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陶地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寒冬來臨,二丫賣掉了養肥的鴨子,因為吃了很多不要錢的穀粒,又催肥又節省了飼料,扣除各種成本,淨賺一倍有餘。

比起種田織布,這樣的收益已經很可觀了,也是藉助狐大仙的威名,才有這樣的收益,但是比起到省城做買賣卻是差得太多,二丫又開始琢磨上省城賣東西了。

她正琢磨的時候,陶地主派人到了紅山村。

陶地主要做四十大壽了。

當然不是來請他的佃户吃壽麪的。

羅柱子、羅李氏、羅二丫都被點名當差。

不去?

明年不想租陶地主的地了?

於是羅柱子、羅李氏和羅二丫披星戴月地起來,趕了四十里地到小泉莊,陶地主大院跟前,早已經站了許多佃户,老的小的,都不能免了這差役,也不敢請人頂替——陶地主可不是一般的地主,他是個秀才,有功名在身,所以敢支使佃户做這免費勞動。若是誰有三言兩語,或者居然敢不親身前來伺候,陶地主一張片子遞到縣城衙門裏,管保教那人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這寒冬裏,無人不來,還有人帶了公雞、柴火之類來孝敬。

管家夫婦分派了三人的活計:羅柱子去搬運全村桌椅板凳到陶大户院子裏,羅李氏到廚房灶下燒火,羅二丫去擺放碗筷。

羅二丫看桌凳擺好,看了桌面估算了,便到廚娘那裏去領碗筷傢伙。

她正擺放傢伙時便聽到管家夫婦在説:“倒好個伶俐丫頭,身段兒也好。”

“又會算,村裏丫頭,不曾見過這般的。”這是什麼意思?

到了午時三刻,便有許多車馬停到大院跟前,許多秀才相公到堂屋裏吃茶用飯,又有縣裏主簿推官典史等人來送禮,加上陶地主的七親八眷,坐了足足四十八張桌子。院裏還搭起了戲台,要唱三的戲。羅二丫在鑼鼓聲裏端盤端碗,奔前後,被管家娘子支使得團團轉,忙了半,不得一刻閒功夫,也不得一口水。

眼見天晚了,城裏客人們都趕在關閉城門前回去了,羅二丫才得了一刻空閒,廚娘拿了一個被客人啃了一半的饃給她,便算提供了午飯了。

第二又得來當差,這次羅二丫學聰明瞭,帶了乾糧——這還是她用自己的私房錢買的,羅柱子夫可不覺得吃客人的剩飯有啥不好——那可是白麪饃饃!

連忙了兩,羅二丫覺得頭頂但陽也是黑的了,到了第三,還得去。

的客人比前兩少些,都是近鄰的村人,羅二丫不如前兩這麼忙,忽然管家娘子到跟前,説老夫人要看看你,跟着走。

於是羅二丫便一路跟着走到後邊上房。

只見屋裏傢俱擺設齊全,都油漆得光瓦亮,居中坐了一個三十來歲的婦人,穿着福壽文醬緞子襖兒,帶着珠子抹額,站了兩個青衣僕婦伺候。

便聽管家説道,小姐要尋個隨身丫鬟,前看了幾個丫頭不中,這個丫頭是羅佃户的女兒,過年便八歲,做了這兩事不曾偷嘴,手腳也乾淨,又會數算,不比城裏孩子差什麼。

那夫人沉着臉看了一看,便道,也罷,與她爹二兩銀子身價,把這孩子留下了。

管家便把二丫一推,説你好大福氣,以後陪伴小姐,好吃好穿,還不快與夫人謝過。

這樣問也不問一聲我自己主意,便強買了?

還好像多大恩典一般!

二丫心裏騰地起了一股火,臉上卻現喜,説多謝夫人,俺以後一定好好陪伴小姐,把省城戲園子裏看的那些戲文都説與她聽,什麼崔鶯鶯私會情郎啦,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啦,紅佛女夜奔啦…啊夫人,那個演的小生叫什麼花滿樓,確實帥!小姐要是將來嫁了個一般模樣的姑夫,我也是情願一起嫁過去做個姨娘的…

什麼?夫人大吃一驚,這不是個鄉下丫頭麼,哪裏學來的這許多混賬話!

啊不瞞夫人,前些子被人僱了去省城戲園子賣東西…

快與我領了出去,這種人好與小姐做丫頭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