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不見楊花撲面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總之便是如此。可嘆三----那李恪機關算盡,卻未曾想到我等由暗道身,以至於功虧一簣。可笑地是,盧大人率兵包圍公主府時,裏邊的士兵還大喊“太子爺有令,反了反了”呢。”盧鴻終南別業書房中,李治笑着對盧鴻説道。

盧鴻嘆息一聲道:“説來吳王才華是盡有的,只是總是看不穿形勢。此番卻落得自焚而死的下場,聖上想來也難免傷懷。”李治收起笑容道:“是啊。其實從小,三哥對我一直也是不錯的。哼,都是那楊元靜,這傢伙居然處心積慮這麼長時間,在我身邊都安了人。這回他和三哥一起自盡,算是便宜他了。”盧鴻呆了一會才道:“不過説來,楊元靜那處府第還是漢時未央宮所在,史上便因動亂被焚。此次吳王與楊元靜,又是被圍王府,自焚而死,倒真如冥冥中有天意一般。”李治笑道:“燒就燒了,以後庶子你要找瓦當就方便了。”盧鴻皺眉道:“這話太子卻是不該説。兵火之亂,非是祥事。”李治登時肅然道:“庶子大人説的是。不過,嘿嘿,這放火一事,庶子好像也很擅長麼。我姐姐那卧室,就是被您一把火給燒掉了。得姐姐到現在還住在長安城裏,回來也沒地住了吧。”説罷,臉上又浮起一片曖昧的壞笑。

盧鴻老臉一紅。又大頭痛。那天掌握了太子府,平息了左右衞地事態後,衡陽公主便住到了宮中去,至今再未見盧鴻之面。只是一想起臨走時衡陽公主惡狠狠瞪着自己的眼神,盧鴻便忍不住後背涼颼颼的。

強自咳嗽一聲,盧鴻轉過話題道:“只是不知安州方面,可有何動靜?”李治搖頭道:“那邊的信息尚未傳來,不過李恪一死,諒他們也翻不出什麼波來。倒是此次京城之中。頗有些人牽扯在裏邊。此間諸事基本查清,已經快信送往西北。有些事,怕還得父皇回來再定奪了。”盧鴻“哦”了一聲道:“那報紙方面呢。太子準備將事都暫且壓下麼?”李治苦惱地道:“這卻有些為難。前時府前動靜以及姐姐府內兵變、胤王府自焚等事,各家報紙多有報道的。雖然其中事實,還沒有,只怕也是早晚的事了。”盧鴻道:“此次若想全盤遮掩,自然不能,似乎也無必要。只是大局雖定,但尚未釐清,不宜暴。不若太子着有司召集全體報業人員,通報相關事宜,將可公佈之事。統一口徑。反倒勝過紛紛猜疑。”李治點頭道:“庶子這法倒不失可行之計。只要官報與雜談小報都一般説法,反倒免得謠言紛紛,徒亂人意。”盧鴻笑道:“其實不只此意。以後朝廷若有需向公眾公開之事,便可如此召開發佈會議,借各家報坊之口。傳達解釋。比之從前抄錄邸紙,既方便又快捷,更可解公眾之疑,可謂一舉數得。”李治連聲稱妙。二人再談片刻,李治因府中事務尚多。便起身告辭。臨行前道:“對了。這次兵圍胤國公府,李恪、楊元靜二人自焚。其餘府中倒沒全燒掉。士兵搜索,卻在一間密室內,搜出一名被囚的女子。那女子言道,與庶子是舊識。今本王也一併帶了來,便與庶子大人吧。”盧鴻大訝,不知是誰。待送走李治,有人將那人帶來,盧鴻大吃一驚,居然便是滎陽翠繡坊中的花四姑。

花四姑如今換過一般素淡之妝,面略帶憔悴,上前見禮道:“見過盧大人。不想滎陽一別,居然此處相見。”盧鴻驚道:“四姑,你如何會在楊元靜府中?”心中急轉,忽然想起自己在滎陽翠繡坊中避酒曾偶入小園,偷聽得些許言語,莫非這位花四姑,也與吳王之亂有什麼關係不成?

花四姑嘆息道:“此事説來話長。盧公子應該不知道,我本不姓花,本姓楊。”盧鴻一驚道:“啊----敢問四姑,莫非與前朝皇室----”花四姑苦笑道:“不錯,若論起來,我應該算是前朝代王楊侑之女。只是身分略有些尷尬,一直不為人所知罷了。”盧鴻心下恍然。這才發現花四姑洗盡鉛華,相貌與前幾天所見衡陽公主,頗有相似之處。衡陽生母,本是楊氏皇家之女,與這花四姑,應該同一族姐妹。怪不得見到衡陽公主時,自己覺得有些悉。當時因心目中花四姑,一直是一幅妖豔媚人的印象,因此未曾想起來。現在兩相對照,自然分明。

盧鴻道:“既然如此,那未何四姑卻----”花四姑道:“盧公子可是為何要問我,既為皇族之後,如何會落在煙花之地麼?此事卻難言。我便生時,也未得父王認可,一直隨了母親,居於別院之中。李唐入城,兵荒馬亂,楊家人自顧不及,哪裏管得上我們母女二人?母親慘死,我那時年幼,竟然…被亂兵劫走。輾轉數年,最終被轉賣到了洛陽教坊之中。”盧鴻聽花四姑説起這些事來,聲音淡淡地,似乎全不關己一般。但如她一個皇族少女,落到亂兵手中,最後淪落為,其中所遭艱辛,豈是尋常。只怕其中種種苦痛,難以言表。

花四姑幽幽嘆了口氣道:“後來,總算有人尋着我,將我救了出來。我本想,自此離苦海,總算是熬出了頭。沒想到----沒想到,他們居然對我説,當前楊氏零落,需齊心協力,共謀重出頭之,要我去做些他們不便做的事,以為來準備。我開始不想如此,只是強勢之下,又有何法?最後只得按着安排,重回洛陽,在一個院子中,專門調教姑娘,為他們做事。”盧鴻沉默片刻,又問道:“既然如此,為何四姑你又被於楊元靜府上?”花四姑淡淡一笑道:“我雖然依他們所説,到了滎陽,只是有些事,總是不太合他們地意。尤其到了後來,報紙大興,聽聞他們有意以報坊名義,四處蒐集信息。繡樓的作用,已然不如以前重要。前些時候,又因為我頂撞了數次,便將我調回長安,看管了起來。不想時間不久,府中生變。士兵們搜到我時,我聞説是太子右衞之人,便借了公子之名,身出來。”説到這裏,花四姑眼中,似有歉意。

盧鴻聽花四姑説借自己之名,又看她眼神,心中方明白,為什麼李治會把花四姑給自己了。若是李治知道花四姑在亂黨中地身份,無論如何也會將她下獄待審。只怕花四姑説到自己時,關係有些親密之處,因此李治才做了這個人情,將她送到了自己府上來。

若要讓盧鴻來將花四姑再送回去,倒也狠不下這個心來。雖然以前見花四姑有些挑逗言行,但盧鴻對她也無甚惡。尤其在滎陽翠繡坊後園中,偷聽花四姑言語,對照今天她所説,倒是可信。何況盧鴻對什麼亂黨不亂黨,只要不礙着自己,他才不會費心摻和這個。反正大事已定,花四姑究竟何去何從,已然是無關輕重。

“不知四姑有何打算?”盧鴻心中算計一會,這才抬頭對花四姑道:“若有需盧鴻效力之處,儘管言明便是。”花四姑眼,輕聲説道:“此次四姑藉口公子身,為公子增了不少麻煩,不知何以為報。若公子需要,四姑便為奴為婢…”盧鴻搖頭道:“四姑不必介懷,適才之話更是休提。若四姑願在我這憩身,盧鴻安排便是,無所謂麻煩不麻煩。若是另有打算,盧鴻也自然遵從。”花四姑凝視盧鴻,有些傷地道:“早知公子是仁義之人。不想最終,至親家人,都視我如走狗,與公子數面,卻蒙大德。滎陽地方,還有些事放不下,我前去了結,再做去處。盧鴻點點頭道:“四姑儘管去吧,我着下人安排便是。世態炎涼,本來如此。四姑似也不必介懷。”花四姑又是長嘆一聲,目光離。以前盧鴻見她時,媚視煙行,豔照人。此時淡妝素雅,盡媚態,別是一般風情。想想她這一生,歷盡諸般劫難,顛沛離,當真令人嘆。

河邊楊柳輕搖,一葉小舟,緩緩離開河岸。小舟轉過長安,直向洛陽行去。

盧鴻站在岸邊,目送花四姑登舟而去。此時正是暮時節,風無力,楊花撲面。點點楊花,落水成,搖曳於船影槳間,一任其隨波逐

舟上琵琶聲似有餘音,餘嫋飄搖,聲聲如嘆。

花開人正歡,花落如醉。

醉有時醒,人老歡難會。

一江,萬點楊花墜。

誰道是楊花,點點離人淚。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