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關於“西水屯家
了不少錢”的一個論據就是這套位於城西麗水佳苑的躍層。
兩層加起來,按張鳳棠的説法,“總建築面積差不多二百平”。
現在看,樣式是老了點,但比起政府的安置房,那是好得沒邊了。
西水屯比我們村先拆了多半年,也是緊着東北環就近安置,可沒倆月——房子也不知道裝修沒,我親姨就轉手賣了人。
一併賣掉的還有陸永平在老南街的一套二手房,七八十平大概,光線暗淡,我唯一能夠想起的就是客廳正中掛的那幅巨型裝飾畫——一片無垠的竹林,每每我盯着林子裏那條逐漸隱去的小徑發呆,幻想有一天自己也會置身其中,而路的盡頭必然有什麼美好的東西在苦苦等待。
當然,一如絕大多數的美夢,這一天沒有到來,也不可能到來。
零一年秋天張鳳棠通過關係(説,除了那個姓魏的還有誰,説不定這買房的主意都是他出的嘞)買了這個鋼廠內部房。
據説還需要資質,得什麼級別以上的幹部才能買,這事在小禮莊張鳳棠就吹噓過好幾次,嗓門高亮得像架着個大喇叭。
但如母親所説,城西有一個不好,就是空氣質量差了點,畢竟在鋼廠南面。
對此張鳳棠回應道:“要按鳳蘭的説法,咱都得住到山上去。”
她邊笑邊説。
一如此刻,我問啥時候通暖氣了,我親姨笑了笑:“早就該通了,這一拖就是幾年,也幸虧水電費一年二百包圓,不然俺孃兒倆還不都得凍死?”
她的意思我明白,但我的疑惑依舊沒能得到解答。
當然,嚴格上講也不能算“疑惑”,我也就隨口問問。
不過既然開口了,那就要問個清楚明白,所以我一邊颳着白蘿蔔一邊説:“今年才通?”
“去年就通了。”張鳳棠淘着野榛蘑和木耳,一個緊俏的股對着我。
“我咋沒一點印象?”我笑笑。
“沒印象?”張鳳棠扭過頭來,“這家你來過幾次,你自個兒説説。”
她這麼一説我就紅了臉。
老實説,這麗水佳苑我還真沒來過幾次。
陸永平和父親哥倆好那幾年,我到他家去的頻率尚且普普通通,陸永平死後更不用説,何況這搬到了城西呢。
我又沒成家,逢年過節用不着走姨表親。
也就是“沒了姨夫”,“你姨一個人怪可憐”(語),端午和中秋家裏會備份禮上門走一走。
但我這整年不在家,一般情況下自然是父母代勞。
有回年初一我倒是跟母親去過一次,但陸家兄弟多,一坐就是一屋,嘰嘰喳喳的,連飯都沒吃,我便和母親落荒而逃。
不過溜了一圈兒,這屋裏也沒啥變化,除了陸永平的痕跡被清除得一乾二淨——記得前兩年在某個犄角旮旯裏我還見過他的照片,小眼大嘴,笑得異常燦爛。
就我幫廚(也就刮個蘿蔔、擇把香菜)的功夫,陸宏峯進來了兩次,一聲不響的。
張鳳棠問他啥事,他也不答。
問不寫作業瞎跑啥,他説他快餓死了。
“星期天沒晚自習?”我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