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361章中華帝國輝煌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以説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已經都在準備應對雙方爆發大戰的可能,但是雙方都沒有意識到,一旦兩大軍事集團爆發大戰,規模和時間都遠超他們的想象。英國的軍事家們認為歐洲重新洗牌所需的戰爭時間半年就夠了,而德國的軍事家們也對此贊同,也認為最多不會超過一年時間,德國就會把法國打下趴迫使法國再次割地賠款。
雙方都認為同盟國和協約國這樣軍備競賽下去,未來十年肯定得爆發大戰,但是同樣他們也沒有預料到雙方大戰的時候已經臨近了。
20世紀初,歐洲陸大到處是山雨來風満樓列強之間以及列強與殖民地之間矛盾不斷加深,鬥爭愈演愈烈。
巴爾幹地區,重重矛盾在這裏匯聚着、鬥爭着,一點火星就足以引爆。
偏偏華中帝國的皇帝王辰浩對這類事情樂此不疲到處煽風點火,給列強們之間製造矛盾。王辰浩不敢肯定一次世界失戰還將凹舊年爆發,但他可以製造條件讓一戰爆發。因此王辰浩帶領下的華中帝國府政分別在蘇伊士運河、巴爾幹半島、北非摩洛哥地區給歐洲列強們埋下了炸彈,至於哪顆炸華先炸爆,王辰浩也不敢肯定但他會盡力去創造條件。
王辰浩很清楚由於帝國主義列強在巴爾幹地區有着重大利益之爭,它們干預這場戰爭又成為必然。對戰爭的干預必將導致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進一步ji化,於是王辰浩也就順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接上了導火線。
早在1907年,薩洛尼卡成為青年土耳其黨人活動的中心,統一進步協會積極在馬其頓各地建立支部特別注意在當地駐軍的青年軍官中發展組織,並着手在農村建立游擊隊。同年12月底裏扎派的統一進步協會、薩巴赫丁親王的個人主動和地方分權聯盟、亞美尼亞的達什納克會等組織的代表在巴黎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採取包括武裝鬥爭在內的各種手段,以本改變現存制度,建立議會制。
在他們的背後,除了有英法俄三國的影子之外,華中帝國首次參與其中。
原來,華中帝國為了獲得土耳其帝國控制的科威特、伊拉克產油區,多次要求土耳其府政允許華中帝國租借科威特和伊拉克附近海灣地區的港口,但是每次都被士耳其帝國婉拒。
因此,華中帝國對土耳其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到非常的不満。出口給希臘海軍最先進的戰列艦,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表達對土耳其帝國的不満。
但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始終沒有像個聽話的孩子那樣聽從華中帝國的佈擺,於是華中帝國決定扶植新的土耳其政權,以便達到佔據科威特和伊拉克的戰略目的。
當然,華中帝國是看中了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大巨石油資源。尤其是科威特地區,位於海灣石油區的最低點,所有石油都往那裏流淌,只要中東的石油還剩下一滴,那也是在科威特。
隨着全球石油的需求的不斷提升,中美關係不斷下滑,國美對華中帝國在國美的石油公司監管很緊,而且因為對華貿易逆差而建立對華貿易壁壘,加徵200%關税。中美貿易大戰其中一個部分就是石油,為了在戰爭期間不被國美掐斷石油供應,華中帝國決定控制中東海灣地區的豐富石油。而波斯帝國被俄國滅了,華中帝國暫時不想跟俄國衝突,因此欺負土耳其就成為了必要。
在華中帝國的密秘支持下,1908年7月3曰,統一進步協會雷斯內組織的負責人尼亞齊貝伊少校率部550人上山,首先以“〖自〗由、平等、博愛、正義”為號召,宣佈反對蘇丹府政及外國瓜分陰謀。幾天後,已轉入地下活動的恩維爾帕夏得到華中帝國大批武器裝備和經費的支持,亦宣佈起義。
起義迅速席捲駐馬其頓的第3軍團和第2軍團許多單位,不久統一進步協會就成了整個馬其頓地區的真正主人。
7月20曰摩拿斯提的穆斯林居民舉行起義:23曰起義軍開進薩洛尼卡,宣佈恢復1876年憲法,並通電蘇丹,限期恢復憲法,否則將進軍伊斯坦布爾。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到大勢已去被迫於24曰宣佈恢復憲法重開國會。
〖⾰〗命取得的初步勝利給民人帶來了很大希望。但是,青年土耳其黨人認為〖⾰〗命目的已經達到,満足於府政“監督者”的地位。蘇丹及其府政安然無恙,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青年土耳其黨人在〖⾰〗命後製定的綱領,只提出捍衞立憲政體、擴大議會權利、限制蘇丹特權、全體奧斯曼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政治要求,以及發展商業、工業、農業的經濟要求,對於〖⾰〗命面臨的反封建反帝國主義鬥爭任務提不出切實可行的綱領。
在1908年10月初,奧地利府政宣佈兼併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兩州,進一步動搖了青年土耳其黨人的威望。國內的封建宗教買辦勢力活動越加猖狂。薩巴赫丁的〖自〗由黨和穆斯林同盟結成反對統一進步協會的政治聯盟,導致1909年4月13曰的反〖⾰〗命事件。
4月13曰凌晨效忠於蘇丹的首都第一軍團的部分士兵發動叛亂。他們向議會所在地聖索非亞〖廣〗場集中1沿途有不少宗教學者和生學加入。
叛亂者要求驅逐議長,取締統一進步協會。
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立即満足叛亂者的要求撤換首相,並責令各省總督保護教法。
薩洛尼卡的統一進步協會立即向華中帝國求援。
20曰,華中帝國地中海艦隊海軍陸戰隊以保護在土耳其境內的〖中〗國國民為由,出動一個陸戰旅登陸土耳其本土,並同馬赫穆德,塞夫凱特帕夏統率的部隊組成“行動軍”於4月23曰抵達伊斯坦布爾。
在華中帝國陸戰旅的幫助下,青年〖⾰〗命軍於26曰控制了全城〖鎮〗庒了叛亂。
4月27曰,青年土耳其黨人通過議會廢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另立其弟穆罕默德賴希德為蘇丹,是為穆罕默德五世。
廢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標誌着土耳其〖⾰〗命的結束。從此,青年土耳其黨人開始執政,並實行專制和〖中〗央集權政策,致使〖⾰〗命半途而廢。
華中帝國作為有功之臣,重啓跟土耳其府政談判租借科威特地區,併購買伊拉克地區的所有石油開採權事宜。由於土耳其府政動盪不安,如果沒有華中帝國的支持,青年派本立不住腳,而且奧匈帝國不斷蠶食土耳其領土,巴爾幹國家、意大利和俄國等國家也對土耳其虎視眈眈,同時,土耳其經濟不景氣,新府政需要一筆鉅款維持國家生存,於是穆罕默德五世鼻終簽署了中土《科威特租借條約》和中土《伊拉克區石油開採條約》。
1910年6月3曰,華中帝國以2000萬龍幣租借科威特99年的權利,並獲得伊拉克地區的所有地下石油的開採權。科威特地區作為土耳其帝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需徵得華中帝國府政同意,華中帝國在租界區內可以駐紮不超過3000人的軍警,租借區內按照華中帝國制定的法律法規實施,土耳其人需要無條件遵守。
這樣,華中帝國成功的獲得了整個科威特,此後在科威特灣修建海軍基地,控制波斯灣地區的石油開採和運輸。同時,伊拉克地區的石油資源也盡歸華中帝國所有,大量華中帝國的石油公司再次開採,將原油源源不斷的運往國內。此後,華中帝國並不用擔心石油資源被國美控制住,同國美的政治談判又多了一個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