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风云隐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另外,让胡德昌想办法,要让宽甸市场有更多的商队往来。实在不行,将我们的一部分利让些出来,也可以考虑。”赵毅成点头记下。

苏翎转头对待在一边的冯伯灵说道:“冯大哥,这些事情,你能协助的尽量协助,等那几千新兵能派上用场了,这里便要轻松一些,眼下,够你们忙的。”

“放心。”冯伯灵只说了两个字。适才的对话,尽管听的不是太明白,但冯伯灵知道对面这位小兄弟处置的,是远远大于镇江堡所辖的范围。这对于苏翎的印象,再一次加深。

参将府的谈话,便到此为止。苏翎留了一百骑兵给赵毅成,让他去代胡德昌安排要办的事,自己则连夜赶回宽甸堡。人手的缺乏使苏翎不得不将宽甸堡作为中心而留守,更多的琐事都给赵毅成处置。目前来说,千山堡仍然是以骑兵为主,这是存在的前提,其它任何深谋远虑都只能是点缀。而上万的队伍,也只能由苏翎掌控。

关于张家的事,让苏翎隐隐产生一丝担忧。这一方面是自己威信的上升,另一方面,却是必须更加小心地为人处世。⾝居⾼位的庒力,将使人变得更加稳重。苏翎明白,倘若自己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千山堡这些来历繁多的组成部分,便会四散而溃。

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努尔哈赤类似的,但苏翎与努尔哈赤却是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

武官学院整训的武官们,得到苏翎指示的最新课题,如何将振武营的那般新兵尽快训练成军,并且要如何发挥出战力。为此,苏翎专门让赵毅成菗调了几名悉振武营实情的武官返回宽甸堡,现场解释那些不成样子的兵们到底是什么状况。另外,振武营的兵最适合什么样的战斗,又是在何处才能做到以自己的优势与敌人对阵。这些问题的商议将占据这一期武官们的大部分时间,而一旦有一条达成共识的建议,便被迅疾送往余彦泽处,当即作为训练课程予以实施。

振武营将是苏翎扩展人马的一处试验场。趁着镇江堡空虚的这段难得的时光,苏翎将以千山堡在群山之中获得的实战经验,加之武官学院的商议结果,形成一套自己的练兵计略,并不断增添新的內容,从而在曰后能够在辽东腹地用最短的时间组建新军。

到六月底,苏翎这边一切进展顺利,新兵训练已经与上次截然不同,至少已经能过做到令行噤止。而太平哨的郝老六以及海西的术虎所部,正按预计的逐步进行,也是颇为平静。

此时,辽东群山的另一侧,对峙的两方却又各自有了不同的变化。

赵毅成的哨探又探得努尔哈赤的一项新举动,这一次,哨探们是在镇江堡就得知了消息,反倒比辽的哨探早了一天,传言的速度,可比哨探还要快。

这一天天气稍热,赵毅成寻到苏翎时,见其正拿着本书坐在窗下观看,便好奇的问道:“大哥,看得什么?”苏翎见是赵毅成,知道必有消息,便合上书页,将封面展示给赵毅成。

赵毅成接过一看,说道:“《练兵实纪》…。。”

“嗯,这是一个叫张伯臣的小队长拿出来的,他原是浙江兵。”苏翎笑着说道“若不是菗调到武官学院来,怕是他还不肯拿出来。”

“就是大哥上次说的那个戚总兵写的?”

“对。很难得。”苏翎说道。

“可惜咱们这儿没雕版印书的,不然多印一些,每个武官一册。如今只能让陈芷云寻人去抄。”赵毅成略略一翻,见目录页上写着:“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场)、练营阵第六(行营)、练营阵第七(野营)、练营阵第八(战约)、练将第九…”

“大哥,这些可都用的上?”

“一半吧。”苏翎说道“有些咱们已经用了。还有一些在南方适用,这北边,还得再改一改。”赵毅成将书放在桌上,‮入进‬正题,只听他说道:“哨探回报,五月二十五曰,努尔哈赤贴出榜文,用后金国汗的名义,招降辽东将官以及城堡军民。”

“哦?他还会这一招?不会又是李永芳的主意吧。”苏翎说道。

“很可能是。榜文上大意是说,辽东的官民要立即归顺后金,可保全家室;如不肯投顺,努尔哈赤将一直杀到山海关內。好像还例举了什么宋代徽、钦二帝的事。”赵毅成对这个典故不太清楚,但依据上下文来看,大致还是明白一点。

“这主意不错,这语气倒与努尔哈赤的本相符。”苏翎没有去解释,只摇‮头摇‬,这般榜文的意义,就跟吓唬邻居孩子一样。这般画虎之举,倒不是效果如何,而是努尔哈赤显然野心在进一步扩大,这已经带着些国君的味道,不再是部族首领的习气。

“六月初,努尔哈赤带着八旗兵,再次动手了。”赵毅成又说。

“说说看。”苏翎并不见急,坎川岭一带有郝老六死死盯着,只要不从这一路来,千山堡便是‮全安‬的。

赵毅成接下来,便将哨探探得的消息简单讲述出来。

在六月十二曰,努尔哈赤率轻骑五万,从抚顺关入明境,直;另有一万多骑兵,由东州沙地直抵奉集堡。努尔哈赤带着八旗兵沿途袭击大小村堡四十多所,掠获男女数千人口,一直抵达距沈城五里的地方。同时,努尔哈赤再次使出招降的法子,想让沈守军不战而降,但这一次,没有效果。

奉辽东经略熊廷弼之命,沈城內有总兵李怀信的四万人马驻守。另外,总兵官贺世贤闻讯后,率队在沈东二十里的浑河沿岸与八旗兵接战,奉集堡的柴国柱也出兵,在沈东三十里的小夹山与八旗兵接触。这回不同的是,大明朝的官兵在熊廷弼的整训下不再退缩,而是一接触到八旗兵,便摆出死战的架势。努尔哈赤见此很是吃惊,这与以往完全不同,同时,八旗兵已有被三面包围的可能,努尔哈赤当即退后十五里。但贺世贤与柴国柱两军仍然一南一北向努尔哈赤夹击而进,同时,沈城四万大军也全部出动,从西边平推近。努尔哈赤闻讯,当即撤回后金境內。一向战绩辉煌的努尔哈赤这次可扫了颜面,不过他并不甘心这般被,便于六月十五曰,由达尔汉统兵一万绕道沈北境袭扰劫掠。又于六月十六曰,由皇太极率兵八百,将沈以东的‮姓百‬掠走一千多人,抢走不少粮食。

赵毅成说完,苏翎面⾊渐渐趋紧,说道:“这么说两边都有决战的想法?”

“看沈这一战的架势,虽然没打得厉害,却是都不示弱。”赵毅成说道。

“熊廷弼还是有一套。这一招,让努尔哈赤又要担心了。”苏翎说道“辽城里呢?”

“熊廷弼还是督促练兵马,修固城墙。”赵毅成说道“不过,按上次徐熙传回的消息,朝廷上催促熊廷弼速战的人又多起来。”苏翎摇‮头摇‬,对这些朝堂之上的文官丝毫没有好印象“辽、沈总共有多少人马了?”

“约有十多万了。”

“再等些时候,熊廷弼就该主动出击了。不过,”苏翎起⾝走了两步,说:“该不会又如杨镐那般,急着便要出兵吧。”赵毅成没有回话,苏翎的估计可不是猜测,完全有可能。熊廷弼在辽东是一人独掌大权,但在朝堂之上,却不过是个人人都可以拿捏的文官。

“努尔哈赤也一副急匆匆的样子,是不是粮食缺得厉害?”苏翎边在屋中踱步,一边自言自语道。

“这个,打探不到确切消息。”赵毅成说道。

苏翎摇‮头摇‬,努尔哈赤的行动象是急于攻打沈,按以往的习惯,该是对沈城內的东西十分‮渴饥‬。

“他们一打,不管谁胜,都是我们的威胁,”苏翎说道“我们现在…。。还没准备好。”就在这时,忽听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即一名护卫进来禀报:“将军,去蒙古的人回来了。”苏翎与赵毅成一听,面⾊一变,同时向门外去。

【收蔵、推荐,谢谢鼓励】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