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雙龍會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吳三桂也是一肚子的辛酸,人年紀大了就怕死後一世罵名,所以迫切地想要跟人解釋自己的過往,但是偏偏他又是大周國一國君王,這些話解釋給下屬沒有用處,只能讓他們覺到自己的軟弱,而遇到了程孝廉總算把這心酸吐了出來。
程孝廉也看出了吳三桂的軟弱,不過心裏沒有絲毫的憐憫之情,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而且若是給他機會,吳三桂絕對會宰了程孝廉,滅掉大明,所以還是少談情懷,多做實事。
“這些選擇雖然是吳將軍迫不得已做的,但是吳將軍也享受到了其中的好處,別的不説,就説這一國之主總不是別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讓你當的。既然走到了這一步,那麼誰也不用抱怨什麼,吳將軍還是把自己的目的説出來吧。”吳三桂目光突然飄遠:“我聽説當初你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藏了不少子?”程孝廉呵呵笑了一聲:“當初在朱國治府上做過一段時間奴才,倒是學了不少府裏的門道。”
“大明一國之君竟然去侍候人,若是傳揚出去怕是要讓人笑掉大牙。”
“越王勾踐為了復國,曾在吳王宮中幫着養馬,拉馬車,古人云,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我並不覺得做這些有什麼丟人,此舉並不違背道義,也沒有丟祖宗的臉,當初太祖皇帝出門乞討之時,只怕唾面自乾的時候也不少,只要能夠光復大明,祖宗也不會覺得丟人,吳將軍又何必我。”吳三桂仔細盯着程孝廉,彷彿想在他的臉上看出一絲言不由衷來,只是看來看去什麼也沒看出來,不由得嘆了口氣:“我的兒子當初和你一般出眾,只是為了他的父親,只能在京師為質,因為朱國治那條老狗,最後都沒逃出生天,若是我兒在此,大周又何必囿於江南。”
“吳將軍,我已經説過了,咱們的時間都不多了,有什麼話你儘管説就是了。”
“咱們兩家雖然有世仇,但是古人説過,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咱們總歸都是漢人,有什麼事情等趕走滿清韃子再説不遲,不知道你以為如何?”程孝廉點點頭:“深表贊同。”吳三桂接着説着:“為了避免兩家的和氣,還請你收兵回川蜀,我們也好全力對付滿清。”程孝廉彷彿聽到了笑話一般:“吳將軍莫不是年紀大了腦子有些糊塗了?這鄂中之地,是大明的將士從耿尚聯軍手裏奪回來的,可不是從你吳將軍手中奪回來的,這個還字從何談起?”吳三桂心裏有些慚愧,但面不改:“這鄂中本就是我大周之地,耿
忠和尚之信這兩個混賬,竟然佔地不走,如今大明幫我收復失地,
之至,我願意拿出十萬兩白銀酬謝大明出兵之功。”
“吳將軍欺我年少不成?耿忠昨
才與我説過,這鄂中之地,乃是他和尚之信用了廣東和福建兩省之地換來的,吳將軍現在手握廣東和福建兩省之地,不會翻臉不認賬了吧?”吳三桂被噎了一下,他總不能説當初説好的是讓他們帶兵攻打川蜀,留給他們做封地吧?這不是自己把把柄
到人家手上麼?到時候程孝廉一定會説,吳將軍既然派人來攻打川蜀,便知道行軍打仗有得有失,有了貪慾就會有損失,勝敗乃兵家常事。
道理講不通,只能講情了,吳三桂清了清嗓子:“這湖廣之地乃是我大周軍伍的退路,若是
到大明手上,手下人心浮動,這仗可就難打了,我若是死了倒沒什麼,就是怕殿下年紀尚幼,獨木難支,復國就成了南柯一夢。”程孝廉嘿嘿一笑;“這一點就不勞吳將軍費心了,不瞞將軍説,我們佔據湖廣也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並進河南,能夠減輕你們的一些壓力,吳將軍心裏也清楚,我們對你們絕對沒有惡意,如若不然,我也不會站到這裏了。”吳三桂心裏嘀咕一句,好一個難纏的小子,嘆了口氣:“還是那句話,若是咱們易地而處,你肯不肯將後背
給我?這樣,我再加二十萬石白米,你把湖廣還給我!要是這樣再不成,那咱們也只能兵戎相見了,我大周不會做這種斷絕自己後路的事情。”程孝廉咳嗽一聲:“想必吳將軍還沒有
清楚狀況,要知道滿清的小皇帝現在最恨的可不是我們大明,而是他曾經的平西王,現在的大周皇帝吳三桂,他恨不能把你抓起來碎屍萬段,別説我誑你,仗打到現在你也看到了,滿清的
鋭一直在和你們大周作戰,我説過,我現在是來幫你的,若是你執意
戰,我大明將士難道就會怕了麼?”他心裏清楚,這個時候絕對不能表現出一絲害怕的神
,雖然一旦雙方真的
手,必定兩敗俱傷,但是若是讓吳三桂看到他投鼠忌器的樣子,一定會大做文章。
吳三桂聽到這裏苦笑了一聲:“那不如你説説你的條件,我可事先聲明,湖廣決計不可能給你,我大周也不可能把腹心給大明。”程孝廉笑了一聲:“早這樣坦誠相見不就好了,我早就説過了,大明絕無圖謀大周的心思,除卻耿尚聯軍的封地,我們佔領的其他地方悉數奉還,並且絕不踏出一步,以鄱陽湖為界,若是我等過界,任憑吳將軍處置。”最後這句話就是一句
話,吳三桂想要處置大明的將領,只怕只有等到下輩子了。
吳三桂冷哼一聲:“你沒有這麼大的善心吧?”
“當然了,我軍出征,士卒疲敝,糧草損傷嚴重,對於錢糧想必吳將軍不會吝嗇吧。”
“你要多少?”
“白銀十萬兩,糧草二十萬石。”
“你莫要欺人太甚!我開出這些條件是買湖廣全境的,可不是那些零零碎碎的地盤。”
“吳將軍,你錯了,這份錢糧不是用來買地盤,而是用來買一個承諾,天下未定之前,我大明絕不先踏過鄱陽湖一步,若是吳將軍想要再安心一些,我還可以昭告天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