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醇王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與翁同龢談了一下午,看了看書房內的西洋鍾,已是下午三點了。翁同龢退去後,我一個人在書房呆了一陣,想着千頭萬緒從何處理起才好。

以前曾與朋友爭論過光緒朝變法的事情,朋友都認為如果袁世凱不背叛光緒,中國將會走上一條光輝的道路。這個觀點我是部分贊同的,因為我覺得戊戌變法走的是一條比較正確的道路。君主立憲,也比較適合當時中國人的皇權思想。但是細細想來,如果袁世凱不背叛,就真的會變法成功嗎?

未必吧?在我看來,那是幼稚的歷史觀,從後來袁世凱的舉動來看,他是個野心的人,如果按照譚嗣同的設想,袁世凱兵圍慈禧,蕩除頑固守舊勢力後,他的地位又豈是康有為梁啓超之輩可以控制的?接下來的不會太長時間裏,袁世凱肯定會攫取大權,然後光緒禪位,中國,還不是要走上那個洪憲皇朝?然後接下來護法戰爭什麼的…繼續上演。

固然一些偶然的因素會改變歷史的軌跡,但是,改變不了方向吧。我這樣想着,深深嘆了口氣。如果北洋水師擊敗本艦隊,如果八國聯軍被盡殲在京津之間…這樣的如果還有很多很多。但是那樣,國家就能夠一下子強大嗎?不能。就像我常説的那樣,人生是單向的,歷史同樣如此。

眼前我就有這樣的改變國家命運的機會,又從何處入手呢?短短的半小時時間內,我給自己定下了三步走的目標。第一步,站穩腳跟,培植起自己的帝黨勢力,削弱後黨勢力;第二步,誅慈禧。絕對不能讓她活那麼久,那是中國最大的災難;而第三步呢,就是強國強軍,改變這晚清的世界弱國形象。

這三步,哪步都不容易,而且,也不是順序進行的,完全可以同時進行。我想了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最親近的,莫過於我的“親生父親”

醇親王奕譞了,而現在,正有一個機會,醇親王看上去身體很是不好…當晚仍是在鍾粹宮皇后那裏過夜,畢竟隆裕是我來這裏後的第一個女人,珍妃什麼的我又沒見過,對隆裕也沒那麼討厭,更況且,討好她對我的地位有百益而無一害,果然我連去兩,她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對於我來説,北京是個陌生的地方,第二天下午,在以去各親王府籌款並探望生病的六王七王的名義下,得到慈禧的許可後,我坐了約半小時的車,才來到了醇親王府第。

天子親臨,自不是小事,早早得到消息的醇親王一家早早在門口候,當我下車時,面前已是跪的黑壓壓的一片。我連忙扶起當先的醇親王奕譞及王妃,讓大家都起來。在初夏的陽光下,奕譞的額頭盈滿一層細細的汗珠。

進了王府,別有天,這王府當真是極大,風景也是極好,假山碎石,小湖楊柳,都是別緻風情。

進了那名叫退省齋的書房,正看見那副著名的對子: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如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我凝望這副聯良久,想起歷史上這一家的繁華盛衰,不僅唏噓不已。

書案上放着一枚欹器,朕着一方宣紙,上寫六個大字:滿招損,謙受益。我立在當中,良久無話可説。這個從人角度來説很是可敬,也很是可憐的老人,就要去了。(欹器,一種巧器,只有裝一半水的時候才能保持平衡,如果滿的或者空的,就會歪倒。)“皇上…奴才奕譞不值得皇上冒此風險…”奕譞凝視着我,略略顫抖着説道。

“阿瑪,兒子此次來探視阿瑪,是老佛爺恩准了的。聽説阿瑪您身體不好,老佛爺很是擔心呢,特地叫兒子來看看。”我寬他説道。看來他還不知道自己壽限將近。

奕譞笑了笑道:“奴才身子硬朗着呢,多謝皇上和老佛爺垂念。”

“都説了,這就我們父子兩人,別叫我皇上了,兒子聽着難過。”我想着自己的遭遇,配合語調,眼睛頓時紅了。

“唉…”奕譞只嘆了口氣,低着頭沒有説話。良久才像下了決心似的抬頭道:“皇帝做的不快活嗎?”我點了點頭,無限落寞地説道:“朕…這也叫皇帝嗎?”奕譞咬了咬嘴説道:“早知如此,就該不讓你進宮;我奕譞自己的孩子自己養…讓你進了宮,我就不該辭了那些實缺,領侍衞內大臣,御前侍衞內大臣,這些缺要是我還都管着,也許孩兒這皇帝做的還有滋味些…”

“阿瑪…”奕譞搖了搖手,繼續説道:“兒啊,你父親這一生,得也是自這謹慎得;可失…失卻父子天倫,失卻雄心壯志,卻也是失之於這個謹慎啊!”

“阿瑪…”我輕輕將他扶到椅子上坐下。跪下道:“阿瑪,孩兒不孝,不能膝下盡孝,卻叫阿瑪擔憂…”

“別這麼説,快起來,你是皇帝,若是讓人看見。我們全家都要遭殃!”奕譞左右看了看,將我扶起,臉卻也變得堅毅起來,獰聲説道:“誰要是阻着我兒子,我奕譞也不是好惹的!載漪,剛毅這樣的鼠輩,也敢做非分之想!”見我不解的樣子,奕譞解釋道:“你額娘上次去宮裏為我解釋修園子工程上的事,誰知道太后竟然當着你額孃的面誇耀瑞貝勒的兒子溥俊有天子氣象,孝順平和,若我兒無嗣的話,可入繼大統。後來在宮裏碰到那孩子,果然甚得太后歡心。前兩天太后還説要加載漪郡王爵呢。當就有剛毅和榮祿逢,要給載漪加爵。兒子啊,我想這裏面恐怕有兩層意思,一是給我們個警告,二來,怕是要你多多親近皇后,早有個子嗣,也好斷了那些鼠輩的念想。兒子,為了你自己,也為了這個家,你就多親近親近那個那拉氏吧。”我聽着他的分析,覺得大有道理,點點頭道:“阿瑪放心,兒子這兩都宿在鍾粹宮,皇后看上去高興不少。”心下暗呼僥倖,我來這裏來的還真是時候,難怪光緒會獨自在瀛台沉思半,原來不是為了修園子的事情,而是為着皇位不穩的緣故啊。

我踱了兩步,搖頭説道:“當下當務之急,是把修園子的事情儘速好,翁師傅也是這麼説,他指望着老佛爺後能安心在那頤養天年呢。唉,照朕看,可沒那麼簡單。”

“哼,她能頤養天年?前朝同治…她的親生兒子都那樣…何況…咳咳…”一陣劇烈的咳嗽打斷他的説話,我連忙給他順着背,端來茶水讓他喝了一口。

奕譞緩了一陣,繼續説道:“但願…如翁師傅所説吧。不過皇帝,翁同龢這個人,沒有他表現的那樣忠,此人後必是禍害,老六也跟我一個看法,皇帝你可要留點神。”我當然知道,這個翁師傅私心極重,防是要防的,不過卻不是現在,想起剛才奕譞提起的榮祿,心念一動,戊戌變法可不就是毀在他手上嘛。於是隨口問道:“阿瑪,剛剛您説的那個榮祿,是什麼職務?”

“嘿,他哪有什麼職務?當年靠跟着老六搞肅順他們一夥得了老六的賞識,當了幾年總管內務府大臣,後來因為錢銀上的事情犯了事,又不知怎麼得罪了李蓮英,忤逆了太后,自光緒五年起就一直賦閒在家,最近正好西安將軍出缺,他受了江蘇巡撫剛毅的指使,跳出來想謀這個缺罷了。小人一個而已,不過皇上您可不能不防。”説話間奕譞一直咳嗽,我不忍再讓他多説話,便點了點頭讓他多多休息。修園子的銀子已經由翁同龢去辦了,不用煩憂。便叫人讓他安歇,自己則留在書房,召來自己的弟弟…醇親王世子載灃。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