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定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婉現,近來母親柳氏與姑姑温筱往來得極為密切。:>地,不是聚在一起做女紅,就是相約一起去某某寺上香祈福。温筱是進過京學的人,出嫁後,陪同陸勝安各地出仕,頗有些見識。柳氏雖然也讀過書,但論起學識淵博,卻是無論如何都算不上的。若説她們倆處得來,温婉倒也是相信的。但若説柳氏與温筱高談闊論各地風土人情,或説温筱饒有興味地向柳氏探討刺繡、烹飪功夫,温婉是絕對不相信的。

與此同時温婉還現,最近温筱看她的目光變得分外熱切,帶着些許審視,時常還會讚許地顧自點頭,讓温婉心中隱隱有些。温婉對於這位姑姑的情,是很複雜的。雖然她對她們娘仨還算關照,在老夫人面前也時常會幫她説好話,但那種覺總像是中間隔了一層。在地一苑的兩年裏,與苑中的一些千金小姐相處,也有這種類似的覺。或許這便是大家閨秀們待人處事的普遍態度,客氣卻不親暱,給人以温雅端方的覺,卻又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矜持而高貴。

温婉還是在意温筱的這一種態度的,總覺得有什麼有關她的事情在暗處進行着。便趁陸錦熙又跑到她的小書房裏蹭地方睡覺的檔兒,問他説道:“你有沒有覺得,最近你孃親與我孃親,怪里怪氣的?”陸錦熙捧着本書,在榻上懶洋洋地側了個身,渾然不在意地説道:“兩個女人湊在一起,不就是那麼回事麼?”

“什麼回事?”聽他説得那樣雲淡風輕,理所當然,温婉倒是好奇了。

陸錦熙懶洋洋地説道:“還不就是吃飯穿衣,家長裏短,兒女親事。”

“兒女親事?”温婉心裏頓了頓,眼珠子轉了轉,試探着問道。

“是不是姑姑準備給錦熙哥哥找嫂嫂了呀?”

“誰説不是呢?”陸錦熙一副“我已經受夠了”的口氣,無奈地嘆聲説道。

“女人,就愛瞎折騰。本少爺的婚事,用得着她心麼?”看他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温婉不由抿嘴笑道:“錦熙哥哥説得像是已經有目標了似的。”温婉這句本來是開玩笑説的,沒想到陸錦熙聽後,不僅沒有反駁,反而“嘿嘿”笑了兩聲,欠欠身,躊躇滿志地説道:“過幾天你就知道啦!”四月初,温婉正式拜入公孫繼門下。公孫繼四十初頭的年紀,在現代算是正當盛年,但在古代這個年紀,就算是英雄薄暮了。常年一身青長袍,披,卻不蓄鬚。聲音洪亮,並不像一般文士,以輕聲説話為文雅。喜歡高談闊論,盡情嗜酒。興致所至,新詩舊詞,信手拈來。還會撫琴奏靡靡之音,引吭歌亂世之曲,多才多藝,百無忌。温婉每次看到他,就會忍不住想到,魏晉時候的“繡林七賢”大抵就是這種風情吧。

公孫繼長身立。面容清峻。依然可見年輕時風瀟灑地模樣。

據説年輕時曾有過一段轟轟烈烈地愛情故事。雖然最終遺憾地錯身而過。但他一直深深地緬懷着那個女子。因此至今未娶。也沒有子嗣。但是他喜歡廣好友。廣收門生。所以知眾多。桃李滿天下。

公孫繼授業有一個準則。就是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他不贊成學生閉門不出。埋頭苦讀。經常鼓勵、甚至驅趕學生出去遊學。所以温婉這塊被兩位大學士爭搶地香饃饃。到了公孫繼這裏。就像是一塊頑石一樣。讓他頭疼。由於温婉是女孩子。要她到處去遊學。並不現實。公孫繼每天看到温婉抱着書看。便會喚她過去一頓訓誡。

“書是死地。學問卻是活地。終埋頭苦算將書庫裏地書全部讀個遍。也就是那麼點東西。去走走。要與各行各業地人結暢談。增長見識。

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世上大部分地高人。並不在朝中。而在於民間。”雖然温婉是個宅女,她就是喜歡窩在家裏看書,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公孫繼確實是個很有內容的人,這個師父並沒有拜錯。只是這個進學方法,實在有悖於她的宅女本質。

每逢京中有文會,公孫繼便會給每個在學的門生都一張請柬,鼓勵他們去參加。一般情況下,温婉倒也都是去的,但她不習慣在眾多人面前高談闊論,經常就是找個偏僻地角落坐下默默地聽,做筆記。

進了國學之後,温婉便很少見到顏詡之了。本來温婉拜了公孫繼之後,徐文澄與祝頌平二人都打算今年不收門生了。但是皇帝陛下考慮到今年京學的幾位上榜,都極為優秀的,都是將來朝廷地棟樑之材,便特地召見了兩位聖師促膝長談。第二天,兩人便各自挑了一個做為自己的門生。徐文澄挑中的,便是顏詡之。

四月底,温家喜事連連。先是陪皇后與公主去清涼山呆了一年的温媛,終於要回家來了。二是,邊疆局勢安定,遠戍邊關四年多地温明瑞和温朝陽父子受詔班師回朝,接受封誥。温家一時榮耀無雙,無人可出其右。

温向東高興之餘,思及皇帝陛下當初的那番話,不由又有些心焦。擔心到時候,皇帝陛下對温家大肆封賞,順便將温婉冊個妃,召進宮去,那他多年的企望豈不是落了個空。於是便找柳氏商量説,權且先將温婉與陸錦熙的婚事定一定,免得節外生枝。

柳氏早在温筱刻意與她親近時,她便知曉遲早會有這麼一天。温筱在她面前對温婉讚不絕口,曾幾番明説暗示,若是温婉給她家做媳婦,絕對明媒正娶,做正室夫人。陸家家世雖然比不得温家,但也算是名門望族,温婉以庶出的身份嫁過去做正室,絕對算是高攀了。而且柳氏看陸家少爺,怯怯懦懦的,像個小姑娘,想來温婉應該管得住他。所以對於這門親上加親地婚事,她的心中自然也是百般的願意。

而對於現在“天大地大,女兒最大”的温向東來説,由於温婉之前堅拒過左相府的求婚,他以為温婉心氣高,不願嫁濟濟無名地紈絝子弟。生怕此番讓她嫁給陸錦熙,會徒惹她不,所以與温婉提起這事的時候,再三地解釋説道:“這是為了防止婉兒被召進宮而採取的下下之策,並不作算地。你姑姑和表哥都是自家人,好説話,到時候若是另外有好親事,退親也方便。”温婉確實不想進宮,但訂婚的話,又有種不好地預,覺得以後或許會很麻煩。

“錦熙哥哥答應了嗎?”她記得陸錦熙那時一副已經有追求的目標地樣子,他若是另外有喜歡的人的話,應該不會答應吧?

温向東卻道:“他那邊無須擔心,他都聽你姑姑的。”温婉無奈了,只能點點頭。第二天,温筱送了一對翡翠鐲子給温婉。説這訂親是權宜之計,就不用宴請客人了,但若是信物都沒有的話,就無法取信於人。温筱親手將鐲子給温婉戴到腕上,再三叮囑説,這玉鐲是到寺裏開過光的,可以庇佑她身強體健,學業進步,千萬不可丟掉,最好一直都不要摘下來。

事到如今,温婉只能一一應了,一抬眼,卻瞧見陸錦熙偎在温筱身後,幽幽地看着自己。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