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好吵。
陶知行埋低頭,耳邊有人在説些什麼,她適時應着聲,挑揀着聽。
來人正是上工初對陶知行下馬威的衙役,此刻雖稱不上客氣,語氣卻是和緩許多,幾句稱兄道弟的寒暄後,他説道:“福平縣擱置多時的案子,今晨大人開堂結了,兇手坦承殺人。”而後又多説了些奉承大人的話,在她耳裏糊成幾道迴音。
結案了。
這,似乎不是太過令人訝異的發展。
身為仵作,她從前只跟在三哥身邊幫着,未曾上過公堂;可長年下來多少也明白到一個道理,那就是仵作的工作只在惠堂裏。公堂之上,誰人冤屈、誰該填命、公道與否…並不是區區仵作能置喙。
一陣微風拂來,她停了停,側着頭想着某些事。才一會,她皺皺鼻頭,被一股味兒打斷。
身邊人影離去,隨即又一人走近。抬眼,見是魏師爺,陶知行正要起身見禮,卻被他一掌壓回椅子上,頭頂傳來較方才更沉穩的聲音,又是説着今晨大人審案之事。
好吵…
太多細節,陶知行適時點頭;怎知魏師爺説了又説、説了又説,待了許久仍不見離去,於是她徑自埋低頭。
就聞魏師爺説着:“…大人審案,首重人證物證,且絕不用刑,所有疑點決計不馬虎,全用言語問話,審夜審,窮追不捨,讓人心力
瘁…喔,不,是一步步攻破心防,認罪認得心服口服…”那聲音有如佛堂誦經,陶知行神遊了一陣,回過神來,魏師爺似是未有一刻停口。望着那張斯文的臉龐,不知怎地,令她想起遠在
江的婆媽三哥,於是她有禮地為他添茶。
魏師爺言謝啜了口茶,再道:“那城外池塘爛泥堆中挖出的帳鈎,以及於兇手家中後院搜出的兇器,加上大人命人在堂上重演殺人過程,全都讓兇手啞口無言。陶仵作,你可知,原來兇手殺人念頭竟是因…”魏師爺的聲音成了空靈迴音…陶知行掏掏耳,對於審案的細節,她一向不
興趣。
從屍身上的傷處判斷,兇手必是手無縛雞之力之人,方需以機關先行將被害人困住;兇手可能是女人,可能,是孩子。再就腹間的傷口角度來看,兇器向上斜
入體內臟器,以高度來看,若兇手是個成年女人,必是異於常人的嬌小,要不,多半是孩子了。
以上是陶知行所見到的事實。
一個孩子何以要致人於死?所有道具、兇器可是他一人準備?還是,他不過是被人利用?又或者,這孩子知道外人會想到這一層,所以能扮無辜…太多可能,太複雜,誰又真能看得透徹?
所以,殺人的念頭因何而起,對她來説不及殺人的事實重要。
耳邊魏師爺的聲音嗡嗡作響,陶知行繼續神遊。
跟在三哥身邊多年,見過屍體無數,她總檢視那些軀體的每一處,務必找出最細微的傷、瘀、紋,以及其它關於死者生前、臨死前的最後線索;她一向未去深思兇手為何取人命。
隨三哥做着仵作工作時,她見過長年相愛的戀人一朝反目,什麼海誓山盟全化為烏有,還能買兇相害;也見過一個人可能從未想傷人命,同時卻將一個殺人計劃想得周全,有一
為了自衞便用上了;這看似深謀算計,可誰又能説這兇手心思歹毒呢?
人的心思百轉千回,這一刻還全心想着一事,可能轉眼便能全盤否定。一個念頭,只在當下算數;事過境遷,又該用何標準評判?
陶知行自認駑鈍,不敢妄加猜測,只想專注於擅長之事。
心思一頓,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對此案反應至此。
以往不是沒聽過旁人議論她與三哥負責驗屍的案子,多數時候,不都聽聽罷了,哪會在心中自問自答、思考良久?
腦中騫地竄進一張白淨的臉,他眼裏沒有一絲鄙夷,只是帶着微微笑意。
片刻,她甩甩頭。大約是吃大人、住大人的吧,又一直聽人説起開堂審案之事,才會突然想起有這麼一個人,與他的笑…
“阿九。”循聲抬頭,身邊所站之人竟換成了賈護衞。陶知行眨眨眼,方才耳邊魏師爺還説得起勁,什麼時候離去,她已記不起。
賈護衞將手中之物置於桌上的空位,大刺剌地坐在了她對面的位子,那震耳聾的聲音説道:“我説阿九,這幾
啊,你可知大人——”
“我知。”原本沒有習慣打斷別人説話,但陶知行摳摳發疼的耳殼,點頭道:“今升堂,兇手認罪。”兩句話總結了衙役與魏師爺的話,大概也是賈護衞想説的話。
“…是魏師爺告訴你的?”賈護衞收了收聲,再道:“方才我見他從這走出去。”
“是魏師爺告訴我的。”陶知行點頭附和,本想以此減短兩人的對話,不想賈護衞神秘地向她靠近,壓低聲音説:“阿九,我知道那是魏師爺救了你,所以你可能對他心存
。”那
她在池塘中彎身搜索,半天未果,遠方突傳來一聲高呼,接着有人投入池塘中向她奔來,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個四腳朝天,那人便是魏師爺。不知賈護衞説的可是同一件事?魁梧身影忽而欺近,陶知行直覺悄悄往後退,等着他把話説下去。
“可你得明白,有些人不如外表那樣,好像是個好人…不,其實仔細瞧瞧魏師爺也賊頭賊腦的…我的意思是,很多人説話好聽,為人不見得就好。阿九,我這麼説你可明白?”他説得神秘過頭,陶知行挑眉…賈護衞想説人不可貌相嗎?她點點頭,又搖搖頭。
賈護衞嘖了聲,有些懊惱地抓抓頭,乾脆直説了:“阿九,我沒魏師爺那般會耍嘴皮子,與你也尚不識,可我見大人待你極好,所以今
必要提點你一番,你可要聽清楚了。”陶知行盯着他十分正經的臉,道:“賈護衞請指教。”沉默了會,他才緩緩道來:“我自小跟隨大人、保護大人,要説我是大人身邊最親信之人也不為過。直到三年前,大人一直在大理寺為官,仕途大好,卻不慎捲入寺台陳大人與刑部尚書錢大人的鬥爭,成了犧牲品,被貶至此,要翻身怕是難如登天了。”官場沉浮,一如人生,被命運二字左右…猶記得大哥當時辭官返鄉,説過這麼樣的一句話。
她不過是福平的一名仵作,賈護衞説的這些,與她何干?陶知行擰擰眉,不甚瞭解他想表達些什麼。
“雖説大人已遠離京中,可錢大人仍緊咬不放,只因他認定了大人手中握有——”語氣戛然而止,賈護衞咬咬,轉道:“總之,錢大人誤以為大人握有了一樣他非得到手不可的東西,所以…所以派了人
夜監視大人。”説着説着,他警覺地看看左右。
陶知行鬆了口氣,十分謝賈護衞沒説出究竟大人握有“什麼”她與三哥驗過的屍體中,為數不少是因聽了不該聽的秘密、拿了不該拿的東西而招禍…她直覺這對話不該再持續下去,才張口,賈護衞搶先道:“錢大人派來監視大人的人,便是魏師爺。唔…阿九,你為何要捂住耳朵?”嘖。陶知行兩手還按在耳旁,撇過頭去不看他説話時的
形。
“阿九,”賈護衞伸手將他兩手拉下,説着:“我當説的都説了,總之,你莫要與魏師爺走得過近,以免惹禍上身,明白嗎?”賈護衞拋下話便起身離去,陶知行望了那背影一陣。若對他的話認真,那才真會惹禍上身吧!惱着,她繼續埋低頭。
天邊霞彩暖,微風拂來,帶來些許
裏特有的花草香。
上回亭中下棋,這院中還有殘雪未融,風裏,是剌人寒意。廊下,江蘭舟單手背在身後,停下步伐遙望小亭。
石造的小巧涼亭,四面正正對着東西南北四方,平時空蕩無物,等着他在出時分端來棋盤,招來鷹語對弈;眼前小亭四面安了杏
薄紗,當中映出一道人影。
定睛細看,人影分成兩道,其中一道掀了薄紗步出,速速離去了。
眼微眯,認出那魁梧大漢正是賈立,薄紗被掀起再落下前,江蘭舟看清了亭中一張清朗的側臉。沉半晌,才邁步。
“打擾了——”揚手掀起薄紗入內,一陣鹹香傳來,再往那小圓石桌上望去,令他不由得一頓。
陶知行埋低頭,油亮亮的兩手抓着油亮亮的豬腿,往那油亮亮的嘴裏送去;聞聲抬眼,緩緩放下手,嚼乾淨下了才道:“小的見過大人。”
“免禮…”江蘭舟瞅着堆滿桌的東坡碎、豬腿與大骨白湯,清一
全是
,細算着,大約是四、五人份吧;頭一低,見到腳邊還有兩個竹籃,籃中裝着陶盅,莫非…
“是,大人,那是頭翁送來的東坡碎,説弟兄們吃不下。”回了話,見那白淨面上表情疑惑,應是不知自己太訝異將話
口問出,陶知行不以為意,兩手在
間抹了抹,以袖將凳子上的灰塵拂了去。
“大人請坐。”還望着那堆了整桌油膩膩的食物,江蘭舟眉間微擰;沉默片刻,搖搖頭道:“這幾盅是衙裏弟兄拿來的,那讓我猜猜,這些是賈立拿來的,這些嘛…是魏師爺?”
“…大人英明。”轉轉眼,陶知行應道。
那映不出光采的眸子彷彿説着:福平縣的衙門就這麼丁點大,蒙也能朦中吧…江蘭舟失笑道:“吃吧,知行。算一算,我比你大哥還小上幾歲,你也見過鷹語、賈立平時與我説話的模樣,我是不喜太多規矩、太多束縛,往後在府中,就別要太拘謹了。”語落,他轉身捲起左右兩張薄紗,這才坐下。
陶知行依言低頭啃着帶骨的豬腿,亭外風起,吹來小砂粒,粘到了香香油油的豬腳上。皺皴眉,她不明白大人為何要掀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