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零章-新局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西疆佔地之遼闊,足以與傳統的中土地區相媲美,涵蓋後世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五國幾乎全境,面積達四百萬公里,西至裏海海濱,北部分別與新蒙國和俄羅斯帝國接壤,南方則與波斯,阿富汗相接,並與西藏形成了對南亞次大陸的包圍態勢,而西部與概念上的中東地區不到一千公里之遙,可以説只要北京今天下定決心,半個月後西疆最前沿的第三方面軍陸軍部隊就可以穿過波斯開進阿拉伯地區,等到未來航空工業大發展以後,空軍部隊更是在兩個小時內就能直接對中東地區任意需要打擊的地方發起打擊。可以説,這片區域相當於是帝國西部的防禦縱深和進攻的基地。
該區域物產豐盈,雖然現在看上去以畜牧業為主,輔之以開礦等工業體系,在帝國征服該區域一年後在經濟上尚還需要大利的扶持,但我當然知道在這片土地下有石油,有鎢,煤,鐵,鉛等各種重金屬和戰略金屬及工業化所需要的鐵礦石資源等,雖然在一二十年內,這片土地可能還不能對帝國的經濟形成大的幫助,但未來光是他本身的資源儲備,就足以支撐起帝國大部分工業體系,更不消説這裏對中東這個世界油庫的戰略威懾作用了。
可以想見的是未來的中東地區的局勢,一定不會如後世那樣的混亂,這也是我一開始就擬定好了的。一個安定,統一,新中國的沙特阿拉伯王國,才利於中國在未來對世界資源的控制,而要實行控制,軍事存在才是最大的保障。其他説什麼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説説什麼傳統友好什麼的,都是假的。派遣載灃去利雅得其中一項重要的行程內容。就是要與沙特商談一下在中東租用一個或兩個長期地軍事基地,保持在中東的海外駐軍的事情。從現階段來説,這對於德國方面是極有幫助的,最起碼可以威懾英國人不能肆無忌憚地對土耳其發動打擊。樂觀點來説,德國人只要從歐洲
出一定的力量到這裏來,艾倫比將軍現在所獲得的戰果和美譽都有可能化為烏有。
在阿拉伯的駐軍兩相也不求多,求的是有,一到兩個軍地陸軍部隊。加上兩到四個航空隊數十架飛機租借並建設一些機場,邊打邊建設,戰爭完了再鞏固建設個幾年,在中東這就是中華帝國的鐵拳了。而這支海外駐軍其實也並不是遠離本土,對於他們來説,千餘公里的路外,就是帝國的領土。
因應形勢走到今天,中國離完全控制亞洲其實也沒有太遠的距離了。雖然總參謀部認為這次任務絕不會輕鬆到哪裏去,從英國方面的立場來看。如果將亞非歐三洲的界處的這一戰略地區
給中國人的話,那麼就等若將整個亞洲利益拱手送上。儘管從現在來看印度還是安全地。但只要中國開始在中東有軍事存在的話,印度地失卻是早晚地事,不管是自行獨立的方式,還是中**事接管的方式。而同樣的威脅,也在埃及這一戰略國家同樣的存在。
從英國近階段跨大洲的軍事戰略調整來看,他們顯然也是重視到了這一點,艾倫比將軍在巴勒斯坦的攻勢一方面是對土耳其征服戰,並截斷德國陸上勢力向印度洋延伸的企圖。從另一方面來看,何嘗又不是他們試圖重新控制阿拉伯,並保持一個戰略上的與中國東西分割亞洲的勢態地努力。
也正是這個原因。當得知巴勒斯坦南方開始有中國人的出沒後,英國明顯加強了南方防線,約旦河河谷到地中海海濱一線,他們部署了近半的兵力並構築了相當程度的戰壕和鐵絲網防禦體系,並停止了北線對土耳其境內的攻擊,以全力應付因中國介入中東戰爭事務而出現的新局面。這當然也給了桑德斯加強他的防線的機會。這位以防守見長的將軍拒絕了德國先行派來的顧問的建議,否決了德國人提出的進攻方案。他認為既然中國人答允在中東部屬空軍以打擊英國人,那麼就應該固守防線等待中國人的空軍到達以後再提進攻的事情。而英軍將部分兵力撤往南方,雖然看上去是削弱了北部的防線,但也有可能是他們的誘敵之計,畢竟制空權在對方手裏,而已方無法對對方戰線身後的情況做有效偵察,誰知道英國人是不是真的撤到了南方,還是從埃及又重新增援了兵力?
德國人畢竟只是顧問,在無力説服這個頑固的將軍的情況下,只好等待已方的部隊到來再説。
在南方的白崇禧觀察團卻遇到了新的麻煩,在連續穿梭了兩趟利雅得和麥加之後,他終於得到了沙特國王含糊的答覆,國王給了他一支五千人的部隊,當作是被中國僱傭的軍隊,但當白崇禧在麥加見到這支的時候,才發現這支部隊只有區區一百來匹馬,在這片地方如果沒有馬匹的話,就
本沒有任何機動力,而且即使是當作步兵來用的話,這批阿拉伯人的紀律
和單兵素質,
本不堪擔負他想起到的作用。
於是他只得按下在戰場上首先建立功勳的想法,將這五千人暫時先安頓了下來在他帶來的百多人的指導下安心訓練,並在謀求沙特國王增加馬匹支援的同時,請求國內增派一些練兵的人員,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讓他的老搭檔李宗仁過來。而他在遴選了一些阿拉伯本土人氏之後,開始繼續他的聯絡阿拉伯部族的工作。
其實阿拉伯境內的事情,部族與部族之間的關係是否友好,一是看血緣關係,二就是看宗派了。有時候宗派派系的差別甚至比血緣更加重要,沙特建立的阿拉伯國家之所以沒有完全得到所有阿拉伯人支持,有些阿拉伯人甚至倒向了英國人的原因,就在於沙特是瓦哈比耶派的,並且在他立國之後,不太理智的選擇了加封自己為瓦哈比耶派的領袖的稱號,這讓他不僅推動了其他教派譬如遜尼派。什葉派的支持,而且甚至一部分瓦哈比耶派的人也因為他的自立為宗派領袖地緣故而生不滿。
這也是為什麼沙特的勢力雖然從軍事上來説是阿拉伯世界首屈一指的老大,但他的勢力始終無法有效控制北方約旦河域,以及兩河
域。甚至他的國土南方,也因為瀕臨海濱的關係,都有着不太安定的因素。宗教是團結人的利器,也是製造對抗的最有效地手段。而宗派之間的戰爭,絕無任何人道可言。正是因為如此,信仰戰爭的酷烈程度要遠遠超出利益戰爭,歷史上諸如十字軍東征,後世諸如兩個信仰相近的國家之間的邊境戰爭之類的戰爭,已經完全證明了這一點。
這兩樣給了中國強勢介入阿拉伯事務的機會,沙特成為阿拉伯世界最強的勢力,固然有他自己地因素,但中國參與這個進程也是很明顯的因素,成功越迅速地人越是懼怕失敗。沙特這個梟雄顯然也不會忘記這一點,在眼前這節骨眼地時刻。只要他一步錯。對他來説可就不只是滿盤皆落索那麼簡單了,中英兩個世界級的國家已經開始展開了在他的土地上的明爭暗奪,對他來説中國皇帝的弟弟載灃的來訪,和英國外官在他的土地上未經他的許可就直接聯絡他的子民的舉動,都在迫使他做出明確的站隊選擇,正如當年英國迫使中國明確站隊一樣。
所以,他有必要針對目前協約國集團和同盟國集團不同的形勢做出判斷,並且迅速的做出最後的選擇。他的時間不多了,因為他已經收到消息,中華帝國欽命全權特使。思郡王載灃已經在天津登船,二十天不用就能抵達利雅得了。
事實上他也在尋求着庇護國,中國,美國,英國都有可能是他的選擇,在美國礙於中國的壓力,英國還沒有明確的表態情況下,中國人率先派來了使者,隨後又是皇帝親弟。他該如何選擇,這並不是一件太難決定的事情。
只是軍事上的壓力問題,在約旦部族不可能接受歸屬於一個瓦哈比耶派王室的阿拉伯王國的條件下,白崇禧又開出了一個大膽的條件,他私人答允了支持部分部族自行建國的條件,這是與英國人差不太多的條件。英國扶持外約旦,也是支持他們建國的條件。只是做人要看長遠,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的將來,中國還是英國統治着這片地區,也就是很多部族做出這個二選題的參與條件了。
而就在9月底的時候,英軍支持着的一部分阿拉伯騎兵,突然向南進行了一個大膽的穿,襲擊了沙特派遣的邊境軍隊的營地。這次行動在夜間發生,數千
鋭的阿拉伯騎兵在月黑風高之夜,突然襲擊了
近外約旦的沙特阿拉伯王國境內伊薩維耶小鎮的一支兩萬多人的在部隊,雖然阿拉伯彎刀製造的戰果並不是那麼的驚人,但由這產生的嚴重後果,卻已經足以讓這片土地上的數方勢力都為之震驚了。
阿拉伯方面很快查明這是阿卜杜拉部族勢力的挑釁行徑,在震怒之餘,沙特很快宣佈了他將親自前往達曼港接中華帝國欽使的決定,並且高調宣佈阿拉伯王國絕不會放過復仇的努力,九百七十三名勇士的血必將以敵人十倍百倍的代價來償還。他的使節已經派往了埃及直接與英國人接觸,他已經書面要求英國放棄對阿卜杜拉部族的保護,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那麼英國就將自動的站到阿拉伯王國的對立面去。
這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正當我認為載灃可能還有一番工作要做才能實現戰略目標的時候,卻從電文中首先獲得了這樣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而是誰在幫我這樣的一個大忙呢,我無從得知,這個謎題也直到載灃回國後我才真正知曉。
英國方面對這次事件當然首先表示了中立的態度,並且分別勸喻沙特方面和阿卜杜拉方面不要將事態擴大化,並且也深深的為着這次伊薩維耶事件表示遺憾,英國遠征軍已經派遣了得力的人員去徹底調查這件事情,並且很快給阿拉伯王國方面一個明確的結果。
這顯然是不能讓沙特方面滿意的,在他們看來,英國這是在包庇罪犯,試圖拖延事件的解決。沙特在放由民間一高過一
的
憤狀態蔓延的同時。也在緊密的準備着對載灃地接待工作,他基本上已經做好決定了。
而英國方面不僅僅是受到沙特單方面的壓力而已,事實上早在之前阿卜杜拉家族已經明確的要求英國做出一直支持自己的承諾,而不是改為支持南方地瓦哈比耶派來與中國爭奪阿拉伯的控制權。英國人發現一直以來對國際政治不是那麼的阿拉伯人在這段時間明顯的提高了國際政治素養。阿卜杜拉家族似乎很擔心英國有可能因為與中國的戰略爭奪地考慮而放棄自己而改為在南方支持沙特王國。並且越來越明顯的在言辭上表現了這一點。
綜合這一階段阿卜杜拉部族的表現的考慮,英國人認為阿卜杜拉家族是在製造一起不可調和的仇恨來迫使自己加強對他們的支持。艾倫比將軍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的在辦公室裏斥罵這些狗孃養的阿拉伯人盡給自己添亂了。很顯然,這背後有着什麼人在阿卜杜拉部族中散播着一些不安定的消息。
但現在已經是勢成騎虎,英國不可能在現在立即放棄對阿卜杜拉家族地支持,如果沒有對方的支持地話。英國人甚至連在這裏生存地能力都成問題,更還要説大規模的作戰了。如果現在把阿卜杜拉家族賣給南邊的沙特以平息沙特的憤怒的話,先不考慮對方是否就此會罷休轉而投向已方,眼前就立即有如何應對土德聯軍反撲的壓力。更何況軍中還有很多埃及人,這些人的立場會不會就此支援?如果這樣做,之前的一切都將成為白費。
而將沙特放棄丟給中國人,後果同樣的可怕,如果中**隊進入中東對英軍形成與土軍配合的南北夾攻態勢的話,英軍將陷入極端艱難的環境。
面對着阿卜杜拉部族捅出來的這一個大簍子。艾倫比肺都要氣炸了。甚至他最得力的情報官勞倫斯也無法在近期就幫上什麼忙,因為他也的發現,現在那些曾經對他親切的像兄弟一樣的阿拉伯人。看他的眼光已經發生了不少的變化了。
他知道中國的伊斯蘭教信徒基本上都是瓦哈比耶派,並且他們派遣了一個與他們相似背景的軍官來到了這裏展開了與他類似的活動,但他始終都不能夠想明白,為什麼一個瓦哈比耶派的中國人能夠對遜尼派的阿卜杜拉家族產生影響呢?這一挑唆就見效,當真是充分證明了破壞遠比建設要來得容易的真理。
如果他仔細的研究過中國王朝更迭的歷史,古今的戰爭史的話,他會發現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也許情況還不會糟糕成這樣。
白崇禧只是使用了一些阿拉伯人編織了一些謠言和數倍於謠言的真實的國際情況,就製造了阿卜杜拉家族的自危心理,在這種心理下。做出什麼來都不值得奇怪。因為他們也怕,他們當然知道沙特有着統一阿拉伯的野心,現在有英國支持可以立國,將來如果當真像言説的那樣英國轉而支持沙特了,自己難道還能有好下場嗎?而且,那些
言
本也未必全是假話。
在這次伊薩維耶事件之後,白崇禧終於成功的繞過了怎樣爭取阿卜杜拉家族到已方陣營來的坎,因為現在看起來他在陣營外,反而比加入進來的效果要好。如果他們進來的話,那麼如何調和遜尼派和瓦哈比耶派的矛盾就將成為已方的一大難題。
於是在新情況發生之後,我立即給在新加坡靠航的載灃發去電報,給他一個新的權限,也就是可以給沙特允許一個新的,誘人的條件,也就是中國將支持他在中東建立一個統一阿拉伯世界的沙特王國。他將成為阿拉伯世界的王!
而英國方面在一來二去的與沙特方面的不算融洽的外接觸後,也正式決定在兩個不可調和的勢力中徹底放棄了沙特,他們將立足於約旦,全力幫助阿卜杜拉家族。
這種利用宗派信仰的衝突來實現戰略目的的方法,讓我大開眼界,也只有白崇禧這個篤信伊斯蘭教的信徒,才能從看上去差不多,大家都信真主安拉的各種派別中找出他們的利益衝突點並利用它,這也證明了我一貫以來一直派遣伊斯蘭教信仰背景的軍政官員前往中東的正確。慢慢的我也從白的往來文書中瞭解到,瓦哈比耶派本身就是遜尼派的一個分支,只是幾條教義理解上的分歧和行事方式上的差異,便可能在
積月累中逐漸形成血海深仇,這與基督教和天主教等教派的分裂何其相似!宗教這種東西,果然比什麼都殘酷。
在俄羅斯,這種教派的衝突也以另一種形式開始展開,聖彼得堡的領袖們不堪忍受新近改名為鐵人的朱加施維裏同志的攻擊,也自覺不自覺的將鐵人同志和自己劃分了兩個不同的陣營,在聖彼得堡慢慢形成了一種温和的對朱派的攻擊行動,當然仍然停留在言語攻擊的階段,雖然後來托洛茨基同志很後悔這時候為什麼沒有對這樣的反革命分子趕盡殺絕,但是事實上他也知道,世上是沒有後悔藥賣的。他當然現在也想不到風水會輪轉,一段時間以後朱派將成為正確路線,在他眼裏頗有些教條主義的鐵人同志將以鐵的手段去革命的同時,也將以鐵的手段對付他們這些託派反革命分子。
在德國境內勞動之餘忙着演講和發動勞工的鐵人同志,也沒有妄言在理論層面上對聖彼得堡那幫傢伙發動反擊,小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傾向等新詞彙不住的在他掌握的勞工報上得以出現,並逐漸將他們高層之間的爭吵公開化了。
事實上這也有利於事情的發展,張作霖對這種現象採取了默許的態度,並不時的空接見鐵人同志,以一個同情者的角
滿足一些鐵人同志提出的要求,諸如減少勞動時間,改善伙食的取悦勞工的條件。在德國方面軍事情況轉好,戰俘數量增多的時候,他甚至直接向鐵人同志提供了接受軍事訓練的機會。
遠在德國的他自從大戰開始後就沒有回過國,雖然知道這一階段的工作對於自己未來的仕途十分的重要,但在撐了一年多後,他還是向國內寫了一封信請求調回國內。我當然不能同意,在那邊的事務他完成的最好,一時之間找誰去換他呢?於是在我的安排下,陸軍部輾轉將他的家屬安排到了德國一家團聚。
1913年10月25,中華帝國欽命全權特使,思郡王載灃乘坐的海軍戰艦安全抵達達曼港,沙特國王親自到港
接。
同一天,北京舉行了一個盛大的集體婚禮,在京各軍事部門的年輕軍官共五百人與皇室的三對新人一起接受了我親自到場的祝福,在婚禮上我牽着溥夏和宋美齡的手,正式宣佈溥夏為中華帝國太子。
1913年10月30,載灃與沙特在利雅得聯合簽署了利雅得宣言以及一攬子軍政合作條款。中東局勢正式翻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