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櫻桃落盡春歸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業石口章櫻桃落盡歸去廝殺吶喊聲越來越近,李煜坐在清涼殿中,身內身外真個清涼。
南方的冬季本來就濕陰冷。因為金陵被困久矣,宮中儲炭不足,不能再燃火盆取暖,空曠的大殿中陰寒陣陣,看着倉惶來去的宮娥、內侍就像一羣羣幽魂,李煜神情落寞,呆坐如泥雕木塑。
大勢去了,宋軍來了,這一天。終究是沒有拖過去”此前,楊浩已數次入金陵議和,與他商談投降事宜。
第一次來,楊浩勸他:“金陵乃六朝古都,殿宇樓閣、文化人物,俱是先人心血,這些存世瑰寶是否毀於戰火,全在陛下一念之間。如今大軍圍城,事已不可為。何必苦苦掙扎?金陵數十萬人口,多年來辛勤勞作,以民脂民膏奉養君上,今君上無力迴護社稷,總該為這麼些多年來奉養皇室的子民着想吧。”楊浩言辭肯切,反不如上一次宣撫江南時氣焰囂張,李煜聽了不無觸動可是當時徐鎖還未回來,他希望趙匡胤能夠答應他稱臣遜位的條件,保住祖宗江山。他仍抱着一線希望,於是婉言推拒了。
楊浩第二次來時,宋軍外線作戰碩果累累,北線宋軍先後佔領了袁州、白驁洲、江陰等州地。東路軍的吳越王錢俶也消滅了赴援的唐軍,攻克了常州。南線王明所部在武昌江州擊敗南唐軍萬餘人,奪取戰艦五百艘。
在此情形下,如果李煜識時務,儘早繳出兵馬,出城投降,敗也敗得漂亮,又或者乾脆聚集三軍;與宋決死一戰,那這亡國之君卻也算得轟轟烈烈。可是李煜既不打也不和,仍是老生常談,拖延時,暗中卻連下密旨,催促湖口守軍赴金陵解圍,藉徐鎖爭取的寶貴機會,做着最後的掙扎。
然而,湖口十萬大軍,竟然頃玄間灰飛言滅。
湖口守將朱令資揮軍十萬。號稱十五萬,以鉅艦、巨筏載大軍北來,意沖斷採石浮橋,直撲金陵城下,他們在皖口與宋軍水師劉遇所部相遇了。
雙方一場大戰立即展開,因長江冬季水淺,水面不寬,朱令攢的大軍只能排成連綿十餘里的一條長龍,雖佔據人數優勢,卻難以施展,當時正刮東南風,朱令資當機立斷。馬上鳴金收兵,向江中傾倒無數火油!點起大火,烈焰焚天,頃刻間便把宋軍先鋒八千餘人,數百條戰船沒。不料就連老天也來戲
唐國。大火網起,風向突然變了,東南風變成了西北風,大火反向他自己燒來,朱令貸的戰艦、巨筏擁
了整條河道想要挪閃都沒有空隙,火勢一起,一條船一條船地燒下去,十餘里長的長江水面上頓時變成了一團烈火長城。
對面的宋將劉遇看得目瞪口呆。就這時宋國大將王明又聞訊趕來,守住了長江兩岸,但有跳水上岸的當頭便是一刀朵回長江裏去,朱令貸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痛心疾首之下,指天斥地痛罵天地不公,然後推開部將投火**了。
金陵的唯一一支強援就此土崩瓦解,李煜聽到消息的時候真是五內俱焚此時,徐鎖回來了,帶來的不是希望,而是絕望,徐鎖帶來了趙匡胤那句侵略者的名言:“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楊浩也隨着徐鎖第三次進城勸降。這一次,楊浩帶來了宋軍的最新戰報,宋將丁德裕與吳越軍統帥錢俶在潤州敗唐軍五千,潤州守將劉澄開城投降,金陵最後一道外延的門户被堵死,金陵已成一座孤城。
李煜悽悽惶惶,走投無路。只的答應投降,願意先使太子出質汴梁,談妥投降細節之後獻土投降。但是當夜,他卻召集五千名敢死之士夜襲宋營,幻想着用一場奇襲扭轉戰局。
可惜,在將領們的羣策羣力下。他選擇的攻擊地點沒有錯,正是從來説最適合夜襲的北城宋營。然而他手下的將領們看得出此地最宜夜襲,戎馬一生的趙匡胤又如何看不出來?趙官家早已親自下旨,令趙光義嚴加戒備北城,北城宋營大軍早已嚴勢以待。
一夜苦戰,唐國的五千敢死之士無一肯退,被全殲於宋軍卓中,清晨打掃戰場時,從許多屍體上發現多枚將帥級的符印,這支敢死隊是唐國守軍中的英戰士,其中不乏將校親自充當了敢死隊,他們盡皆葬送於此,唐軍中的基層骨幹力量已是一戰盡喪。
這一來還觸怒了趙光義,他命楊浩四入金陵城,這一次,帶來的不是勸李煜投降議和的條件,而是趙光義的一紙戰書!時間就在今夜,地點就在金陵,決一死戰,再無迴旋餘地。
是夜,宋軍攻城,彈石如雨。箭矢如雲,無數架雲梯、飛鈎、拋車、衝車、軒車和贛輥車”把寬廣的金陵城牆當了戰場,城中有經驗的中下級軍官大多喪命在昨夜的偷襲戰中,現在許多剛剛提拔上來的軍官帶着匆匆抓來入猛,都不懂得怎麼開弓用箭的白甲軍,倉惶奔走在金陵城頭。
城池雖險,還需強兵來守,這樣一支軍隊,如何能發揮金陵城池的險要用處?
此刻,吶喊聲這麼近,宋軍快要殺到宮牆下了吧?,李煜痴痴地站起來,緩緩向外走。殿中太過陰冷,他穿的厚了些,本來略胖的身材便顯得更加脈腫。罩在外面的那件明黃龍袍也不能給他稍添幾分
神。
殿下,聚了許多舞伎、宮娥、內侍,一個個臉蒼白,有人
不住害怕正在嚶嚶哭泣,李煜站住腳步。默然半晌,對他們説道:“城,保不住了。”此言一出,那些宮人俱都哭拜於地,號啕聲震天,李煜強打
神,含淚説道:“你們不必留在宮豐與聯同歸於盡。
教坊樂舞諸伶,乃江南數十年風才俊,聚之不易,你等立方離二,許個僻靜外暫且躲藏不管眾金陵以後姓李懷是姓趙。炮,庭總是少不了你們的。唉,,傳旨。打開所有宮門,宮中財物,任其取用,去吧,去吧,你們都去吧,好自為之,”諸舞伎樂伶、宮人內侍哭着向李煜口首謝恩,慌慌張張地逃去了。
片刻功夫,又有一羣人慌慌張張衝來,足足有數十人之多,李煜還以為那些樂伶舞伎們去而復返,願與自己同牛共死,心中不無動,定睛一看,卻是一些文武官員。看起來他們的官職並不很高,許多他都不甚
悉,可是國難當頭,還有這些忠良前來護駕,比起自己的心腹,向宋軍開城投降的潤州守將劉澄來説,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李煜的雙眼不由濕潤了。
“諸位愛卿李煜顫抖着呼喚一聲,兩行熱淚順着臉頰已是滾滾而下。
“陛下,大勢去矣,臣等冒死前來,肯請陛下更換民裝。盡攜寶物,臣等願掩護陛下混入百姓中逃生,江南一十九州,如今尚未盡落於宋人之手,若得時機,陛下未必不能東山再起呀。”李煜仔細看看,就這個官兒看着有些面,好象是鴻驢寺的一個堂官,和自己還是本家,也是姓李的。
李煜問道:“愛卿是?”李聽風忙道:“臣鴻驢寺堂官李聽風。”李煜拉住他的手,黯然泣下道:“李愛卿,宋軍把金陵圍得水不通,聯不慣行走,能往何處去?來你們隨聯來。”李聽風一提寶物,李煜忽地想起了他最珍視之物,於是帶着他們急急趕到澄心堂。澄心堂側便是清輝殿,這兩處地方,都是唐國儲放無價之寶的地方,此刻守在這裏的太監風聞李煜大開宮門,允其自投生路,早已逃之夭夭了。
蜀國孟松的寶物是金銀玉器。各種寶石,李煜眼中的寶物卻不是金銀珠玉,而是傳世孤本,文學寶典。自秦漢以來,中原一帶每有戰亂,士家大族紛紛南遷,典籍史冊也落到江南一帶,李氏祖孫以舉國之力,傾資收儲,其成果可想而知,數十年間已收盡天下文學典章中的珍品、孤本。
孔子讀的“韋編三絕”的易經,那穿木簡的牛皮繩,都是孔子親自穿的。呂不韋、李斯、司馬相如的手稿,漢武帝的御筆,司馬遷的《史記》定稿本,冠軍侯霍去病的請戰奏摺,唐太宗親自臨摹的蘭亭序,王維、李白、白居易的手跡,,這是他祖孫三代苦心積累的傳世瑰寶啊,看着這每一冊、每一頁都堪稱無價之寶的珍貴之物,李煜心中血氣翻湧,不由提高了嗓門,亢聲説道:“聯當初曾發下豪言,若宋人討伐,當親披甲鋭,率虎狼之師北拒宋軍,若事有不濟,便當自盡亦不歸降。如今城池已破,亂軍入城,聯已難實現第一個承諾了,但是第二個”聯一定要做到!”他直起來,雙拳緊握,振聲道:“聯今不捨者,一是皇后女英,一是這無數典藏。眾卿家。聯”今有最後一道旨意
付於眾卿。”李聽風連忙率領那些官員伏的聽旨,李煜頓,大聲説道:“國事已不可為,君王當守社稷,社稷既不可守,便當死社稷。聯即刻入後宮,與皇后舉火自盡,以忠社稷,你等取下四處絲幔引火之物。將這澄心堂、清輝殿中寶物付之一炬。與聯陪葬,然後各自去吧。”
“陛下,陛下,萬萬不可啊!”眾官雖一聽大驚失,紛紛跪拜勸止,李煜把袖一拂,凜然喝道:“聯這最後一道旨意,眾愛卿也要不遵喝止了眾官吏,李煜道:“聯意已決,勿須多言!”説罷疾往後宮。
李聽風伏地聽着李煜腳步聲漸漸遠去,緩緩抬起頭來,目中出一絲詭誘之
:“諸位,你們的身家
命能否保全,盡在這殿中珍藏了,宋營中有一位大人,不喜金銀珠玉。唯喜文化典章,本官出使宋國時,曾得他親口承諾,若能護得這些寶物,他必護得你我周全。況且,這些典章,俱是先人心血,無價瑰寶,你們真忍心把它們付之一炬麼?本官之意,不如救下這些寶物,也救得你我身家
命,諸位以為如何?”那幾十位官員面面相覷,大為意動,其中卻有一人忽地
身而出,怒聲道:“李大人這是何意,你要違抗聖上旨意麼?吾雖小臣,也知盡忠社稷,今陛下願以死殉社稷。吾何惜此身,唯追隨陛下便是,你若怕死,只管逃去,怎可抗拒聖旨?”李聽風淡淡一笑,環目四顧,説道:“諸位,朝中大臣,各有所依,若可保得身家
命,你我小吏,若無寸功,戰亂之中,誰肯護你我周全?這些典藏孤本,就是你我保命之物,各位是要以身殉社稷,還是保全自己與父母
兒呢?”眾人沉默不語,呼
漸漸
重,那個官兒氣得滿臉通紅。大叫道:“好,好,你們好,我還道你們臨危入宮,真為護駕,原來都只為自己打算。莫看城破勢危,宋軍入城。這宮中此刻卻還是陛下的天下,我即刻去稟明皇上,誅戳爾等
佞之臣!”這人拂袖便走,旁邊一個官員忽然尖叫一聲,撲上去緊緊撫住了他的脖子,旁邊的官員們也一下子反應過來,慌慌張張地四下一看。有人撲過去從案上取來了硯台,有人去拿了香爐,還有人提起了銅鶴,咬牙切齒地怪叫着,把那昔
同僚當成了生死大仇一般狠狠砸着,燈光搖曳,把他們的舉動映在牆上,他們的叫聲倒比地上那個官員還要淒厲,幾個官員把那人砸得血
模糊,殺心一去,看見那人慘死的模樣,不
手軟腳軟,臉
比死人還白。
“諸位,今之事,諸位都是聰明人,該知道守口如瓶。否則,且不説那位宋國大人斷不會饒你。吾等抗旨,殺死同僚,也不容於天下!本官已買通御膳房採買主事和西門守將,諸位立即將寶物裝車,吾等隨車出宮,逃往江幾十個官兒六神無主,紛紛點頭如小雞啄米,連聲答應起
“皇上”一見李煜。小周後便含淚
了上來。
“女英,聯的江山,已然不保了。”李煜凝淚道:“聯以身殉社稷,愛卿可願與聯共赴黃泉?”小周後泣聲道:“皇匕,妾一弱質女
,還能往哪裏去?臣妾既是皇上的妃子,城破宮傾,妾又怎甘受他人之辱?皇上若要去了,妾生死相隨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