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回到最初的地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天杨]我叫宋天杨,出生在一九七九年一个五月的傍晚。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一屋子的甜香。听着我元气十足的哭声,愉快地想:女孩子属羊,怕是不大好吧。
生产过程是顺利的。那疼痛足够让我妈妈这个苍白而的女人记住生育的艰辛,又没留下恐惧的印象。夕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很安详地进来,我想那个场景没准就和《
世佳人》里媚兰生产的镜头差不多。妇产科主任——我的
,在夕
下眯着眼睛看我像条红
小昆虫一样
动,直到她听见那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小护士的惊呼,还有手术器械慌
地掉在盘里的声音。血从我妈妈那个苍白而
的女人的身体里
涌而出,像
出一样生机
。这场景于是由《
世佳人》变成了《急诊室的故事》。于是,我妈妈死了。
后来父亲就离开家,参加了援非医疗队。经年累月地游在那块遥远又苦难的大陆上。什么病都看,甚至给女人接生,还给一个中非还是西非的很著名的游击队首领取出了肚子里的弹片。这些都是爷爷跟我说的。我从小跟爷爷
一起住,爷爷每年会从新华书店抱回新版的非洲地图,告诉我爸爸现在在哪个国家。都是些很有意思的地名:马里、索马里(我总是把它们俩搞混)、刚果、布基纳法索、坦桑尼亚…当然还有刚果河、东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
有时候会在爷爷抱着我看地图的时候叹一口气“他这是怨我呢,怨我把我儿媳妇的命给
丢了。”还好
不是一个像祥林嫂一样没完没了的女人,
永远端庄而安静,白发梳得整整齐齐,每到换季的时候都买回来一块新衣料。
我就是在儿童医院里长大的。我家的楼离住院部只有一墙之隔。我喜看人家晒中药,药草铺在石板地上,散发着一种香味。我也喜
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很清澈很凛冽。于是我就站在住院部的大门口,面朝着晒中药的空地,这样我就可以闻到喜
的两种味了。直到爷爷从里面走出来,带我回家。我们家的人都是医生,爷爷、
、爸爸——妈妈死的时候是医学院的研究生,一个单调的家庭。所以我小时候最讨厌人家问我:“天杨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呀?也当医生吧。”我恶狠狠地说我才不。我倒是没说错,我没当医生,我当了护士。而且就在这间儿童医院,成了爷爷的同事。现实令人沮丧,不过我们都该知足。
没错,知足。这是我每天走在那条悉到烂
的路上去上班时告诉自己的话。下三层楼梯,推开单元门,右转,再走四百米就到了。小时候我曾经无数次地在这条四百米的路上想方设法地拖延时间,以便在进家前吃完手里的雪糕——那是被
止的“脏东西”初二时我在这条路上的一个相对僻静的拐角里第一次接吻,现在我睡眼惺忪地走在这条路上,往事扑面而来。实在不是我滥情,而是我二十五年的生命里,有二十一年天天都要经过它。要不是因为我在另一个地方念过大学,恐怕这条路就会像我的一条胳膊或腿一样理所当然,这绝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因为我很容易就会失去对另一种生活的想象力,甚至忘记了还有其他的生活。
我大学是在上海念的。那时我像所有十八岁的、虚荣且天真的女孩一样上了那里的繁华。是医学院,护理系。实习时第一次穿上护士服就引来一片惊呼,那是互联网开始蓬
的时候,因此我拥有了一个网名:“魔鬼身材的白衣天使”要毕业了,天使也得蓬头垢面地准备绝无胜算的考研,一脸谄笑地准备注定碰壁的求职,目光凄楚地准备理所当然的失恋。我很幸运地把这三种滋味一一品尝。身心疲惫的时候,
打来电话说:“回家吧。”于是我知道,除了家,没有多少地方能心甘情愿地接纳我——不管我自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
要知足。我告诉自己。白衣天使不是谁都能做的。在这个糟糕的城市里——空气永远污浊,天空永远沉闷,冬季永远荒凉,季永远漫天黄沙,一个生病的人在这样一个地方遇上你,魔鬼身材的白衣天使,笑容灿烂(我是说如果我心情好的话),你极有可能成为他或她记忆中的奇迹——如果他或她心里还残存一点梦想。所以,我对自己说,你过得不错。想想人才
中心的人山人海,想想因为自己和
人都下岗了才来我们家做钟点工的刘阿姨,尤其是,想想你每天面对的那些孩子们。
终于说到我的工作了。我照料一些患白血病的孩子们。一些漫或自以为
漫的人会说:“见证那么多的生离死别——这工作有些类似神父牧师什么的——不过好像不适合神经纤细的人吧。”我告诉你,这揣测善意得有点伪善。我也曾经这样揣测过,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自认为比《珍珠港》的女主角还要正点。
“从现在起,”我对自己说“你就是命运送给那些受尽苦难的孩子们的,唯一的善意。”但我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矫情。当你一天已经工作了十五小时,你听见危重病房里爆发出一阵呼天抢地的号啕,凭你神经再纤细也会重重地皱一下眉,心里想:“靠。”——因为这意味着你的下班时间又有可能推迟。没错,又一个还没绽放就凋落的小家伙。可是你累了,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在卑微地要求一个热水澡和一场睡眠。我们,这群被称为“白衣天使”的人们,对生命的和尊重——因为见得太多所以麻木——比一般人要低上起码五个百分点。
病房里的空气二十年来都是一样的味道和质。刚才在二楼的时候我碰上早已退休的老院长。很多年前他是爷爷
的大学同学。他惊喜地说:“哎呀你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你就在这儿上班?好好好。”我怀疑他是否真的知道我是谁——他三年前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果然他说:“你妈的身体现在还好吧?告诉她要锻炼。”我笑容可掬地说我一定转告。然后看见杨佩站在楼梯口冲我挤眉
眼。
“你大小姐还真有心,”她最喜
做的事就是取笑我“跟那么个老糊涂聊得津津有味,够闲的。我可快累死了。你知道吗?昨天晚上那个皮皮发病危通知了,折腾了一夜。我骨头架子都散了。”
“病危?”我说“昨天我看着还好好的。怎么样了?”
“没死。”她把化妆盒放进坤包里“救过来了,人都醒了,不过我看他妈是快疯了。”她拍拍我的肩膀“宝贝儿我走了,回头小郑来了你让她把堡狮龙的优惠卡还我。”她走了以后的这间休息室还真是安静。我从柜子里拿出我的白衣。它曾经是雪白的,现在已经变成了象牙白。不知不觉间,我穿了三年。我照例把该给的药送到每一。那些父母往往像孩子一样冲我脆弱地一笑,倒是躺在
上的那些孩子,才七八岁甚至更小眼神就已漠然到一种境界。我走到皮皮跟前,他在输
,闭着眼睛。他妈妈,那个说是三十岁看上去足有五十的农村女人拘谨地跟我打招呼。
“皮皮,”她说“叫阿姨呀。”
“别,”我打断了她“让孩子睡吧。”
“他不睡,”她有些紧张地笑笑“刚才他还说他不瞌睡呢。”这时候皮皮睁开了眼睛,他是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
“阿姨好。”他说。
“皮皮,”我俯下身子“今天天气特别好,阿姨帮你拉开窗帘吧。”——我跟孩子们说话的语气一向被杨佩批判为“矫造作”他轻轻地笑了笑“不用。太
晃眼呢。”然后又闭上了眼睛。
我走出去,现在我要到楼梯对面的另一间病房。皮皮他们那间是给十岁以下的孩子的,我现在要去的这间住着十到十四岁的孩子们。我比较喜来这一间,因为这儿住了两个活宝:龙威和袁亮亮,都是十三岁,一对相逢恨晚的难兄难弟。常常
黄
笑话,也常常互相嘲讽对方做骨髓穿刺的时候表现得像个娘们儿。
“美女你好。”他们每天都这样跟我打招呼。
“美女,”龙威指指袁亮亮“他刚才居然说你长得像舒淇,我十分气愤,怎么能拿你跟拍三级片的相提并论呢。打他!”
“小点声。”我笑着“省得陈大夫听见了又骂你们。”
“已经骂过了。”龙威说“你来之前就骂了。也不知道今天怎么了,大清早的。”
“准是昨天晚上跟他老婆不和谐。”袁亮亮坏笑。陈大夫就在这时无声无息地出现在病房门口,非常戏剧。
“小宋,”他说“叶主任叫你。”我出来的时候他跟我说:“我真不明白这两个孩子,哪点儿像得癌症的?”这有什么奇怪的。我在心里说,子再艰难,人也找得到快乐。这跟勇敢和乐观什么的不搭界,这是本能。我倒是真希望他们俩能在这住久一点,这样工作就没那么辛苦——每一天都是千篇一律的,一样的步骤,一样的程序,一样地从早忙到晚,说不定再过两年,连说话用的词都懒得换了。
子倒是好打发,很快,已是晚上十点。
这个星期是杨佩的夜班,不过她大小姐迟到是家常便饭。我先去看了看皮皮,他睡得很好,不止他,整整一病房的孩子都已经睡着了,他们睡着的脸庞没有白天那么早。我再转到隔壁的加护病房,去给那个叫方圆的小姑娘量体温。她是个
的孩子。当然,这里的孩子都很
,但她更甚。漆黑的眼睛,懂事地看着你,才八岁就有了种妩媚的表情。陈医生断定她最多还剩三个月,我信。她眼睛闭着,睫
却一扇一扇的,她妈妈,那个清秀瘦弱的小学老师站起来。
“您坐下。”我说“不累吧?”
“不累。”她笑笑。
“要是累您就在这张上躺会儿。”我指指另外那张暂时没病人的空
。
“我知道。”她又笑笑。我离开带上门的时候她摊开膝盖上的童话书,几乎是小心翼翼地问她的女儿:“还听吗?”现在我终于要去龙威和袁亮亮他们那儿了,这令人轻松愉快。果然,偌大一个病房,一些陪的父母都在打盹了,就剩他俩还醒着。龙威居然把他的语文练习册摆在膝头,一本正经地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