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民报记者刘貌有些疑惑地听着康乐讲话。他三十多岁,一米六五的矮个子,瘦削的下巴,显得
明而机
。一件旧了的军上衣表明着他的部队生涯。他背着一个军用帆布挎包和始终随身的照相机、笔记本,正和康乐站在县委大院门口一辆“邢台牌”大轿车旁说笑着。今天是县常委全体出动“到农村转一圈”他俩最先到。
“李向南这又要搞什么惊人之举?”刘貌问。
“你又进入情况了?”康乐反问道。
“我这阵在古陵每天都在进入新情况,”刘貌搔了搔头发说“不过你这家伙有时候对我留一手。怕我夺了你的小说素材是不是?”
“随你老兄怎么说了。”康乐说“这不是,县委书记来了,你问他自己吧。”
“对你们记者是得有所保留。”李向南走过来,他依然挽着腿,穿着凉鞋。听完刘貌的问话,他半幽默半认真地说道。
常委们陆陆续续来了,气氛不好。
小胡沉着脸一来就先发了难“为什么不同意我走?”他问李向南,目光
出敌意。昨天,地委郑书记托人捎了个信给李向南,准备把小胡调到地委办公室去。小胡为此昨晚找了李向南,李向南表示不同意。
“我想让你再考虑考虑。”面对小胡今天当众的再一次追问,他答道。
“我没什么考虑的。”
“就这么坚决?”李向南笑道,然后抬手指了指身旁的大轿车“先上车,等下乡回来,你要决心走,咱们再谈,好不好?”
“小胡,回来再谈也来得及嘛,你急哪门子事?”康乐在一旁打着圆场。
“要谈现在就谈,到底放不放我走?”李向南脸一沉:“已经告诉你了,回来再谈。你现在还没调走,工作总得做。”说着,他丢下小胡转身和康乐
待别的事情了。
小胡咬住嘴一动不动地站了一会儿,转身悻悻然上了车。
龙金生来了,穿着他那身褪了的蓝卡叽布衣
,皱巴巴地挽着袖子卷着
腿,光脚穿着双黑凉鞋。一张嘴又是昨晚没能说成的那些亟待解决的农业政策
问题:什么个人包租汽车搞长途贩运;什么个人包砖瓦窑,只动嘴不动手,一人包十几窑,收入二八开;什么个人出头搞“股份公司”办豆腐厂等等。采取什么政策,县社有关部门两种意见闹得很厉害。
“怎么办?”他有些发愁地问。
“没法办。”李向南说。
龙金生疑惑地看了看李向南:“总得有个条文明确规定一下,要不,怕不行。”
“怕不行”是龙金生的口头禅。
“马上大概还形不成条文。”李向南说“县、社都先不要去干涉,任其发展一个时期,看一看再说。”
“放任自怕不行。”
“加强领导,靠政策。没形成政策的事,有些可以先让群众去摸索。”
“出了问题呢?”
“咱们承担哪。”李向南一摊双手笑道。
“县常委还是讨论一下好。”
“现在这个水平,能讨论清楚吗?越讨论越争论不休。咱们别费那个时间了。”龙金生还想说什么,李向南笑着挥了一下手:“还是转一圈回来再谈具体问题吧。”龙金生哑了。他还说什么呢?去转一圈问题就解决了?他成天在下面转,什么情况不悉?具体问题不谈,到下面,还不是具体问题更多?
“向南,你这样可别化矛盾。”康乐溜了一眼倚着车窗玻璃的小胡和车门口默默低头卷烟的龙金生,小声提醒道。
“不要紧。”李向南皱着眉心答道。
“你到底打算怎么解决这一班人的矛盾?”刘貌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上来,关切地小声问。
“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解决嘛。”李向南说着玩笑话,神情却不失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