寸50倍径⾼炮。8座8联装2磅砰砰炮,8具6联装。4具双联装,10具单联装的40号码阿姆斯特朗⾼炮。安装这些火炮系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鹰号的速度、载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