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作者:zzsss12019年3月22字數:100341、廣南西路之亂金鑾殿上鴉雀無聲,羣臣都默默地低着頭,不敢説話。丹陛之上的宋仁宗,端坐在龍椅上,滿臉怒容。在他面前的龍案上,攤着一份剛剛從廣南西路傳過來的塘報。塘報是徵南大元帥餘靖寫的,報稱儂智高叛軍已經西折,二度攻陷邕州。

宋軍各路人馬接連戰敗,損失慘重,請求朝廷再發援軍。

宋仁宗連做夢也想不到,一個區區的僮族土司,居然能掀起這麼大的風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就席捲了整個廣南西路和廣南東路,兵鋒直湖廣。曾一度圍困了廣南重鎮廣州。朝廷先後派遣孫沔、餘靖等大將南下平亂,不料師久無功,反而白白折了許多人馬。

時值皇佑四年深秋,大臣們卻受到了徹骨的寒意。這股寒意來自於皇帝的威懾,也來自於對敵人的恐懼。儂智高是一個怎樣的啊?竟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連克重鎮,屢敗名將,兵鋒之盛,竟遠邁西夏鐵騎。

出乎羣臣預料的是,宋仁宗的怒火併沒有發出來,而是嘆了口氣,道:「若早知如此,當時接受儂智高內附,便也罷了。」原來,儂智高早先為廣源州豪族,附於越南李朝。後因越南窮徵極斂,儂智高之父儂存福忍無可忍,起兵對抗。不料被越南李太宗出兵征討,擒殺儂存福。儂存福之阿儂帶着其子儂智高几經周折,離虎口,返回廣源州東山再起。原先,儂智高歸附大宋而對抗南越,不料仁宗不納,儂智高走投無路,便起兵反宋。

廣南東西兩道被儂智高一呼百應,羣起而應之。幾月之內連克數十州縣,並一度圍困廣州。宋廷多次派兵南下,卻連折名將。不僅如此,儂智高還僭號稱帝,在邕州建「大南國」,與大宋分庭抗禮。宋仁宗寢食難安,此時坐在龍椅之上,更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本道是,當了天子,便可萬事無憂,卻偏偏生在亂世,北有遼國虎視眈眈,西有西夏屢犯邊境。如今西南又起戰禍,難道祖宗立下的基業,都要毀在他一個人的手上了嗎?

宋仁宗還是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環視羣臣,道:「可有良將,能替朕出征廣西?」東西文武兩列大臣,皆你瞅我,我瞧你,誰也不敢應聲。

宋仁宗見無人應答,便又問了一遍。但文武大臣卻好似耳聾一般,依舊無人吱聲。

宋仁宗不由怒上心頭,罵道:「一羣廢物!平裏領皇糧,拿俸祿,而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際,卻無人出頭!」這時,從文班裏走出一人。只見他身高七尺,六十來歲的年紀,劍眉虎目,不怒自威。此人不是他人,正是百官之首,天官寇準。寇準奏曰:「啓稟萬歲。

微臣保舉一人,定能一舉蕩平西南,永消陛下心頭之患。」

「哦?寇卿所薦何人?」宋仁宗緊蹙的眉頭稍緩,問道。

「而今放眼四海,唯有徵西大元帥狄青一人,可擔此重任。」寇準答道。

宋仁宗一聽,連連搖頭,道:「不可!狄青領隴上騎鎮守西夏。如調他南征,環慶一線虛矣。西夏國便可趁虛而入,屆時戰禍大矣。」寇準沒有再答話。萬歲説得不無道理,西夏也是一股強敵,不可小覷。如果真調狄青南征,恐怕社稷將有傾覆之危。

這時,文班中又走出一人。此人身高八尺,面如鍋底,頭戴官帽,身披絳袍,留三綹長鬚,額頭上明月高懸。此人道:「微臣包拯,舉薦一人,可擔徵南大任。」宋仁宗把目光移向包拯,問道:「包愛卿所舉何人?」包拯道:「天波府楊家可掛徵南帥印!」宋仁宗依舊搖頭道:「不可!不可!自從三年前楊宗保在西夏陣亡之後,楊家已無名將。如今府裏只剩下一羣老弱寡婦,宗保之子楊文廣又尚且年幼,跟隨狄青鎮西。無人可掛帥印!」包拯道:「回萬歲!不知皇上可曾記得當年大破天門陣的渾天侯穆桂英否?」宋仁宗點點頭道:「朕當然記得。當年若不是她作戰神勇,連破南天一百單八陣,如今又豈有朕之江山在?」包拯道:「陛下所言不差。不如讓渾天侯掛徵南帥印,定能旗開得勝,班師凱旋。」宋仁宗憂慮道:「只怕渾天侯有了年事,不復當年之神勇也!」包拯接道:「陛下!渾天侯穆桂英如今四十有二,正值壯年,又豈有上了年事之説?想三年前,楊宗保戰死沙場,若不是穆侯帶着十二寡婦西征,直興慶府,使得西夏不得不遞了降書順表,又豈有今之太平天下?由此可見,穆侯之神勇,不減當年!」www.xiaohuks.com倌紡裙:伍妖玖叁伍伍伍柒玖一旁寇準也接話道:「陛下,如有穆桂英掛帥南征,當遠勝狄青數倍!請陛下降旨,封穆侯為徵南大元帥。」宋仁宗一聽二人所言,甚是在理。原本他思考着,如真的沒有南征的人選,便只能調狄青由隴上直下西南了。現在有了穆桂英掛帥,便無需冒險徵調狄青。

更何況,當年狄青只是楊宗保夫婦的一員部將而已,論能力,論條件,正如寇準所言,穆桂英比狄青更為合適。他思索了片刻,道:「既如此,便依兩位愛卿所言,封穆桂英為徵南大元帥。只是,何人當為先鋒?」寇準道:「微臣近接到範老夫子的來信,信中稱楊文廣之文韜武略,不輸其父,當為可塑之才。陛下可調楊文廣為徵南之先鋒。一來,當使楊文廣之才得到施展,為國效忠;二來,楊文廣尚且年幼,在其母親麾下,可更得歷練。」宋仁宗道:「如有楊家母子徵南,定能分朕之憂,解朕之愁。如徵南之師凱旋,當記兩位愛卿一大功!」當即由尚書院草擬了一道詔書,由寇準、包拯二人舉着,直奔天波府宣讀。

此時,穆桂英正憑欄倚靠,望着遠方的天空出神。自從她十七歲嫁入楊府以來,整整二十五年,基本上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她和丈夫楊宗保的子,也是聚少離多。有的時候剛見面,就又要忙着各自出徵了。即使兩人在同一軍營之中,也是忙着商討破敵之計,本沒有閒情逸致來好好地過一段二人生活。如今,楊宗保已經埋骨黃沙,永遠也見不到面了。這一切,彷彿都是一場夢。她常常會這樣想。

而她的人生,確實也猶如夢幻一般,充滿了傳奇彩。她締造的神話,是無數男人窮極一生也無法企及的。抗遼,西征,無數異族勇士都在她的腳下簌簌發抖,魂飛魄散。似乎,她從未嘗試過失敗的滋味。但是命運卻讓她壯年喪夫,這像是老天強取的回報……

正當穆桂英沉浸在悲傷之中時,天波府裏的點將鼓卻響了起來。雖然楊家已經漸漸遠離了戰事,但是每早晚兩次的點將還是不能免掉的。鼓聲很急促,打破了波瀾不驚的楊府。

穆桂英馬上抖擻神,披掛整齊,帶着丫鬟楊排風一起,趕到前廳接受點將。

待二人到了前廳之後,卻見大廳中間已經擺好了香案。案後立着兩位威風凜凜的大人。穆桂英認得這兩個人,正是龍圖閣大學士包拯和天官寇準。看這陣勢,必定降下了皇上的旨意,由兩位大人前來宣讀。

見楊家眾寡婦已經到齊,包拯大喝一聲:「聖旨到!畲老太君、渾天侯穆桂英接旨!」穆桂英一聽包大人喊道自己的名字,急忙趨步上前,跪倒在地。而畲太君則手拄黃金龍頭杖,站立在一旁。由於多年前金沙灘一戰,太君七子出征,結果只回來楊六郎一人。皇帝為表彰其忠烈,特下旨令其可面君不跪。「臣妾畲賽花、穆桂英接旨!」www.xiaohuks.com倌紡裙:伍妖玖叁伍伍伍柒玖包拯展開聖旨,朗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南疆僮寇橫行,儂賊肆,以其區區彈丸之地,煮海而焚,縛雞之力,窺天機。朕素有好生之德,常懷悲憫之心,不忍誅戮。然醜類不識朕心,荼毒兩廣,屠朕子民。如朕坐視,則天下誰懷其德?不加征討,誰懼其威?故特封渾天侯穆桂英為平南大元帥,領軍五萬,即南下,掃平孽障。前者孫沔、餘靖輩,悉受其節制。欽此!」穆桂英山呼萬歲畢,雙手接過聖旨,從地上起身。

寇準在一旁道:「老夫恭喜穆侯,再掛帥印。」還沒等穆桂英回話,畲太君接道:「老身敢問天官和包大人,南寇之勢如何?」包拯搖頭道:「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前者孫元帥、餘元帥,久戰而不建奇功。致使南寇突入廣南東路,圍困廣州。兩廣之地,無不披靡。今聖上憂心,故令我等前來,請渾天侯重掛帥印,再徵沙場。」穆桂英把聖旨給楊排風,令她供於香案之上。又請兩位大人到一旁落座,道:「楊府類世深受皇恩,理當為國效忠,征伐廣南。然行軍打仗之事,非同兒戲。不知聖上令誰為大軍先鋒?」寇準笑道:「穆元帥莫急!聖上已另下了一道聖旨,令人趕赴隴上,徵調楊文廣回京。此次南征,先鋒是您的兒子!」自從楊宗保去世之後,楊文廣就被派往西夏,在狄青麾下任職。這一去,已是一年多。只因隴上戰事緊張,楊文廣也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回家和母親、團聚了。一聽皇帝特遣楊文廣當自已的先鋒,穆桂英心頭一喜,道:「如有文廣做本帥先鋒,自然旗開得勝。只是不知何時開拔,請兩位大人明示?」寇準道:「戰事不利,州縣淪喪無數,儂智高的兵鋒已經直湖廣之地。聖上的意思,等楊文廣一到任,三軍便即刻開拔。」穆桂英又詢問了一些行軍的安排後,寇準、包拯二人見天不早,便起身告退。畲太君、穆桂英和楊家的一羣寡婦太太,將兩位大人送到門口。

等到兩人的身影消失在黃昏的暮靄之中時,畲太君轉頭問穆桂英道:「桂英,此去廣南,不知你有何破敵之策?」穆桂英道:「廣南雖多異族,然終歸是中國之人。當以戰懾其威,兼之施以恩信,則不復有再亂之患矣。」畲太君點點頭,她一直對穆桂英十分信任,無論是軍事能力上,還在作戰謀略上,都遠超楊府裏其它寡婦太太,甚至在四海之內,也罕有人可以望其項背。

然而對於徵南一事,她還是有些憂慮:「桂英,廣南之地,地怪人異,不比在西北兩地作戰。此去征戰,當小心為上。」

「是!」穆桂英應道,「孫媳定當不負聖上和的厚望,旗開得勝,班師奏捷。」畲太君道:「這楊府之內的,雖然都只剩下了一些寡婦太太,但人人武藝高強,皆為將才。你今掛帥,不分長幼,不論輩份,皆由你點將,助你南征一臂之力!」穆桂英環顧四周,只見從大娘以下的一羣太太,都躍躍試。然而穆桂英見她們都已上了年紀,不忍再讓她們再受旅途沙場的苦,便道:「,孫媳此去,只要焦廷貴、孟定國二員大將即可,令讓排風與我同行,定可直下南疆!」畲太君明白穆桂英的用心良苦,便點了點頭。

突然,人羣中有人喊道:「母親,讓女兒隨你一起出徵!」穆桂英回頭一看,見是自已的女兒楊金花,不由把眉一皺,喝道:「胡鬧!

還不快些回房休息去?這裏的太太,哪個不比你本領強,要去也輪不到你!」不料楊金花頂嘴道:「母親,孩兒如今也學得一身本領,思想着如何為國效忠。今母親要掛帥出征,正是孩兒大顯身手之時。再説,孩兒跟着母親,又能有不測?」見楊金花頂嘴,穆桂英不由大怒,喝道:「好你個妮子,吃了豹子膽,居然如此説話。看為娘不好好教訓教訓你!」説着,從一旁拿過一藤條,要打楊金花。

太君一見,急忙喝止,道:「桂英,難得金花小小年紀,就有忠君報國之心。

你就帶她一道前去,也好助你徵南大事!」穆桂英急道:「可是,金花的年紀……」畲太君又接道:「金花今年也快滿二十了。當年,你還不是十七歲就當了三軍統帥?再説了,讓金花出去歷練歷練也是好的。想我楊門女將,個個如男,金花又豈能例外了?」四周的太太們也道:「對呀!太君説得在理,桂英你就讓金花跟你一起罷了。」聽大家都這麼説,穆桂英也不好拂了她們的好意,便道:「既如此,就讓金花與我隨軍吧!」説完,狠狠地瞪了楊金花一眼。

楊金花大喜,哪裏看得到她母親的眼,興奮地跳了起來,對着四周的長輩連連躬拜道:「謝謝祖,謝謝各位和母親的成全!金花此去,必定奮勇殺敵,為楊家光耀門楣!」引得楊府上下,對她連連點頭,讚賞不已。

不數,身在西夏的楊文廣接到聖旨,便向范仲淹和狄青辭別,馬不停蹄地趕回東京汴梁,先到了府中拜見了太君和母親,再到兵部領了先鋒印。

這一,五萬大軍雲集校場,殺氣騰騰。穆桂英親自宰殺牲口祭旗,朝天誓師。令楊文廣率五千兵先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又令焦廷貴為左軍將軍,孟定國為右軍將軍,汴梁府軍總兵孫振為督糧官,楊排風為中軍參贊,楊金花隨侍左右。待吉時一到,三聲炮響,大軍浩浩蕩蕩,直奔廣南而去。

十里長亭之外,大學士包拯和天官寇準設酒為穆桂英餞行。寇準道:「穆桂英奉旨南征,必能馬到成功。我等在京城靜候佳音,盼早班師。」穆桂英端過酒杯,一飲而盡,謝道:「承蒙二位大人吉言,桂英縱使粉骨碎身,也必將賊首儂智高檻至京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