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俄羅斯向華沙增調了兵力,由於運輸能力的問題,大部份的兵力還在路途之中。

協約國方面幾乎已經做好了撕破臉皮的一切準備。英國也以事實證實明瞭19oo年的頹勢並不是大英帝國實力的真實反映。

在這一個月內,因應着形勢,同盟國方面也沒閒着,幾乎是針鋒相對的,在協約國上述動作的間歇,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在氣勢上並沒有絲毫輸給對方。

除開向北京派出了以普魯士親王海因裏希為首的高規格外代表團。並在從私人渠道得到了中英密約的副本之後,當即開出同樣的條件,要求只是中國維持中立。

就海上勢力而言,除開亞洲太平洋艦隊之外,德國人還沒有在歐洲與英國人叫板的資格。他們的優勢在陸地。

幾乎就在英國宣佈演習口號的第二天,小奇宣佈了同樣以皇家意志為代號的演習命令。西線的兵力在一個月內從五十餘萬增加到七十萬,東線則令人出乎意料的展開了進攻演習,雖然東線兵力遠遠少於西線,但是德軍的進攻能力也在此次演習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現。

與德國的行動相配合,奧匈帝國將他們的力量對準了早就看不順眼的爾維亞,在邊境地區的連續演習讓斯拉夫二爺有些應付不過來,而在俄國方向,一支穿部隊在加里西亞地區展開了進攻態勢。

亞太地區的德軍艦隊也沒閒着,數次駛近新加坡,擺出威脅態勢。

參加北京和會的八大國,只有中國仍然沒有任何動作。這就是在19o3年1o月的世界局勢。

中國的新疆部份,德國的駐練軍與當地地伊克堂阿駐軍進行了聯勤演練,內容並不涉及作戰。而是偏重於治安方面的內容。但也引發了對峙的俄國哥薩克部隊地騷動。

一連串的軍情急報,正是給總參謀部的考驗機會,在當前局勢下。該如何行動才最符合帝國的利益,成為這一階段的核心問題。

徐世昌呈進的應對策,讓我看到了他們努力的成果。在修改了幾處小地方地舉措後,正式下旨由徐世昌擬發動員令。

其一,向德英兩國正式發去勸告信,中國不希望在亞洲看到任何形式的非和平舉動。中國不容坐視北京和會地成果被任何形式的破壞。

其二,海軍舉行代號為亞洲和平的演習。完成了從其餘兩大艦隊向馬尼拉太子洋艦隊母港增加實力的調兵行動。

其三,詔諭西蒙古布扎布汗。與駐防唐努烏良海地兩個師在丁汝昌的統一指揮下進行演練。恰克圖及楚庫柏興方向的部隊,進入一級戰備。伊犁方向由伊克堂阿全面負責,全面戒備。

其四,甘肅青海方向的三零四師三零五師。做好入藏準備。湖廣地區的部隊,做好進入桂滇地準備。

其五,派遣以恭親王為首的調停大臣出訪德英兩國,以勸説兩國息兵為主,不管有沒有用。這是一個立場問題。

兵六,頒旨天下,準臣民在報紙上議論戰和。宣傳部安排的退伍兵代表們紛紛發言。

這是一個兩不相幫的態度。以北京和會的成果為大旗,以亞洲為勢力範圍,以周邊穩定為目的。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之內,各項軍事調動均部署完畢,海軍太平洋艦隊已經開始戰備巡航。

兩個月之內,三年前還在北京共商和平大亞的世界八大國。已經幾乎全部完成了作戰準備。

此時國內地形勢依舊能保持平穩,這與後勤部建立的早有莫大的關係,在和平年代毫不起眼的物資囤積工作,在這一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雖是如此,全國與戰備相關的各種工廠,紡織行業和軍火工業,糧食加工行業,從大美國外購的食物儲備,煤礦,鋼鐵行業,等等與戰備相關的行業全部都是開足馬力在生產,各個戰爭部門的訂單雪片一樣的飛了出去,雖説開銷不小,但是錢幾乎都用在國內,跟投資在基礎設施幾乎是一樣的效果,對各種行業的刺不見得比工部商業部苦口婆心工作一年的成效來的小。

隨着中國最後一個加入戰備的行列,這個亞洲第一強國的態度成為一種懸疑。

由此引發的猜測開始在歐洲引起反響,隨着載瀅的歐洲之行,這支未定立場的力量開始顯現出決定成敗的能力,最起碼也是決定成敗的可能…對雙方來説都是,對德國尤為重要。

德國方面肯定的心理恐怕要多一些,由於中國向德國通報立場的行為,高層幾乎不會懷疑中國會加入協約國一方,對於他們來説,最悲觀的預計也是中國持中立態度,但隨着中國開始戰爭動員,他們的估計越來越樂觀。

“讓東線的俄國人見鬼去吧。”德國的新聞界開始公開談論這個話題。

中德高層的接觸,主要的內容開始集中在德國應該立即幫助中國,使中國的造船工業提高到德國的水準…因為如果戰爭一打響,中國的海軍將是一支沒有後續力量的海軍。而在陸軍方面則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在公開層面上,德方的公報表達的則是德意志帝國對中國方面的和平立場表示理解的內容。

這與之前訪問英國的成果幾乎一樣。在不卑不亢的解答了英國方面的立場質疑,以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的亞洲以完成自己的發展任務為理由,載瀅的秘書班子為他準備了一份極富打動力的講演稿,並在英國下院獲得了廣泛支持。

“不應該將為我們的後代樹立一個強大的敵人,更不應該立刻就給自已增加一個敵人。”議員先生們將這樣一個訊號傳遞給了新聞界。鷹派氣味濃重的貝爾弗首相在接見載瀅時,也強調了英國絕無遏制中國發展的意圖,並承諾在他的任期內,將致力於將西方先進地技術傳遞給中國的努力。

出發前載瀅就有點未卜先知的猜測到了他可能會更到地禮遇,但他仍然低估了自己所代表的中國的價值。愛德華七世國王雖然對政局不太興趣。但仍然給了這位東方的親王殿下面子,在白金漢宮設宴款待載瀅,並透過他邀請中國皇帝陛下在適當的時候訪問英國。

而在德國。工業界的熱情歡更是讓載瀅吃驚,當他所坐的郵船駛抵不萊梅地時候,近七萬人的歡人羣,工商界地設宴款待,都是他前幾次來歐洲未曾更過的禮遇。

“皇上,奴才像個香餑餑…”這傢伙在我面前,總喜歡賣這種乖。見到電報上這句近乎兒語的電文,我忍俊不。心中暗想這孩子是聰明,知道我最近成天看國家大事軍情急報,偶爾來這麼一句戲語,反而更易增添聖眷。

他是負責外事務以及軍火進口事務。遠東股份公司事務,宗室事務等等重要職銜的重要人物,手腳上當然不太乾淨,這些小病是無法避免地,我睜隻眼閉隻眼也就過去了。但是他顯然自家知自家事,偶爾也知道給我來兩句馬避禍,也算是難得了。

他這一行,最重要的訊息就是向英國傳遞中國不允許在南太平洋地區發生重大軍事衝突。而英國方面則出人意料的快地承諾了不首先向德國艦隊進攻的立場。看到這份電文的時候,我幾乎懷疑起自己地判斷。

英國怎麼可能因為中國的表態而給出這麼一份承諾?兩國的戰備競賽早已經開始,從近階段來説,在遠東英國由於缺少船廠,戰備實力肯定不如德國。時間拖的越久他越吃虧。而這一份承諾明顯是一份吃虧的承諾。

難道為了中國的中立立場,他們願意放棄南太平洋,放棄馬六甲海峽,放棄澳大利亞?這也太荒謬了吧。

而德國方面同樣給出了這樣一份對等的條件,在中國沒有點頭的情況下,不會在亞洲對英國人地任何目標進攻。

這便是載瀅歐洲之行的最大收穫。

但是,亞太地區的海上戰爭真的能夠避免?我在思索這個問題時,亦曾想過如果我是英國的決策層,無論付出任何代價,我都要全力將德國在亞洲的海上勢力全部撲滅。這是底線,無可動搖的底線。

但是我不是英國人,我無法得知英國人的真正底線在哪裏。所以我對載瀅掙回來這個外斡旋成果,仍懷有深深的憂慮。

隨即而來的消息則更讓我的憂慮更加加深,隨着英德兩國的全面戰爭動員質的演習的結束,世界的局勢似乎又好轉了起來,彷彿雙方的一系列對沖動作只是為了試探一下對方的反應一樣。

戰爭並沒有真正打響。

但是德國在這漸漸和緩的勢態下,又下了一步驚人的棋。

前一系列的軍事準備動作,有一個大國幾乎被忽略了,那就是土耳其。他們似乎衰弱的可以,即管在東方勝利完成了對波斯的反擊,但是在前段時間席捲全球的戰爭中,他們除了戰備之外,幾乎就是一副捱打的姿態。

原困似乎在於他們的身後,還沒有明確地站着一個強者。

如今,這個強者來了。

對於德國來説,一系列的應對動作,全部都侷限於歐洲部份,面對英國在中東阿拉伯地區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舉動,他們沒有絲毫作為。如果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的話,那麼德國之前在這個地區的所有努力,將全部化為泡影。

可能是基於這個原因,德國人開始在這裏再玩一次火。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