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觀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五十三章觀念內容暫無下得朝來,四阿哥把自己關在書房裏。一張臉冷得就好象結了冰一樣。
本來以為老十一家今天就此翻不了身,沒想到康熙竟然站在他們那一邊。
四阿哥心中甚是鬱結,什麼時候老十也變得這麼聰明瞭,面上是不爭,可卻叫孩子去拼命討皇阿瑪的歡心。這弘暄也的確厲害,別的不説,小小年紀就能想出這些章程,委實讓人不可小瞧。一想到橫衝直撞的老十和那傻頭傻腦的蒙古福晉竟能生出這麼優秀的下一代,而自己的兒子不是見了自己縮手縮腳,就是早死早投胎,這冷麪四阿哥的臉便越發的冰冷起來。
四阿哥的鄰居八阿哥,也一臉凝重地坐在書房裏,心裏堵得慌啊。
八阿哥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同人不同命,這老十還真他**的不是一般的好命!
自己一向對九阿哥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可九阿哥呢,卻總是心甘情願的追着不領情的老十替他擦股;自己的皇阿瑪那可是嚴父裏的嚴父,結果呢?每次與老十
手,不管皇阿瑪明面上有多佔上風,實際上總會拐彎抹角的遂了老十的願!給指了個沒有腦袋的蒙古福晉吧,本以為老十這輩子肯定得寵妾滅
。不想人家兩口子恩恩愛愛的,還連着生了四個嫡子!老大弘暄又讓康熙當做金寶貝一樣,唉,老十兒時沒享受過的待遇,好似全補給弘暄了。
再想想自己,八阿哥都想哭了,什麼時候康熙也護護自己的短啊?
雖然大夥給康熙貼上了護短的商標,但康熙卻是堅決不會承認的。
康熙倒不是耍無聊,仗着自己是老大,楞將黑往白了説,而是因為有關前山寨大小事務,盡職的密探早已詳詳細細地彙報上來了。
在弘暄的慈善發展綱要提前,康熙已經知曉了弘暄用縣誌為餌擺
自家基金會的資金窘況,當時康熙還樂得哈哈大笑,直誇弘暄聰明,象足了他這個皇瑪法…
其實要説康熙對老十家的慈善事業沒有一點想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要是老十自己牽頭掛帥,沒準早被康熙逮回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了。
當然了,如果一開始弘暄和安安就搞出這麼大的聲勢,康熙還是免不了申飭老十一番——想想老十也可憐,孩子聰明吧,象爺爺,和自己這個當爹的沒關係,孩子惹了事吧,當爺爺的立馬又會想起原來孩子還有個爹——,但人家弘暄可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將慈善事業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的,那可是滴滴都是弘暄的月錢啊!
康熙同志有幸目睹了整個發展過程,可是大大地被動了一番。
原來聽弘暄説要儘自己所能讓莊子里人人能吃得飽,穿得暖,還能有學上,康熙嘴上雖然讚許,但心裏可是清清楚楚,要實現這些個事情,可不是説幾句話,表表決心就能做到的。
結果弘暄硬是做到了,不光做到了,還搞得有聲有。
康熙高興啊,一想到自己當初瞧着弘暄手頭拮据,還特意額外給他發了些零花錢,頓時覺得自己英明無比,不知道弘暄在親筆撰寫的香山縣縣誌紀要裏,會不會提及此事,嚴格説來,自己可算是最早的捐助者了…
滿丕藉此挑事,康熙不幫弘暄説話。難道還伸臉過去叫滿丕打?康熙可不是耶穌。
康熙不僅不是天上的神人,連人間的聖人都不是,這個千古一帝其實就是一小肚雞腸的老頭,人生哲學雖説不上是睚眥必報,但離這境界也差不了多遠。康熙心想,自己都捐了款的項目竟然會反朝廷?滿丕這廝太不長眼了!
於是,第二天,康熙的報復就華麗登場了。
早朝剛一開始,在大家還未提今
討論大綱時,康熙就下了一道聖旨,説是雖然太醫院的權威報告尚未出爐,但鑑於人命關天,不可馬虎,因此,為了對天下蒼生負責,特暫時將阿片列入管制品清單,其獨家進口權授予內務府,各藥鋪向所在地的衙門申報年度用量,地方衙門彙總後,呈報給內務府,內務府按單撥劃。任何藥鋪一旦發現有人購買的阿片量超過正常所需,必須得向當地政府報告,任何人、任何商鋪、任何藥店不得從洋人手中購買阿片,違者一律收監…
太和殿的小太監吧啦吧啦的唸了大半天,滿大臣也不覺得煩,全豎着耳朵等着通篇的點金之筆。
果然,在旨意即將結束時,小太監代表康熙宣佈,就算最後證明阿片是無害的。但是,朝廷也將加大力度嚴打阿片背後的利益鏈,力求給大家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
大家如今全瞭然了,滿丕這官怕是做到頭了,阿片背後的利益鏈,除了滿丕,還會有誰?
聖旨一下,大夥都趕緊領會神去了,是啊,其中的彎彎道道太多了。
阿片風波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老爺子此時突然出手,無外乎就是告訴大夥,老十和蒙古福晉隨便你們怎麼折騰,朕幫不幫忙,那得看心情,但弘暄,你們千萬別招惹,你們就是在心裏罵他,朕都得幫弘暄罵回去!
於是,老十的一幫兄弟鬱悶得無以倫比,…
三阿哥特意繞着弘曦和弘景走了好幾圈,最終還是沒踢出那一腳,這兩孩子又沒在宮中撫養。就是被踢個半死,康熙沒準也不會發話,算了,自己還是省省力氣吧。
四阿哥看了看低頭的弘時,失敗啊,自己的兒子怎麼就不起讓人踢的**呢?再看看兩小的,算了,才三歲,先養養吧。
五阿哥最淡定,自己是太后養大的,兒子女兒如今也有太后疼着。所以對康熙的關愛倒不怎麼強求,但就是不明白,自己的兒子看着也機靈的,怎麼就入不了康熙的法眼呢?
七阿哥一直就是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倒很是希望康熙能對自己的下一代做些補償,可仔細打量了一下,一個個都規規矩矩的,便熄了那心思,康熙似乎喜歡膽大的…
八阿哥最鬱悶,雖然弘旺不是八福晉親生的,但一直養在八福晉身邊啊,怎麼就和弘暄兩個子呢?要比彪悍,自家福晉不比蒙古福晉差啊…九阿哥沒在,府裏的小阿哥們倒省了排排站…
其他幾個小阿哥回家後也拎着自家的娃左看右看,和弘暄一樣啊,兩眼睛一嘴巴,怎麼待遇差這麼遠呢?
…
而其木格知道後,什麼都沒説,直接蹦起來高呼萬歲,就差封康熙為世上最可愛的人了。
動啊,其木格沒想到康熙在有生之年真的聖明瞭一把,
動之餘,其木格還沒忘提醒老十提高警惕,萬一鴉片戰爭提前開打呢?東印度公司已在印度紮了
,隨便開個炮艦來轟轟大清口岸也不是不可能…
其木格的居安思危換來老十一頓白眼,連才從軍營站完崗的弘暄寧願轉身去找三胞胎繼續猜人遊戲,也不屑於對其木格解釋一二。
這時候,其木格便發覺,還是老公比兒子窩心,老十翻完白眼後至少還説了句:“不懂就別亂説話。”雖然這話聽着不好聽,但至少給了其木格一個梯子,讓其木格能接着往下説,否則其木格可就真成了唱獨角戲了。
於是,其木格拉住弘暄,還順帶瞪了弘暄一眼,警告弘暄在兒媳婦沒進門前,不準嫌棄自己這個當孃的。然後才對老十道:“爺,我知道咱大清實力雄厚,但咱們沒和洋人正兒八經的過手啊,洋人萬一要來探探虛實呢?到時候,真開打起來,咱們可吃虧呢。”弘暄生怕其木格再説些瓜話,惹得老十生厭,為了家庭和諧,弘暄搶先説道:“額娘,就算洋人來探虛實,就算真的
上了火,吃虧的也不是咱們。”其木格白了弘暄一眼,道:“怎麼不是咱們吃虧,洋人敗了,人家就損失一戰艦,可咱們呢?沿海省份不全得草木皆兵?”其木格本來還想説,若讓洋人發現大清的兵力不過爾爾,那麻煩可就更大了,要知道康熙可是動用了數十萬大軍去打沙俄的幾千兵丁的,沙俄的重心在歐洲,沒想和康熙糾纏,可英國人若發現了實情,誰知道會出什麼亂子?
不過,這話其木格還是忍着沒説出口,好歹得給老十留點面子啊,老十如今可在抓軍隊建設呢。
老十聽後,不在意道:“洋人沒那麼傻,以卵擊石的事怕還幹不出來,若真那麼不長眼,爺就帶兵將他老巢給端了!”其木格笑道:“爺,你知道洋人的老巢在哪兒啊?”老十還真不知道,楞了半天,方道:“這些洋人也真是的,天遠地遠的,跑到咱們跟前幹嘛啊,也不嫌累得慌。”其木格嘆氣道:“還不是為了賺錢。”老十這個莽夫忙道:“那好辦,叫洋人從咱們手裏賺不了錢就是了,爺寫摺子,請皇阿瑪下海…”老十的“令”字還沒説出口,其木格就打斷了他的話“爺,您還是一心練兵的好,旁的事,您就別
心了。”其木格搖頭啊,這老十的眼光怎麼就那麼短淺啊,目光短淺不是你的錯,那是康熙遺傳不好,但你要禍害子孫那可就是你的不對了。
弘暄歪着腦袋道:“阿瑪,派一艘船給我,我先去天竺逛逛,展示一下咱大清的軍威,威懾一下洋人。”聽弘暄的口氣,好似你敢騷擾我沿海,我就打你印度。
其木格一聽就嚇着了,與弘暄同輩的乾隆當初就是傻不拉嘰的給英國人展示天朝實力,結果被人鄙視了不説,還給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壯了膽,弘暄這傻孩子可千萬別巧成拙,咱可不能搶乾隆的風頭,這受人鄙視的事還是留給乾隆吧。
其木格忙道:“你顯擺什麼?告訴洋人咱們的大炮不如他的啊?”老十眼下可在搗鼓西班牙的大炮呢!這説明什麼?説明先進技術掌握在洋人手裏呀!
不想老十卻幫腔道:“誰説咱們的大炮不如洋人的了?”見其木格瞪他,方改口道:“也沒差多少,真打起來,洋人也討不了好。”其木格再次瞪了老十一眼,心想,好吧,就算旗鼓相當,但你打印度,也傷不了英國的筋骨啊,於是繼續教訓着弘暄:“賣鴉片給咱們的是英國人,你就是將天竺打個稀巴爛,英國佬也就是生意受損,人家本土該唱歌唱歌、該跳舞跳舞…”弘暄還沒癟嘴呢,老十就發言了“其木格,你不就是找洋人問了兩個字嘛,瞧你得瑟的,行了,我們都知道天竺被英國人佔了,就像西班牙人佔呂宋一樣。”弘暄則補充道:“額娘,我將天竺的洋人趕跑了,他想騷擾我大清,哪找補給去?”其木格心想,這主意不錯,當然了,弘暄是不能隨船的,其木格正待慫恿老十派兵騷擾一下印度,不想卻聽老十説:“但咱們也不能老守在那裏,咱們一走,英國人肯定又去了,唉,這事還是麻煩的。”其木格道:“咱們為什麼不派兵守着啊…”老十搖頭:“你以為駐軍不要錢的?”其木格火了,老十的祖宗可是推崇以戰養兵的,怎麼到老十這就非得拿我大清納税人的錢去支付海外駐軍費?
“爺,你別告訴我,咱在呂宋駐軍,朝廷還得倒貼銀子。”老十疑惑道:“天竺也有金礦?”其木格怒道:“西班牙人佔的地難道處處都是金礦?”老十搖搖頭“所以説洋人奇怪啊,為了那麼點蠅頭小利就喜歡離鄉背井…”其木格跺腳道:“人家那是賺大錢!還要我怎麼説!”老十道:“咱們在大清地界就有賺不完的錢,誰樂意去天竺?又不是去取經。”老十已經無可救藥了,其木格遂寄望於下一代,對弘暄殷切道:“弘暄,別聽你阿瑪的…”不想弘暄也道:“額娘,甭管洋人為什麼大老遠的佔天竺、佔呂宋,除非天竺和呂宋遍地黃金,否則咱大清的人,沒人願意去,咱們可不像洋人,咱們講究的是故土難離,因此咱們要佔,就得讓土著完全歸附朝廷,需要的兵力不少…”老十也接話道:“咱大清夠大的了,真不稀罕天竺…”弘暄卻道:“阿瑪,還是將呂宋佔了吧,呂宋小,離得也近…”老十道:“瞧你皇瑪法,好像沒那意思…”弘暄皺眉道:“要不咱們再找找,如果金礦多了,皇瑪法肯定同意…”
…
聽着父子倆的對話,其木格啞然,這都是什麼觀念啊?落後的矂人!
訂閲一個勁的掉,淚奔小聲道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