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寫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近來,偶爾為之,淺顯的文字便見諸報端。朋友們看見後,多有不解,打電話過來問我:“人已屆而立,為何又要提筆寫作,難道是為了一種事業。”不,不是為了一種事業,不是為了“出名”只因喜歡,只為了能夠遠離塵囂和喧鬧,在每一個如約而至的夜晚,心有所安,情有所寄託。當夜晚來臨時,在安靜的家中,認真讀書,投入的寫字,享受耕耘心田的樂趣。看着自己喜愛的文字謀句成篇,如涓涓的溪水宣在紙頁上,內心的喜悦之情溢於言表。今天,往昔的歲月被再次憶起,化作文字,傾吐在筆端。

遙想幼年時,我呀呀學語,長至童年,我天真爛漫。依稀記得,青灰的瓦房,筆直、壯的白楊樹,悠長的林蔭道,漫山遍野長滿的白茅,以及山間星星點點放牧的棕山羊。——舊時代的荒涼與幼年的灰記憶珍藏心底。還記得,自己心愛的玩具,低矮的校舍,可愛的小朋友,一起嬉戲的摜方寶、彈玻璃球遊戲。過往的歲月,塵封已久的記憶呀,被輕輕吹散,被重新喚醒,充滿了温馨與甜

稍長些,我們上學,從小學學到大學,面臨祖國的挑選,社會的需要,我們揹負太多期盼和希望,一步步實現着自己的成才之夢。

畢業了,我們工作,總以為可以鬆一口氣吧,獲得短暫的自由和解放,可是不行,社會的羣體要求,個體生存的本能,註定你要為自己的理想和價值付出更大的努力,你要為自己的目標飛翔,你需要他人和社會的認可,承認你是優秀的。漫長而複雜的生命過程,我們為他人而活,為許多説不清道不明的道理而活。終於有一天,那可貴的如我們眼睛一樣的青啊,消逝了。只留下傷和無奈,就象散開的霧,抓不住,找不回了,有許多心事沒有來得及訴説;有許多情糾葛還沒有解釋清楚;有許多生活片斷沒有保存。一切便消逝了,只有黑白底片似記憶,擱在心底,再加上一把鎖。總需要有一種溯及既往的工具,那麼我選擇緊握手中的筆。以自己的方式,用知的文字,娓娓寫來,從容釋放內心的情。我不願寫就一部個人的心靈史,更不願僅僅簡單的臨摹自己的個人立傳。我像一首兒時的歌謠,悉的文字至今都不會忘記。我想寫出青的繾綣和不懈怠,有側重有難度的小心翼翼地寫出自己悉的生活和哪怕是不完整、有缺陷的內心世界。

作家畢淑在一篇文章(從今天傍晚開始)寫到:我不知道別人是因何而動筆寫作的,在我,是因為一種孤獨趕路的寂寞和對於人生的悲憫關愛。必須承認,我不具備作家獨具魅力的範兒,也沒有她那種深刻的孤獨,我想,我只是一面並不發光發熱的鏡子,真實甚至有點自私地反映着自己的想法,自我的肖像。雖然有時可能使生活倒置,但那也是生命之河淌的情的花。我不曾設想,我可以動他人,或者引起他人共鳴。我只是靜默地創造着自己的神產品,假如有一天,他人(讀者)喜愛我的文字,那隻不過是一場生活的誤會,或者是自己動了自己。

有一位並不知名的作者固執地認為:他平時喜歡寫寫文章,可是,能發表的卻很少,所以他的天堂就是在一些報刊雜誌上能常發表他的一些文章。這世界天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更加理想的境界。未能發表文章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學養不夠、準備不足。假以時。我們辛勤勞作,終究可以使自己美夢成真,所以對於生活我們不應有太多指責,恰恰相反,我們應對生活常懷。是火熱的生活以及對自己和他人的不斷超越,帶給了我們寫作的靈,讓我們懂得如何表達,如何具有表現力的書寫。

熙來攘往的人羣中,有多少人在從事着持續的寫作活動。在不段書寫着自己的生活和觀念,通過寫作散發着自己身體的氣息,在各衣服下包裹着一顆悸動的心靈。面對他們,我想問一句:“今晚,您又寫作了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