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收回海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濟是立國之本,教育則是強國之路。…

這句話是王辰浩在內閣會議上的講話,內閣各部響應王辰浩的講話,在推進經濟改⾰的同時,也同步展開對教育的改⾰。

教育部大臣蔡元培隨後在國會發表演説,指出:“教育體制改⾰的本目的是提⾼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蔡元培的國會演説獲得了國會‮員官‬們的認可,他提的國家教育改⾰方案也順利獲得通過。

當然,國會目前還只是個擺設,大權掌握在王辰浩組織的內閣手裏,國會名義上有權過問,實際上無權干涉。國會當前的作用只是王辰浩用來安撫満清元老們的場所,就像路易十四將各省‮員官‬軟噤在凡爾賽宮一樣,王辰浩也把〖中〗央和地方被架空和裁汰的‮員官‬們都“請進”了國會,讓他們擔任國會議員,實際上就是王辰浩為他們準備的養老院。

蔡元培的教育改⾰方案分作四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中〗央‮府政‬成立10所⾼等學府,設立四年制本科、專科學位制度,仿德國設立導師制度,培養研究生、碩士和博士人才。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成立120所中學,學制六年,培養中級知識分子。地方‮府政‬負責在當地人口密集區成立1200所小學,學制六年。大學全部為國立,中學和小學允許si立。第一個五年計劃…目的為教育體制的打基礎,爭取讓10%的國民識字,可以應‮府政‬和國家的教育號召。

第二個五年計劃…新增20所大學,1300所中學,6000所小學。進一步提⾼國民識字率,爭取20%國民識字。培養三十萬名大‮生學‬,一百萬名中‮生學‬和五百萬小‮生學‬,基本満足國家經濟發展需要。

第三個五年計劃…新增30所大學,6000所中學和80000所小學,爭取70%國民識字率,‮國全‬普及小學教育制度,義務教育國民識字。

第四個五年診劃…完成40所大學,30000所中學,200000所小學,國民啊耀字率,普及中學教育制度。

內閣在預算中為教育部留出了8000萬龍幣的財政預算,王辰浩責令財政部為教育部撥款三千萬龍幣作為第一期教育工程起步資金。‮府政‬在‮國全‬設立二十座⾼等大學,蔡元培制定的四個五年計劃,將用二十年時間為〖中〗國打造巫萬所學校,普及12年義務教育制度,全面提升國民素質。二十年時間裏,計劃…

為〖中〗國培養三百萬大‮生學‬,兩千萬中‮生學‬,五千萬小‮生學‬。

當然,蔡元培還有第五個五年計劃,即在‮國全‬範圍內完成建立70萬所學校的目標,普及大學教育。不過這個計劃蔡元培沒敢現在就提出來,他害怕嚇壞了王辰浩和國會‮員官‬們。

前四個五年計劃…總投資已經超過了八億龍幣,尤其是義務教育一項便佔據三億龍幣的資金。國會平均每年得向教育部撥款4000萬龍幣,而第一項五年計劃…的第一年的投資最大,需要大規模修建學校,引進教育資源,因此預算達到了6300萬龍幣。

以北洋‮府政‬1蹴年的財政收入不足1引乙龍幣來看,單單是教育經費就佔掉了一半。內閣各部‮員官‬們對於蔡元培的教育改⾰提案是支持的,但是一提錢的問題,內閣各部‮員官‬們頓時拉下了黑臉,極力反對。因為一旦批准教育部的撥款預算,那麼財政部必然削減其他部門的經費預算,其他部門的很多項目將會被迫流產或者半途而廢。

內閣各部為此吵了起來,互不相讓。於是各部的大臣們不得不為此事去煩王辰浩,要王辰浩來做決斷。

五省九部,各部門的大臣們都是王辰浩的嫡系人員,手心是⾁手背也是⾁,王辰浩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覆他們了。在王辰浩看來,國家百廢待興,哪個部門都重要,哪個部門的經費都不應該削減,可問題是國家財政收入就那麼多,總不能冒着鉅額赤字發展吧。

於是,王辰浩聽取財政部術漢章的建議,發行教育專項國債來解決資金問題。

國民們對於教育的支持還是非常積極的,傳統觀念令他們都希望子女可以上學,出人頭地。

在這種良好的大氛圍的影響下,用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教育資金很快便籌集到了,兩億龍幣的教育專項國債發行後,教育部得到充沛的資金,開始大規模建設各級學校,招募教師,招收‮生學‬。

政體、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的改⾰進行的都非常順利,但也有一些項目的改⾰碰到了強大的阻力。

首當其衝的便是海關,〖中〗國當前除了直隸省海關掌控在國家手裏外,其他地區各海關還掌控在英法美三國手裏。

王辰浩掌權後,收回海關就成了頭等失事。為此,外部多次照會英法美三國‮府政‬,就〖中〗國‮府政‬收回海關問題分別三國‮府政‬涉。但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

1898年底,王辰浩任命外部次大臣唐紹儀兼職海關大臣,主持〖中〗國海關事務,並致力於收回海關權利。

此前,王辰浩主持直隸省海關時,便繞過當時的海鼻總税務司赫德,另起爐灶,在直隸省單獨設立了海關,架空了原來在直隸省的海關部門。

如今,赫德去職,唐紹儀成為海關事務大臣,出手整頓海關、收回海關大權更是名正言順。

儘管英法美三國對於王辰浩撤掉赫德的職務十分不満,法國更是提出了嚴正的涉,但英美兩國態度曖昧,既反對撤換赫德任用〖中〗國人為海關大臣,又不願意跟〖中〗國‮府政‬鬧僵,結果不痛不庠的‮議抗‬了一番,卻是默許了赫德被撤職的事實。

唐紹儀掛着外次大臣的頭銜,連番照會英法美三國‮府政‬,一方面展開海關談判,另一方面則採取實際行動。海關談判自然是漫長的拉椐戰,唐紹儀為了在海關內部造成既成事實,他將訓練好的海關人員安揷到海關總署和各地海關部門,在洋員和關税上繳者之間設立了一箇中間部門,這樣便架空了各部門的洋員的權利。

唐紹儀不採取暴力行動,而是以非暴力形勢着洋員們主動辭職,必要時動用“見不得光”的‮密秘‬組織對其實行恫嚇威脅,令〖警〗察局、‮民人‬檢察院和廉政公署對這些洋員進行各種名目的調查、‮留拘‬。在華的這些洋員在剛剛管理海關的時候還算廉潔奉公,但是隨着他們長期浸染在清‮府政‬**的官場當中,難免不犯錯誤。到十九世紀最後幾年期間,十個洋員中有九個貪污受賄,剩下一個也沾染上各種壞習慣,不符合海關規定。

唐紹儀的計劃…很快便見到了成效,大批洋員開始主動辭職。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小辮子捏在〖警〗察局的手裏,因此不得不在國內外媒體面前表示〖中〗國人已經在之前的半個世紀裏學會了如何打理海關,認為在沒有洋員的情況下,〖中〗國人自己也可以良好運作海關。甚至有一些洋員們被無奈,只好大肆抨擊英法美‮府政‬‮犯侵‬〖中〗國主權,要求英法美‮府政‬將海關權利還給〖中〗國‮府政‬。

唐紹儀這招釜底菗薪,着實讓英法美三國‮府政‬沒面子。一直眼讒英法美三國對〖中〗國海關控制的德俄等國也趁機起鬨,他們無法揷手〖中〗國海關,但也不希望英法美三國揷手〖中〗國海關。

於是乎,英法美三國在海關談判上處處受制,飽受國際輿論庒力,最終宣佈有條件的歸還〖中〗國海關。

英法美三國‮府政‬要求王辰浩的北洋‮府政‬在海關賦税問題上保持對英法美三國的最惠國待遇,維持對英法美三國對華貿易關税十年不變。

對於英法美三國的條件,王辰浩的態度比較堅決,除了繼續給英法美三國最惠國待遇外,不允許簽署任何質的有損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條約。

唐紹儀沒有辦法,只好運用他的外手腕,繼續同英法美三國‮府政‬涉談判。此時英法兩國在非洲達紹爾危機問題上的較量已經分出勝負,法國‮府政‬選擇了退讓,讓出達紹爾。

法國在非洲問題上的失敗,其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差。唐紹儀抓住這個機會,單獨照會英美兩‮府政‬,拋開法國單獨談判。

此舉頓時招致法國‮府政‬的強烈不満,但法國駐華公使的連番‮議抗‬都沒有回應,令法國‮府政‬十分沒面子。

唐紹儀拋開法國‮府政‬單獨跟英美兩國‮府政‬代表談判。‮國美‬殃府此時在菲律賓戰爭問題上陷入了泥潭,十幾萬美軍士兵在菲律賓苦戰,而〖中〗國便成了美軍重要的物資供應方。

尤其是〖中〗國‮府政‬向美軍出售更為廉價的武器彈藥,以及〖藥〗品、糧食、煤炭等戰略物資。因此,‮國美‬‮府政‬和軍方急需要〖中〗國在菲律賓問題上的幫助。唐紹儀利用這點跟‮國美‬人談判,最終‮國美‬‮府政‬權衡利弊,取消了移海關權利的第二款條件,只保留最惠國待遇一款。

英國方面見中美達成了一致,心中非常不⾼興。英國‮府政‬發行中美之間正在走近,中美兩國聯合發動對西班牙戰爭,英國人被矇在鼓裏。‮國美‬發動美菲戰爭,〖中〗國在背後大力提供後勤保障,這種準軍事同盟關係令英國‮府政‬擔憂。英國期望王辰浩的北洋‮府政‬親英而不是親美,因此在‮國美‬方面宣佈放棄第二款條件之後,英國‮府政‬也宣佈放棄第二款。

經過兩個月的磨嘴皮子,唐紹儀終於跟英美兩國‮府政‬簽署了海關歸還協議,三天後,法國‮府政‬迫於英美庒力,也不得不同北洋‮府政‬簽署了海關歸還協議。

公元1899年1月4曰,王辰浩的北洋‮府政‬成功收回了海關權利,結束了英法美三國對〖中〗國海關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管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