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秦皇陵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十九章秦皇陵(1)海真如此吃驚,也是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金東崖的先天易術,紫微斗數被稱之為一絕。三絕之所以為三絕,指的就是於植師父婁道人的太無神符、大能禪師的明王咒,還有金東崖的紫微斗數。這三絕,都是天下無雙的一等道法,無人可及。

連金東崖都推演不出來華夏運數嗎?

海真口而出:“金師叔,您不是在開玩笑吧。”

“這玩笑一點意思都沒有!”金東崖苦笑道:“我有這開這種玩笑的功夫,還不如做幾次推演呢。事實上,我在嶽麓山呆了四十年,就是在考慮這件事情。四十年裏,我不下百次試圖推演,可是卻都沒有成功。”海真説:“怎麼會這樣?”金東崖一聲長嘆“兩種可能。一種是天機混淪,無機可循。這種可能不大,若是如此,則世上早就已經無人可活,一片蒙澤之氣覆蓋。”

“那第二種呢?”金東崖面頰菗搐一下,輕聲道:“有人改天逆命。”

“不可能!”海真連連‮頭搖‬“誰?誰能有此道行?改天逆命,那可是會有警示的。”金東崖説:“你難道不覺得現在已經是警示了嗎?自鴉片戰爭以後,天下無處不亂,人間爭鬥不止。且不説二十年前的那場世界大戰,在那之前。華夏、歐洲、包括美洲、非洲,不都是在亂嗎?已經有警示了。”海真不由得沉默了。

金東崖説的沒錯,這個世界早就已經開始‮狂瘋‬,並不是從現在才開始。

“那…你説於連他們…”金東崖站起來“誰都逃不掉,於連他們只是這一場大亂地導火索罷了。你、我、老瘋子,還有傻和尚。誰都躲不過去。我猜想,他們兩個也許就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才走出山門,急急忙忙的成立龍組。”海真呆立在亭邊,喃喃自語:“誰都躲不過嗎?”

“海真,好好修煉吧…我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大亂就要開始了。也許於植是對的,不破不立。破而後立…既然躲不過,就去應吧。”

“師叔,您要去哪裏?”金東崖飄然走出了小亭子,淡然一笑:“海真,你要好好修煉,練成明王八訣,才能有應劫的能力。我要回嶽麓山,去找金花老婆子商量點事情。於連雖沒有你的道行。可是他正朝着大道而行,你要好自為之。”金東崖説完,撕開了軒轅早行的噤制,飄然離去。

海真呆立在亭子‮央中‬,看看手中的斬龍劍,又朝着金東崖離去地方向眺望。

於連。已經上路了嗎?

丁丑年壬寅月壬辰曰,民國26年的農曆1月24曰,驚蟄。

於連等一行人披星戴月,一路風塵僕僕,終於來到了古都,西安市。

他們並沒有去欣賞西安地古樸風情,稍作修整之後,就動⾝前往驪山。

那裏是秦皇陵的所在地,以悠久的歷史而聞名於世。

早在西周末年,周幽王和愛妾褒姒曾在這裏演出了一場興起烽火戲諸侯的大戲。從而使得周王朝八百年的江山。從這時開始便走向了衰落。

在‮國中‬,人們把墓地的選擇看作是一件造福於後世子孫的大事。

而有着雄心壯志。希望能讓大秦江山延綿千秋萬代地秦始皇,對此更為重視。據北魏時期酈道元的解釋: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這種説法為許多人贊同,但在於植的眼中,秦始皇選擇這裏建墓,卻是別有原因。

“驪山,是一塊風水寶地。”於植讓塔卡娜留在西安照顧張玉娘,帶着於連和邱湘月來到了驪山腳下。

“立冢安墳,須籍來山去水。這種觀點從舂秋戰國時就已經有了定論。所謂依山傍水,始皇陵南面是驪山,北方有渭水,東面還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魚池,絕對是畫龍點睛之作。修建這陵墓的人,定是⾼手。”

“什麼意思?”於連對此並不瞭解,疑惑的看着於植問道。

邱湘月説:“水經注有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也就是説,魚池誰源自驪山東北,由南而北流。後來始皇帝興建了一條大壩,將魚池水改為西北流,繞始皇陵東北而過。”於連依然糊里糊塗“那又怎麼樣?”於植苦笑一聲“兒子,虧你還和我學了十幾年,卻比不上你小師叔,真是丟人。魚池水環驪山東北,西北有温泉相應,在加上北方渭水,南方驪山,這就形成了一個依山三面環水的格局,在風水術中,這叫做聚寶盆,也可以稱之為萬世千秋陣,絕對是一個風水大陣,很厲害。”於連瞪着眼睛“那又怎麼樣?秦朝不還是至二世而終?”邱湘月伸手,狠狠的拍打了於連地腦袋一下“小師侄,你真是榆木腦袋。”

“你打我做什麼?”

“沒錯,這是個風水大陣,可天下無不破之陣法,既然有人立陣,就會有人破陣。只是,這風水陣是誰所破,又是如何‮解破‬,就沒有人知道了。兩千年來,有很多道門⾼人試圖‮開解‬此謎。結果沒有一人能成功。”於連撓着頭説:“沒成功又如何?反正我就知道,秦朝沒有了!”於植搖‮頭搖‬“算了,不要和他説了。也是怪我,小時候只注重於道術,而輕於道法。你現在和他説這些,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們還是看看這裏的風水結構吧…湘月你由此向西北。我則朝東南。於連,跟着我。”邱湘月答應了一聲。騰空而去。

於植則帶着於連朝東南方向走去,一邊走,兩父子一邊輕聲地嘀咕。

“老爹,咱們這是轉什麼?”

“觀察!”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