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黃紅之爭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徐公公,皇上在裏頭?”

“在呢,都兩個時辰了,都沒挪動一分地。”

“皇上究竟在裏面幹什麼?”

“不知道,盯着一副地圖就這麼看着,一動也不動。”

“殿外何人説話?”猛地,一道聲音從裏面傳來出來。

“皇上,兩位孫老大人,徐老大人,國丈熊大人,黃尊素大人在殿外候見!”

“讓他們都進來吧!”威嚴沉穩的聲音再一次響起。

眾人魚貫而入進入大殿之內,但見一道修長的背影倒垂在金黃的地磚之上,光線湧入大殿,瞬間照亮了整個空間,一副巨大的地圖從空中懸掛而下,撲面而來的是無比的磅礴之氣。

朱影龍一雙手別在背後,手中拿的正是那洪承疇的奏摺。

“幾位愛卿,都過來瞧一瞧,瞧一瞧咱們大明在這幅坤輿萬國全圖的何處?”朱影龍依舊仰着頭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地圖。

五個人拉開一點距離,並步上前,在朱影龍身後站定,一齊朝坤輿萬國全圖上望去。

半炷香後,朱影龍開口問道:“幾位大人的有何想?”

“皇上,臣發現世界是如此的大,而我大明雖號天朝,卻只佔了不足十分之一的土地,卻是夜郎自大了。”徐光啓滿面愧道。

“徐老大人此言差矣,我朝雖然國土不足這世界十分之一,但卻是這世界第一大國。皇上,四位大人你們看,咱們大明在這圖中所處的位置跟人地心臟比之如何?”黃尊素表達不同意見,並指着坤輿萬國全圖上大明的位置道。

“黃愛卿這個比喻倒是恰當,大明地處這世界之中央,自是跟人的心臟差似不多。”在坤輿萬國全圖上,大明的位置的確是世界的中央,朱影龍這麼説到也不是自誇。

“皇上讓老臣等五人觀此圖怕是有什麼深意吧?”孫承宗正道。

“自盤古開天,混沌初開。咱們炎黃子孫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誕生了無比燦爛的文明,數個朝代的輝煌,令朕是熱血沸騰。先人的豐功偉績每時每刻都在鞭笞着朕不要忘記身上肩負着地責任,朕是皇帝,守土之責一不敢忘,開拓之心一不敢丟。朕要有炎黃子孫生活的地方都變成我大明的土地!”朱影龍大聲道。

五人俱心中一驚,這等豐功偉績連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都未曾做到,咱皇上居然有這麼大地野心,難道他想建立一個比蒙古大帝國還要大的帝國嗎?這可是亙古中華之未有呀!

“皇上如此雄心實在是令老臣等五人吃驚。只不過皇上如此夙願恐怕為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須得從長計議謀劃。”孫承宗道,雖然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軍機閣總理大臣。但是皇帝地意志就是臣子的意志。孫承宗知道自己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是他又是知道皇帝不是一個衝動的人。所以雖然驚訝,但並不是太擔憂。

“當然,戰爭並不是唯一地手段。”朱影龍來自後世,什麼“和平演變”、“顏革命”、“金融戰爭”、“文化滲透”等等多種手段未必比戰爭的來的差,而且還温和許多。

在臣子們看來,一個皇帝地好壞,只要他一不窮兵黷武,二不驕奢逸,三不寵信小人閹宦,只要這三條就夠了,至於需不需要有經天緯地之才,對於一個守成之君來説才能並不是必須地,只要不是傻子就行。

“皇上,本公使平田一郎想我外部正式提抗議,要求朝廷從琉球島撤軍,並且近薩摩島津地水軍不斷的搶劫我東海商船,已經有十幾條商船被其劫掠後焚燒於海上。”徐光啓等人就為此事而來。

“琉球本來就是我朝屬國,而且國內多是我閩浙百姓遷移過去地,琉球可以算是我大明在海外的一塊飛地,當年是薩摩島津強迫琉球臣服,如今我朝派軍收回故土,本幕府要求我朝撤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老臣建議對那個平田一郎的抗議不予理會,倒是薩摩島津這種強盜式的挑釁,必須予以還擊,一個小小的地方諸侯,居然也敢舞刀斧,簡直就是自不量力!”孫承宗臉上隱泛怒氣道。

“微臣附議!”黃尊素跟着道。

“朕決定設立領海,凡屬我大明靠海之領土向海洋延伸八百里皆為我大明之領海,但凡是各國商船進入我朝領海必須取得我朝的批准和懸掛我大明朝的海軍藍龍旗,否則一律視為敵船,予以扣留和擊沉,若是兩國接處距離不足一千六百里者,則以平分之,只要我屬於我大明的一塊礁石,周圍八百里的海本作品獨家。。!

屬於我大明的領土,今後任何人只要侵犯,大明海軍擊!”設立領海一事朱影龍早就考慮過,不過一直條件沒有成,就算設了,沒有相應的力量守衞也只是一句空話,因此就擱下了,而此時條件已經差不多成,正好接薩摩島津的水軍來立一下威,震懾一下各國。

眾人都是玲瓏心思,皇上這是藉助設立領海,狠狠的教訓一下薩摩島津,順便也在各國面前立一下威,告訴他們別把大明任何決策不當回事。

“皇上聖明!”五人皆含笑欠身異口同聲道。

“前些子,朕打算設台灣行省,你們內閣不同意,認為台灣人口太少,地方也不大,又孤懸海外,設立一個行省沒有必要,朕考慮了一下,覺得有些道理,所以朕就沒有再堅持。”朱影龍頓了頓道。

“皇上從善如,實乃明君也!”徐光啓欣喜道,內閣雖然決策權加大了不少,但若是跟皇帝鬧出什麼不愉快,絕對影響到朝局的穩定。

“徐老愛卿,你也別急着誇朕,這裏有一道奏摺,你們都先看看在説。”朱影龍微笑的將手中那道洪承疇從琉球用快船發回來的奏摺遞給了徐光啓。

徐光啓狐疑的接過奏摺,內閣奏摺是青皮面,軍機閣的是藍皮面,而他拿在手中的卻是藍皮面的,顯然不知道是哪一個將軍給朝廷上的奏摺,而他卻是內閣總理大臣,在其他四人的注視下,打開奏摺封皮,迅速的瀏覽起來,只見他越往後看,臉上越是驚容越甚,到看完最後一個字,臉上卻是驚駭之,迅速的將手中的奏摺到孫承宗手中,努力的平復自己的情緒。

孫承宗臉的變化也跟徐光啓差不多少,顯然這是一份直接上呈皇帝御覽的奏摺,孫承宗經手過,他還是知道的,只是他沒有權力知道里面的內容,現在看到了,卻也是跟徐光啓一樣的驚詫不已。

待剩下的三人看完,臉上的神不一,但都是非常的震驚,這份奏摺上的內容要是傳出去,恐怕又要惹起軒然大波來,大明何曾做過這等奪人基業之事,這還是那個禮儀教化之邦嗎?

當黃尊素恭敬的將奏摺還回,朱影龍接過來揚了揚手,笑笑道:“五位愛卿,你們都怎麼看這封奏摺?”

“這個洪承疇的膽子未免也太大了,這麼做要是傳了出去,朝廷將如何面對那些個甘願臣服的化外蠻夷之國?”孫承宗身為洪承疇的頂頭上司,自是不能包庇這種膽大妄為的做法,不過他內心卻是清楚,皇帝並沒有不高興,洪承疇的這種大膽的做法甚至還合了皇帝的心思。

黃尊素算是有些明白,這對自家百姓講那個“仁恕”之道尚可,但國與國之間講太多的仁義別人本把你當冤大頭,洪承疇上的奏摺雖然看似大明有些霸道,但是實際上琉球並沒有多少可選擇的餘地,只是一個漸變和突變的矛盾,其實是殊途同歸,最後都還一樣,只是漸變人更容易接受罷了。

“皇上,洪總司令雖然此舉所有有悖朝廷對藩屬國一貫的政策,不過琉球情況特殊,彼有都是中華之遺民,以前朝廷沒有強大的海軍,無力庇護,但是現在不同,若是讓我中華之後裔再任由那倭人凌辱的話,我天朝還有威嚴何在,既是中華之民,必能接受我朝廷之統治,朝廷當為數十萬百姓着想。”黃尊素避重就輕,不着痕跡道。

“黃大人莫非贊同洪承疇這等做法?”徐光啓詫異的問道。

“老大人以為我等在此還能阻止得了他嗎?”黃尊素反問道。

的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況且這還在千萬裏之外的海島上,來往消息就要耗費十數,就算旨意到了,恐怕一切都晚了。

五人皆把目光投降朱影龍身上。

“洪承疇既然想為朕開疆拓土,朕豈能寒了他的這一番心意,朕決定同意他的做法,不過,他這擅自做主,將朕‘先禮後兵’的當作耳旁風的行為卻是不能輕易饒恕,朕先罰他與宋獻策面壁思過七天,互相監督,再去掉他海軍總司令官的之職,暫以代職,宋獻策亦然,若是這一次他能競全功的話,朕便去掉他二人的‘代’字,你們看如何?”朱影龍詢問道。

“這,這…”孫承宗想説的是“這似乎太輕了!”的話,但是卻最終沒有能説出口。

高高的拿起,輕輕的落下,這就是朱影龍對洪承疇、宋獻策二人的處罰。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