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74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之常情,數百人便已經足夠了,而一下子將衞士限額增加到五千,這幾乎是一個衞所的兵力了,這不是徒耗錢物毫無必要麼?
樓梯聲響,侯大彪和王勇並肩上來,侯大彪洗的乾乾淨淨的,盔甲也擦得雪亮,上來便問道:“剛才下去的那個女子是誰?”宋楠道:“這屋子的主人來取東西的,咱們佔了她的屋子。告訴大家,不許亂來,保持屋子裏的物事在原處,不準得跟豬窩一樣,無干人等盡數住在外邊的臨時軍營去。”侯大彪點頭答應,宋楠轉頭對王勇道:“外邊怎樣了。”王勇低聲道:“如大人所料,傳的紛紛揚揚,本鎮的錦衣衞兄弟看見那周東半路上便被人劫往鎮軍太監李增的宅子去了,李增的宅子周圍現在起碼有二三十個不明身份的哨探在窺伺,看來都是衝着周東去的。大人這一手可真是妙,水真的渾了。”宋楠微笑道:“要的便是這個效果,雖然很快便會被識破,但起碼可以先讓他們亂一會兒。話説這位安惟學也該來了,天都快黑了,照理説,安化王爺今晚必會請我赴宴的才是。”説話間,趙百户的聲音從樓下傳來:“大人,安巡撫到了,在樓下候着呢。”侯大彪嘿嘿一笑道:“説曹
曹
到。”宋楠擠擠眼道:“走着。”三人大搖大擺的走下樓去。
第一卷蔚州雪第四六六章王府夜宴(上)大明朝的邊鎮城鎮皆有規制,北方正是韃子進攻面對的方位,故而此處城牆的高度和厚度較之其他三面更高,且北門不設城門,只在城牆上方建立高高的角樓和敵樓,用來增強防禦,減少北城牆被攻破的概率,城牆外平整開闊,開闢成為演兵的大校場,同時也是為了能一覽無餘的看見北方襲來之敵。
凡邊鎮北城高處必有鐘鼓樓,敵襲之時鐘鼓齊鳴響徹全城,起到報警禦敵之用,而北城門內衙署密佈,城中中樞盡皆匯聚於此,成為全城的政治中心。
寧夏重鎮也大類於此而建立,在北城的這片區域裏,匯聚了總兵府、巡撫衙門、屯衞倉、養濟院、察院、鐘鼓樓、城隍廟、按察分司、文廟、儒學、左右衞倉、官醫館、草料場等等軍政衙門,這裏是寧夏鎮的心臟地帶。
普通的民居社區是沒有可能落足於北城這片區域的,但慶王府卻是個例外,在儒學館和文廟西南方,一大片高大的宮殿屋宇拔地而建,高大的圍牆圍繞周圍,這裏便是慶王府所在。
大明朝的王府規格有定製,像慶王府這樣的親王級別的府邸,其王府的周長是三里三百零九步五分。或者以另一種規定來形容,王府的範圍以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為限。這種形容或許象,不妨以現代的計算方式來計算:親王府的佔地面積高達三十三萬平方米,那是一片佔地近五百畝的巨大建築羣,或可稱為城中之城。
王府也設四門,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府內核心建築是地基高達六尺九寸三組正殿,依次是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所有宮殿都是窠拱攢頂,中畫蟠螭,飾以金邊,畫八吉祥花。殿中的座位用紅漆金蟠螭,掛帳用紅銷金蟠螭,座後壁則用畫蟠螭彩雲。
寧夏鎮慶王府便是嚴格按照這樣的規制所建立的一座城中王府,雖然賢王慶靖王早已作古,隨着血脈的綿延,和當今皇室的血脈已漸疏遠,但慶王封爵未削減,還是同屬太祖一脈,同氣連枝共享皇家榮華。
天昏黑,大雪飄飄,即便是在這樣的夜裏,當宋楠在安惟學的陪同下來到王府門前,仰望着高高的台階上緊閉的朱漆銅釘大門,門前張牙舞爪蹲着的不知名高大瑞獸之時,不免內心中也是震動。
這便是皇族王室,這便是權力所帶來的一切,朱家的子孫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雖然他們絲毫沒有為這個國家帶來任何的貢獻,但他們血管中淌的朱家的血脈卻讓他們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他人無法享受的一切。
王府大門緊閉,側邊的小門卻是開着,七八名手執兵刃的王府衞士
疊肚站在小門兩側,一名身着棉袍頭戴方巾的儒生摸樣的中年人
疊着雙手站在那裏正往台階下張望。安惟學快步上前滿臉堆笑的拱手笑道:“景文兄,勞你久等了。”那儒生模樣的人也抱拳回禮道:“巡撫大人,人請來了麼?”安惟學朝身後的宋楠一指道:“那不是麼?宋侯爺,下官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一位是咱們寧夏衞學的大儒孫景文孫先生,景文兄,這一位便是京中來的宋侯爺了。”宋楠緩步上前,淡淡拱手道:“孫先生好。”孫景文呵呵笑道:“果然名不虛傳,早聽説宋侯爺也貌如潘安風姿若神,今
一見方知不需,更難得的是文武全能,為我大明朝立下汗馬功勞,更是可敬可佩。”宋楠擺手道:“孫先生過獎了。”安惟學笑道:“大夥兒也別站在雪地裏客套啦,王爺怕是等着急了吧,咱們進去吧。”孫景文笑道:“王爺在存心殿等着呢,擺了好大一桌酒席,城中有頭臉的人可都到了。”安惟學笑道:“那是自然,王爺請客,誰會不來?”孫景文一笑,伸手道:“宋大人請,安大人請。”宋楠點頭,正待邁步跨過高高的門檻,身前猛地伸出來一隻手臂來攔住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