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34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王信沒有再説什麼,只點了點頭,便讓他們離開。

江州城外一馬平川,戰馬一刻鐘便趕至城下。李士彬在裏許外勒住坐騎,然後打量着城門前那六座堡壘。

堡壘渾然一體的士土表面讓眾將都疑惑不解,有人道:“莫非是用整塊大石刻成的?”還有人道:“多半是用細泥、米漿勾出來的。”

“看起來不像太結實。”李士彬看了片刻,然後揮了揮手。

後面一名親兵打馬上前,一直靠近到堡壘一百餘步的距離,然後張弓搭上一支重箭,朝堡壘去。

弓弦還未鬆開,一道寒光忽然閃電般從堡壘上方下,將那名親兵連人帶馬一併殺。

第八章李士彬連眉都沒有動一下,目光從堡壘到江州城門,再到城頭的巨弩,一一看過,最後與堡壘上那名戴着金冠的少年對視一眼,才策馬返回金明寨。

蕭遙逸握着弓,悻悻道:“這傢伙跑得倒快。再等一會兒就不用那個什麼斬首行動了,我們兄弟出手,直接把捧軍右廂的將領一網打盡。”程宗揚用單筒望遠鏡盯着李士彬的背影,一邊道:“誰讓你把城門關上的?

那門開一次起碼得半個時辰,等你追出去,鐵壁相公回營連湯都喝完了。”然後又道:“他們怎麼還不攻城呢?”

“可能是他們來了才發現這周圍沒木頭吧。”蕭遙逸道:“攻城用的巢車、雲梯、衝車、轒輼都要用木頭。但這周圍幾十裏的大樹都被我砍光了,他們想要大木,還得從烈山運來。至少要七八天工夫,才能準備齊全。”程宗揚放下望遠鏡,“看來鐵壁相公等不到攻城的時候了。”蕭遙逸靠在城堞上道:“那個獨眼龍找到了嗎?”

“沒有。”程宗揚道:“老臧和老杜把城裏的僱傭兵都過了一遍,找到十來個獨眼的,但查下來都不是。一種可能是那個獨眼是假扮的。”

“還有呢?”

“他躲在某個我們不知道的地方。”

“看來是假扮的了。”蕭遙逸對江州瞭如指掌,本不信有人能在江州城內瞞過自己的視線,直接排除了這個可能,説道:“在我的城裏裝神鬼,也太不把我這個江州刺史放在眼裏了吧?”

“不過秋小子也説,那個人似乎沒什麼惡意。”蕭遙逸摸了摸面頰,“秦會之是黑魔海殤侯一支,現在又來個太乙真宗,再加上隔山觀虎的謝小子。本來以為這一仗是我們和賈師憲打,現在可越來越熱鬧了,我這個江州刺史面上有光啊。”

金明寨宋軍大營,捧軍右廂諸將齊聚帳中。

部將鄭雄大咧咧道:“老辦法,先用巢車壓制城上的大弩,再用轒輼車靠近城門,放火燒。這樣的小城,我看連雲梯都不用使,就能把城門燒開!”一名將領道:“江州只有南北兩個門,要攻城,南門首當其衝。不如我軍佯攻南門,等賊寇都趕來守城,讓龍衞軍用雲梯攻東面的城牆。”

“大好的功勞,憑什麼讓龍衞軍白白拿去?”另一名將領道:“依我看,巢車、轒輼、雲梯全用上!等石帥主力趕來,出動七八個軍同時攻城,踩也把那些賊寇都踩死了。”

“江州雖然不是大城,但牆高城堅,不是那麼好打的。”説話的是右廂第七軍指揮使周美。他是士卒出身,由小兵積功升至軍指揮使,在軍中聲名顯赫。

“江州城高四丈,比尋常的雲梯高了一丈,”右廂第一軍指揮使馬懷德道:“用雲梯不如用攻城塔。雖然費工了些,但兄弟們的命要緊。”

“如果主攻南門,那些堡壘倒是麻煩。”有人提出顧慮。

鄭雄哂道:“幾座孤堡有什麼用處?”周美道:“城下沒有護城河,多半有地道與堡壘相連。”

“那也無妨,幾座巢車架上牀子弩,便把它打垮了。”眾人爭持不休,旁邊兩名將領卻一言不發,他們兩個來自捧左廂軍,是劉平的屬下。左廂主力未至,主將就戰敗身死,讓兩人都憋了一口氣。

李士彬沉默移時,這時才開口道:“諸軍用心戒備,今晚敵寇必來襲營。散了吧。”入夜,金明寨東西兩處同時起火,早有戒備的捧軍迅速戰,憑藉寨牆將敵寇抵禦在寨外。眾將都披甲帶刃,隨主將觀戰。己方守禦得井然有序,敵寇紛紛敗退,眼看又是一場勝仗,幾名將領異口同聲説道:“果然不出將軍所料!”

“鐵壁相公,名不虛傳!”李士彬冷哼一聲,“這點伎倆也敢來獻醜!郎職營出擊!”數十名軍士從寨牆後一躍而出,朝敵寇殺去。這些軍士都有着武義郎、秉義郎、忠翊郎、承節郎之類的職銜,屬於低級武官,身手不凡,李士彬為了應付敵寇的偷襲,才專設此營,人數雖然不多,戰鬥力卻極強。被這股生力軍一衝,敵寇立即潰散,有一小股敵寇被宋軍追及。眼看無法身,那些敵寇跪地求饒,臨陣投降了宋軍。

“果然是烏合之眾。”幾名將領笑道:“大人一出,敵寇望風而降。”

“這點降兵算什麼?當年我隨大人在邊軍,蠻兵投降的數以萬計!”

“一旦攻下江州,左廂都指揮使這個位置跑不了是大人的。”周美皺了皺眉,這位都監大人雖然作戰豪勇,為人卻剛愎驕縱,數來連戰連勝,只怕已經忘了劉平軍在烈山的慘敗。

李士彬對投降的敵寇並不在意,只下令審訊,查出與星月湖那些悍匪無關,只是被裹挾的民眾,便編入營中作苦力,隨即忘在腦後。……

江州城內,石之隼正與程宗揚談。

“筠州的商家手裏倒有些餘糧,不過如今正值臘月,青不接時節,價錢比前兩個月漲了許多。”他派往筠州的手下已經回來,帶回筠州兩家糧商的口信。

“多少?”

“每石三百五十銅銖。一千石以上還能再便宜些。”這個價錢比孟非卿購買時漲了三成,不過還在自已承受範圍之內。

緊接着石之隼又説道:“如果數量超過一千石,他們可以運輸到公子指定的地方,每百里只用加十個銅銖。”程宗揚神一振,這倒是個好消息,本來他最頭痛就是運輸。買來大批糧食全放在雲家的布行,難以儲存不説,一旦宋軍缺糧,説不定會直接軍管,自已的大筆錢銖就白白打了水漂。

“看來我要親自跑一趟了。”石之隼慷慨道:“我派人隨公子一道去。不過現在路上都是宋軍,去筠州就得繞路了。”程宗揚迅速盤算了一下,以筠州為據點,收購現糧,再轉運到其他地方,那麼最近的選擇,就是沅水的水路。看來自已需要在沅水沿岸找一個不引注目的碼頭。

“多謝石兄。”程宗揚由衷道:“石兄這次可幫了我大忙。”石之隼笑道:“多個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