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晓。”
“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琵琶行。”夫子说着词牌名,她想了一会儿,马上接:“浔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
饮无管弦…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停”夫子道:“‘东船西舫悄无言’,下一句是什么?”
“惟见江心秋月白。”她接道。
“相逢何必曾相识’,上一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
“‘江花朝秋月夜’,开始背诵到最后一句。”
“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后面一段“琵琶行”
畅背完。
在一旁观听的上官业夫妇对望了一眼,继续看夫子教学。
“四加六。”夫子念道。
“四…”一、二、三、四,她一颗一颗拨着算盘珠子。
“六…”五、六。好了。
算盘上只有下排四颗珠子,一排全往上拨,一排则往上拨了两个。
“进位呢?”夫子问道。
“进位?”她的表情十足惘,犹豫了很久,把十位数的上排珠子,轻轻地往下一拨。
“归零。”夫子也不生气,只要她把算盘重整。
她听话照做。
“一加二。”夫子又出题。
“一。”食指把一颗算盘珠子往上拨“二。”再拨一颗。
算盘上的数字,只有一。
“二加一呢?”
“二。”一、二。她数拨两颗珠子“一。”再把一颗往下拨。
一旁的上官夫妇再度对望一眼,然后继续看。
“我念什么,你写什么。”
“是。”她小小声地应,只手拿起笔。
“雕栏玉砌应犹在。”夫子一开口,不是整句诗,而是众多诗词中其中一句。
这对一个才十岁大的小孩来说,会不会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