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足足有一周,汪洋大海才渐渐干涸,变成了一潭巨大的沼泽。

  地势高的地方重又冒出绿芽,正中央的庞大坟丘更是郁郁葱葱,连伫立其上的几株僵死老树都生机焕发。

  还有那些横七竖八的篮球架,我们用了好几节体育课才把它们一一扶起。

  我清楚地记得,好几张篮板背面都铺上了一层野菇菌,密密麻麻,像是倾泻而出的人脑。

  不知从何时起,校园里开始传一则异闻:场上的地下尸骸已灵气,静待复活。

  理所当然地,很快就有人听到了鬼叫,目睹了鬼影。

  谣言在玩乐间成为真理,以至于一天早自习后我们发现连绵起伏的数个坟茔都被上了带血的卫生巾。

  为此教务处专门张贴通知,并下发到各班,教诲祖国的花朵们要加强科学素养,抵制封建信。

  家属却不意,执意要捉拿真凶。

  由此展开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校内大盘查。

  结果当然不了了之。

  然而那种迥异的氛围像是注入枯燥校园生活中的一支兴奋剂,在痉挛的余韵消散后悄悄沉淀于肌体记忆之中。

  作为一个传说,此事在以后的子里注定会被我们时常谈起,用以活跃气氛,或者确切地说——填充岁月在彼此间造就的生疏和隔阂。

  另一则言就没那么走运了,虽然也曾风光一时,但如今怕是再没人会想起。

  冰雹后的某个中午,蹲在小食堂门口吃饭时,一个呆动地说:“出大事儿啦!”

  大伙埋头苦干,没人搭茬。

  这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真的出大事儿啦!地中海被干死了!”

  我们这才抬起了头。

  他咧着嘴,口水都了出来:“遍地是血,怕是活不了了。”

  众纷纷冷笑,这急了:“骗你们被驴好吧?可地中海老牛吃草……”声音低了下去,却在发抖,“扰一个女老师,被家属开了瓢,那个血啊。”

  一下子我们都兴奋起来,简直要呼雀跃。

  在对地中海表示深切“同情”后,话题很快转向女老师,具体说是她的子和股。

  啊,不好意思,我们总是那么饥渴。

  几天后,随着信息的进一步丰富以及借助我们超人的想象力,人物、事件、过程都变得丰起来。

  有人甚至据此写了一篇黄小说,一度在男生间广为传。

  地中海是教务处副主任,主抓财务,按理说不管纪律。

  但可偏偏瞎逛,瞅谁不顺眼轻则一顿训斥,重则写检查叫家长,是为校园厉鬼。

  其实此人和我家也颇有些渊源——确切说是他父亲,在城里上小学那阵,这位乔老师教我们数学和音乐。

  而若干年前,他同样是母亲的恩师。

  乔老师家就在西水屯,印象中有好几次,父母没空、爷爷又不方便,都是他捎我回家。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