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6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商討,終於推行出了一個辦法——共和在太子姬宣靜成年前,由穆公與定公共同治理朝政,史稱“共和行政”。
共和十四年,厲王得知太子已亡的消息,憂思過度,死於彘地。
姬宣靜在穆公的保護與教導下逐漸長大,行君子,尊禮法,越來越有明君的模樣。穆公與定公都十分滿意,暗中將部分朝政放手給姬宣靜進行搭理,竟也是井井有條。
數十載經過,曾經不諳世事的姜王后也出落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子,懂禮節知進退,不愧是穆公之女。她比姬宣靜要年長一些,但是卻不至於像國相夫人一樣與他有太多鴻溝。所以平裏開導姬宣靜的擔子就落到了姜王后的身上。
姬宣靜經常與姜王后共同玩耍,可謂是青梅竹馬。在多年的相處中,姜王后早已心悦於姬宣靜,可國仇家恨以及身為共主的義務一直壓在姬宣靜的身上,讓他本無暇分心去想什麼情愛之事。
穆公自然看出女兒的想法,但他不能左右太子,也就是將來的王的婚事。但為了女兒,他還是大着膽子去問了姬宣靜的想法。
姬宣靜這時候才終於仔仔細細看清楚了這個幼時的玩伴,此時竟已經是變成了他都不認識的模樣,放眼王城,絕對是各個貴族公子競相追逐的美人。
可他對姜王后沒有任何覺,只當她是姐姐。可看着姜王后眼中閃爍的光芒,再看着穆公臉上的敬畏與心虛,他不由得想起了那一天,替他而死的那個孩子。
為了填補對穆公的虧欠,姬宣靜答應了娶姜王后的要求。
姬宣靜加冠那天,穆公與定公昭告天下,稱太子姬宣靜仍活着,將要登基。多年前造反的暴民們多少已經老了,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雖憤怒,但已經沒有餘力再次發起叛亂了。況且這幾年的共和治理稍稍挽回了一些民意,止戰後百姓也逐漸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平穩生活。所有人都在觀望。百姓信任兩位國相,聽説太子是由國相親自教導的,所以也對這個新王有了期待。
當年隨厲王一同出逃的厲王后聽聞姬宣靜登基,也從彘地返回王城,成為了太后。
定公已經年老,在姬宣靜登基後沒出一年就去世了。姬宣靜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祭祀天地,以彰顯自己的德行。
一年喪葬無喜事,第二年,姬宣靜娶穆公之女姜王后。
她不止一次幻想着這一天的到來,當年的那個男孩已經變成了如今英俊威嚴的天下共主,如此夫君,怎能讓她不心動?
可少女之情心動之意卻在姬宣靜一次次禮貌的剋制中被消磨殆盡。她以為姬宣靜對她至少也有一些情誼,可姬宣靜對她只像是一個尊敬的長輩一樣,從不逾矩,雖然會對她笑,但從未有過親近。
她的王,她的夫君,本不愛她。姜王后不止一次夜半轉醒,她呆愣地望着躺在外間的姬宣靜,內心升起了心酸與恨意。他從沒和自己同牀共枕過,也沒有觸碰。她獨自坐在空曠的王后殿上,第一次有了後悔之意。
不過姜王后很快就釋懷了。父親從小教導她,不妒不嫉,時間一長,她發現自己似乎也不是那麼喜歡姬宣靜了。至少他還是自己一個人的,他沒有後宮,不像他的父王一樣荒,他只有自己一個王后。
但很快,她發現,姬宣靜變了。
過去的他,一門心思撲在了朝政上,沒沒夜地批改奏摺,想着各種能利於百姓的法令,致力於復興王朝。她學識淵博,偶爾也能指點一二。
雖然威嚴清明,但他沒有一點人情味,像一個提線木偶一般。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姬宣靜的眼睛裏突然有了光,每次來她這裏的時候也不止是談論朝政,偶爾也會説一些閒話,其中提到最多的一個名字就是……
杜柏。
姜王后聽説過這個名字,好像是一個被推舉上來的賢士,風倜儻容貌俊美,俘獲了王城中眾多女兒的心。
起初她並沒有把這個杜柏放在心上,只當是姬宣靜得到賢才後心情愉悦。直到她偶然撞破了杜柏與姬宣靜的親近場面。
這天她像往常一般要把宮內管理的文書送到處理公文的宮殿裏,可是不知道一時怎麼想的,她掉轉了頭去了姬宣靜書房。站在殿外,她揮退了所有侍從,一個人進去想給姬宣靜一個驚喜。
越王內走姜王后心中的疑慮越多,為何一路上沒碰到一個侍衞和宮女?
房內傳出令人遐想的聲音,可是卻是兩個男人的。姜王后忍住了推門而入的想法,而是躡手躡腳來到了門外,打開了一個小縫。
那是她永遠不會忘記的場景。曾經的那個少年,如今的王,竟然也會有如此真情的笑容和表情。他眼中的眷戀與
戀,和當年的她一模一樣。
怒火,不解,心痛,多種不同的心情雜在一起擠壓着姜王后的心。她輕輕地退出了書房,調整了表情,帶着侍從又回到了處理政務的宮殿。
或許是姬宣靜和杜柏的親近實在是太過頻繁,太后那邊也聽到了一些閒話,説是最近有人纏上了姬宣靜,導致他有些疏於朝政。
太后嚇壞了。她是厲王后的時候,厲王身邊一羣鶯鶯燕燕,因為這些人,才導致了後來的一切禍患。他的兒子,決不能走上這樣的道路!
太后急宣姬宣靜,這件事也被姜王后知道了。
這本來是一舉除去杜柏的好機會,可她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