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人生的兩個極端,我們在間距中奔走、徘徊,尋找人生究竟有何目的?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沒人可以解釋。
人生就時間、空間二者的無限何其渺小,但於人而言又甚是寶貴,既如此,就不應草草過了,但究其一生,你是否想過、明白自己為何而活,有何意義。
把問題拋出答案,也許有無數個:為了找到愛與幸福?為了完善自我?為了享樂?為了窮盡自然社會一切領域,歸納一切科學理論?為了理想的世界(共產主義社會)?為了活着?
…
這些答案姑且不論正確與否,倘若這些都達到了,那人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
可惜,人們的追求都高於現實,我們全部的努力,只能雙曲線似無限接近,卻不能真正接觸!就像夸父追,既悲壯又可笑,他前進多少後退多少,甚至我們更悲慘地向一個持續擴大的夢幻似的汽泡不斷撲空。我們總是在追尋自己心中的意義,卻過着在自己眼中沒有任何意義的生活(因為他從未實現過),那麼人生是否還存有意義?活着又有何價值?
這就象一個永旋不到的硬幣,於是,我們就哈姆雷特式陷入兩難悖論之中!子盲目、妥協地過着,是不甘無知,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看法,人們不斷探索這終極的問題。
生與死、目的與過程,究竟哪個更重要?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當我經歷過人生的磨礪,卻發現生活給了我很多,同時也發現這一切沒什麼意思。人生的意義其實就是在尋找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每一天都較昨天進步,而不是一味對未來的憧憬去追逐,或許每個人都有過這樣一段經歷:小時候,總盼望長大;長大後,又希望成功;功成名就時,更期望錦衣玉食…人們貪念慾望不斷擴大,求永不可滿足,人就不斷疲憊地追逐,痛苦此時就成了人生積極的原來。我們若是在理想的監工下痛苦拼搏,這悲觀的世界還有什麼可留戀。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只有物質世界才可以支撐起
神世界,但太多人在生活
惘了,為那些帶不走的塵埃和一時之快勞苦奔波。對於人活着的價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歸結起來也無非
神上的滿足。金錢、權力一時可以令你滿足,但高處不勝寒的寂寞和畏懼,你又是否
到空虛。人永不會絕對滿足,人一旦滿足,就會象浮士德一樣失去靈魂,人最大程度的滿足應該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體現,當你向社會付出、貢獻了,社會也會回報你,你得到的是廣闊的滿足,而非索取而得的狹隘的滿足。
人若要實現人生價值的完全體現,還應當剋制自己的慾望。慾望並非一成不變,人在不同時期,對生活的渴求不同,每當人實現一次對自我的超越,慾望又擴大了。理想的高度超過人的能力所及,你又能獲得什麼,實現什麼?理想並不需要遠大,這不是務實,而是對人生的理認識。與其好高鶩遠的空想,不如理
地追求自己超越,人應當滿足於現實,而對未來不滿足,充滿嚮往,理
地為自己設下一個個近期目標,慢慢實現。
人生的意義由自己把握,理地追求人生,否則,你就不能理解人生的真諦。
理地實現自身價值,轉瞬即逝的人生煙火,也可以絢麗般綻放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