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0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還有一條就是採用遠近攻的戰略方針。古蘭、朝紇位居西北邊陲,中間隔了韃虜,他們結盟無非是瓜分大元的領土,而韃虜是遊牧民族,對於耕織一竅不通,他們要的不過是金銀財寶和糧食。這三個國家中,韃虜的勢力最強,就算他們取勝,到時候韃虜獨大,對古蘭和朝紇也不是什麼好事,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不是不懂。我讀元雜記,上面説,古蘭在西北沙漠,物品稀少,全國吃水全看一小片沙中綠洲,大元開國之初,允准古蘭自天山引水,而古蘭進貢汗血寶馬為回報。朝紇以金業為主,糧食短缺,因此大元開通貿易,允准兩國互商。只是近幾十年來的兩代皇帝甚少重視與他國貿易,輕視古蘭和朝紇,又懼怕韃虜,致使古蘭因缺水連年遷徙,朝紇因缺少糧食高價從煥國購買。若是我國重開集市,並許之於利,雙方互惠往,我想,就算他們不幫大元,也不會助韃虜,到時候韃虜後繼無力,於我方也是幸之大幸。”韓喆別有深意地看着冷靜自持,娓娓道來的姚園,終於明白了今的姚園早已非昔的吳下阿蒙。雖然她早就知道園園並非池中物,但這樣處處透着上位者智慧和氣度的姚園還是第一次見。此時的姚園,恐怕連她自己都沒有發現,越來越有皇后的魄力了……

半月後,皇后病癒,返朝監國,竇承章、張世良、趙臻和康存志四大臣輔政。七天後,皇后於太和殿秘密召見韓喆,十後,皇后下旨兩隊隊伍出使古蘭和朝紇。出使隊走的第二天,有兩個從南浙而來的世外隱士攜國書秘密潛入古蘭和朝紇。

兩月後,古蘭和朝紇忽然變節,撤兵回國,韃虜兵由三十萬驟然將至十五萬。三月後,大元節節敗退,先後喪失陳州、牧原兩城。半年後,姬元懋披掛上陣,身先士卒,大元在垓州首次取得勝利,軍心大振。一年後,韃虜後退五十里,大元收復牧原、陳州。兩年後,範瑋琛深入敵軍,取得敵情,大元在德州取得大捷,殲敵十萬,韃虜汗王格爾吉吉汗投降,向大元稱臣。

第四十九章姚園哄公主睡下回到昭明宮,已過酉時。凌嬤嬤心疼她勞心太過,勸道:“娘娘,前方取得勝利,朝堂也走向了穩定,倒是您兩年來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整個人瘦的一陣風都能刮跑了。一月後,聖駕就要回鑾了,見了娘娘,少不得又要心疼。”提到姬元懋,姚園恍若隔世,最悉的枕邊人竟變得陌生模糊起來了,仔細算起來,她和姬元懋已有三年未見了吧?時間過的真快呀!轉眼間,在這個世界已經七年了,再過三個月就是她二十八歲的生了呢……

摸摸臉,心有些酸,老了吧?在這個世界已經是半老徐娘了:“嬤嬤,本宮是不是眼角生皺紋了?”

“哪兒的話,娘娘風華正茂!”嬤嬤笑道,“記得娘娘剛入王府的時候,雖然也穩重,但終究帶着幾分少女的天真和稚,而今才是中宮皇后的鳳姿。”

“是啊!那時的本宮尚可偷個懶,賣個乖,如今活在算計和疑慮之中,早已不復當年的清純了。”姚園回首以往,慨萬千。

凌嬤嬤窺得姚園心思,寬道:“娘娘才掌管朝政兩年,且是監國便是如此心境,可知高處不勝寒,皇上自幼耳燻目染的苦衷,那子也不好過呀。”姚園低頭不語,在那個位子上時間久了,有時候真覺得連個説真心話的人也沒有了,誰也不敢相信,倍覺孤獨。

“過去這麼久了,娘娘還不能原諒皇上嗎?”凌嬤嬤試探地問,“一月后皇上就要回來了。皇上雖説自幼受盡苦楚,但戰場殺敵還是頭一次,不知道受傷了沒有。儘管一封封家書傳來,報的都是佳音,可是沒有親眼看見,還是不能放心。打了兩年仗了,皇上必定歸心似箭。奴婢記得,皇上啓程那,坐在高高的駿馬上,眺望遠方,沉默良久,一定是想見娘娘一面。可惜,軍情如火,還是遺憾地走了。此次回來,看到娘娘,一定會很高興的。”

“嬤嬤何必試探本宮,”姚園那裏會聽不出凌嬤嬤的意思,怎麼説也當了兩年的監國皇后,明圓滑的大臣,一抓一大把,若是這點意思也聽不出來,早不知道死哪兒去了,“當初我選擇回來,便不會再逃避。只是如何面對皇上,心裏還沒想好。”

“娘娘當知,一位在外沐血奮戰的丈夫,回到家最想見到子的便是熱飯、笑顏和温語相。”

“本宮自然知道。可以想到當年她絕情的樣子,心裏總有些放不下。”

“娘娘可知為何放不下?”姚園無趣:“大約是不夠寬容吧。”

“娘娘錯了!”凌嬤嬤笑着搖頭。

“錯了?”姚園不明其中的意思,“但凡夫吵了架,總要有一方先低頭,本宮一直耿耿於懷,難道不是太過於計較了嗎?”凌嬤嬤笑着,為姚園倒了一杯水,遞給她:“娘娘想想,為何您對韓老闆、範將軍可以不計前嫌,輕易地就原諒了呢?歸結底,是因為娘娘本身就她們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便越大。您對皇上之所以久久不能釋懷,是因為對皇上太在意的緣故,所以一旦對方出現了不如意自己的地方,失望就越大。”

“是嗎?”姚園仔細嚼着凌嬤嬤話中的意思,“是對對方要求太高了嗎?”

“是啊!”凌嬤嬤繼續説,“娘娘細想想,您和皇上在情上,誰付出的比較多?”

“自然是皇上!”

“對呀!人們常説先喜歡上的那個人總是容易患得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