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没砸成的轿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捉鬼给“鬼”下过一个定义——所谓“鬼”就是看起来很像人,但实际上又不是人的东西。

宋捉鬼认为自己这个定义很确,许多人也都这么认为,但有一个人却敢直指其误,很让宋捉鬼生气。

这个人说:“石像也是一种看起来很像人,但实际上又不是人的东西。石像是不是鬼?”宋捉鬼怔怔地瞪了这个人半晌,一声没吭就走开了。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轿夫”的郑愿。

郑愿是个看起来很斯文,很有教养的人,长得也很秀气。他一年四季总是穿得漂漂亮亮的,面上总是带着彬彬有礼的微笑,很讨陌生人喜

但任何人在知道他就是“轿夫”郑愿之后,肯定会扭头逃开,郑愿的不多的几个朋友更是看见他就头疼、就想躲,实在躲不掉就紧紧闭上嘴巴。

郑愿并不是真正的轿夫,他这一生中,从未抬过一回轿子。

他不抬轿,也没坐过轿,更瞧不起坐轿的人。

他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轿夫”只不过是因为他虽然不抬轿,却喜抬另外一种东西——抬杠!

郑愿觉得抬轿的人可怜,坐轿的人可恨。

只可惜世上愿意坐轿的人很多,抬轿的人也不少,并不因郑愿的看法有什么改变。

这一点很让郑愿想不通,而且很有点生气。

生气自然得有所表示,气在心里闷久了,对身体不太好,偏偏郑愿又是个很讲究保养身体的人。

于是每次碰到轿子,郑愿都会很斯文地拦在路心,恳请轿中人下轿来走走。

郑愿会很亲切地道:“走路对身体很有好处的,可以延年益寿,即便生点小病,走路的人体质好,也能药到病除。而常坐轿的人一般都是短命鬼,就算活得久,也是一生都病歪歪的,享受不到人生的乐趣。”哪个坐轿的人听这种丧气的忠告?

轿中人大多都很有点身份地位,有些甚至很有势力。

于是免不了会有喝斥、争执一类的事情发生。

最后自然是打架。

郑愿一天里打架次数的最高记录是十九次。那是他在去年六月十六那天创下的,至今还未破过。

郑愿记得那天太特别毒,天气特别热,而且他的心情特别烦躁,手心特别,汗也特别多。

他一天清早出门就将高唐第一财主胡老爷的轿子拦了下来,揍得胡家的十几个家丁爬都爬不起来,然后他就笑眯眯地牵着胡老爷的乎乎的手,陪着胡老爷走了两条街。

据说胡老爷后来累得在上躺了三天没过气儿来。

就这样,郑愿从高唐开始打起,一路专打坐轿的人,打一架,喝一回酒。

第十八架打完之后,郑愿碰到的人居然是济南太守。

结果可想而知。

郑愿还没挨近轿子,就已被如狼似虎的衙役们揍了一顿。若非宋捉鬼恰巧路过,郑愿很有可能被关进大牢。

太守老爷并不认识宋捉鬼,所以当宋捉鬼喝住那些衙役时,太守老爷十分生气,大声叱道:“咄!尔乃何人?”宋捉鬼站在那里不出声,只是咧着大嘴傻乎乎地笑,显得很憨厚、很淳朴。

师爷连忙凑到轿前,陪笑道:“大人,他就是宋捉鬼,钦封通玄显微真人。”太守老爷显然也听说过宋捉鬼其人。他很吃了一惊,上上下下打量了宋捉鬼十几眼,颇兴趣地问道:“你就是那个很会捉鬼的宋捉鬼?”宋捉鬼憨憨笑道:“在下正是宋捉鬼。”师爷又笑道:“宋大侠也是南人。”太守老爷他乡遇乡亲,倍亲切。结果是便宜了郑愿,他被衙役们从地上扯起来,放在一匹马上,随着太守老爷的队伍进了禹城。

郑愿躺在马背上,看着威风凛凛的官轿,听着轿中太守老爷的南腔,觉得实在是窝囊。

那天晚上,禹城知县设宴款待太守老爷,太守老爷的同乡宋捉鬼,太守老爷的同乡的朋友郑愿自然也在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