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咳咳…不知道恢復一一更的狀態,大家應該會習慣吧…似乎有點扛不住了…

在秦川城牆,衞三一腳踏上牆跺上,放眼望去,四野裏一片蒼茫,踢了踢牆跺上的石粒,衞三回頭對裨將問道“城中兵馬整頓可已妥當了!?”如今的衞三,早便不是衞家的那個卑賤的奴僕,從衞寧准許他從軍開始,大小諸功不斷,便已經爬到了雁門都尉的官階。

衞寧曾經要讓他迴歸本姓,卻被衞三毫不猶豫的拒絕,依舊使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字符號,一是為了對衞家的忠誠,二便是為了緬懷曾經戰死在黃巾手中的兄弟。

談及忠義,衞三卻是這個時代真正當得衞寧讚揚的人之一了。而這個亂世中,衞寧也不知道,到底會有多少本可能有機會綻放光芒的人,埋葬在亂世的屍山中,又或是埋送中世家大族權利階層這道天塹之上。

裨將得到衞三的詢問,當即出聲恭敬道“毋丘將軍如今正在盤點秦川百姓,收捕舊地官吏及潛逃守軍…當不了多少時間…”

“也罷…奉公子軍令,如今便還剩天水一城,我軍便稍在城中休整一番吧!”衞三點了點頭,迴轉身來,這才領了部曲下得城牆,回頭想了想,又道“我使你差人暗中潛入天水,可曾辦妥!

“將軍放心。有衞五先生親自調度地探子,該不會出何差錯!”裨將又小心翼翼的接口回報道“不過…將軍此前不是説衞侯屬意金城麼?怎會又是攻打天水…?”

“既然是老五訓練的人…我自然是放心!”衞三點了點頭,微微一笑,眼中卻是閃過一絲凜冽。隱隱然便有上將之威勢“呵呵,有些事情,可不需多問為好!便看那姜能否知我衞侯善意了…若不長眼,哼…!”天水功曹姜是衞寧點名拉攏的,事實上,早前衞寧確是本意是攻打韓遂金城老窩。卻臨時改變主意。讓衞三轉道南下,從當初迫韓遂內戰,而轉而進行徹底的殲滅,實際上,也正是因為徐榮,趙雲地活躍太過出了。

衞三雖不知道那個姜到底有什麼本事值得自家公子重視,但卻也不敢不聽吩咐,如今攻克秦川,全軍暫時休整。卻也是為了給派遣信使暗中入城,與姜一些考慮的時

心中已經做好打算,倘若姜能夠棄暗投明便也就罷了。如若不從,衞三便只能強攻了。破北地,克安定,陷秦川,三城攻伐,勢如破竹無往不利,卻也給了衞三充足的信心。這三城的守備力量卻是異常虛弱,除去了北地本身是屬於李催治下。李催既死。大軍所過,自然是望風而降。而安定秦川的陷落,卻終究是因為韓遂兵馬大多被牽扯在了長安,咸陽一帶,三萬雄軍所過,兩城皆不過一兩千兵馬,又能有什麼作為?

秉持衞寧的吩咐,大軍一路征討皆少與羌氐之民爭執,而多派探子細作潛入涼州,如武威,金城,隴右等郡,煽動軍民,反抗韓馬。

效果雖然還不出眾,但衞三知道,只要自己能夠將整個涼東防線建立起來,使得韓遂不能西歸,那麼涼州的騷亂,便會噴井爆開來。

涼州越亂,便對河東越有利,後夾大軍西征,便可逐個擊破,吃下整個涼州。看破了這一點,衞三自然也是興奮地渾身血賁張,若河東取下涼州,他與毋丘興地大功,也必然是萬萬不會被抹殺掉的。

“將軍!毋丘將軍差小人,請將軍前去商議大事,有河東來使!”不及衞三走下城牆,便見一毋丘興的親兵滿頭大汗而來,高聲呼道。

“哦?河東來使!?”衞三眉頭一挑,驚疑道“莫非又有公子軍令!?”衞三自然是不敢怠慢,對左右吩咐,讓其加固城牆守備不可鬆懈後,便下來城牆從近衞手中接過馬繮,跨上前去,一馬絕塵向着秦川郡守府而去。

大軍攻下城池,街道早便戒嚴,是以衞三縱馬馳騁,卻也不必擔憂擾民傷及他人,一路飛馳,很快便到了秦川郡守府內。

踏入大廳,衞三微微一愣,驚訝口而出,道“司馬先生!竟會是你親來?莫非衞侯有大事吩咐!?”來人一身青衫,老沉和善,在河東集團中也多是以忠厚而聞名,便正是司馬朗了。

司馬朗自從投奔為衞寧侯,先被聘為府中書攥,而後又加任從事官,郡中別駕吏,皆因才能很快便躋身了河東高層。也正是如此,衞三看得是司馬朗這個在河東軍中有重要地位的人親自前來,卻是真正驚訝非常。

這可是戰地前線,還有深入敵後孤軍之險,心籌衞寧便是肯定有什麼大事情前來宣傳了。

衞三出身乃是衞寧家奴身份,雖然憑藉本事爬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但暗地裏,卻還是有不少人不屑,即便是司馬朗這個忠厚之人,雖談不上與其餘人對衞三暗中蔑視,但也談不上有多尊重。

終究衞三是衞寧的心腹,司馬朗笑了笑,道“本官受衞侯所託,自然是有緊急之事了!”這個時候毋丘興看司馬朗打了一個眼神,會意的屏退了所有人,大堂中,便只剩下衞三,司馬朗,毋丘興三人。

這個時候司馬朗終於才從袖口中摸出一卷黃絹,上面鎦金鑲龍紋,這文告的身份不言而喻了。

司馬朗看着兩人疑惑地眼神。微微一笑道“我此來,正是為了宣讀此詔。衞侯親自入宮求得此聖旨,便命我親自前來了…”説道此處,司馬朗話風一轉。道“還請兩位將軍送我入天水城中,宣讀此詔!”衞三憋不住,便是口而出“莫非是公子求詔封賞那天水姜?”毋丘興顯然不知道衞三所説的姜何人,司馬朗看了看他疑惑地眼神,卻是心中微動。衞三能夠知道他不過也是臨命才知道的東西。那麼在衞寧身邊的地位卻遠非區區一個家僕可以比擬地了。

司馬朗雖然在河東集團中是一忠厚君子形象,但並不代表他不懂察言觀,當即便一改適才對衞三的冷淡,笑道“衞將軍所言甚是…不過此詔也並非是為了你區區一人而來,卻是為了整個涼州而宣!呵呵!”毋丘興自然知道自己還沒有徹底被容納進河東高層,這一戰實際上也是衞寧對他的考驗,衞三出身衞寧近侍,知道的東西比他多也當是理所當然。自然也不會有所嫉妒。

當即笑了笑,毋丘興便道“以末將所觀…衞侯之意。恐怕是為賞一人,而使其餘翹以盼吧…”司馬朗微微一愣,看着毋丘興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讚賞,能短時間內邊能察覺出衞寧的計劃,卻是有些本事,若此戰勝利後,以衞寧賞罰分明,毋丘興能夠上位。那是必然的事情了。

司馬朗不暗歎。此來一趟,卻是驚喜連連了。

“毋丘將軍所言不錯。此詔衞侯所求,加封姜為天水太守。若受皇命,便是將天水拱手讓與我軍,若不受皇命,則大軍便殺雞儆猴,以鎮涼州其餘諸郡!所以…是接是授,皆需兩位將軍從旁協助了!”司馬朗微微一笑道。

“這好辦!我本來便派遣了老五暗探潛入天水,原本是等候那姜答覆再做定論,如今既然先生有聖旨在手,大可即刻兵南下!”衞三兩拳相握,高聲道。

“唔…我軍連破三城,已經頗為疲倦了,若不稍加休整,恐軍有怨言…”毋丘興卻不似衞三那般動,雖然衞三為主將,但衞寧卻也知道衞三子,授了毋丘興勸諫之權。

“原本可是如此…不過如今貴在神,若拖拖拉拉,被那韓遂反應過來了,卻是為時晚矣…”衞三搖了搖頭,道“如今聖旨在手,便該奉公子令,全軍雖疲憊,我可挑選軍中鋭之士,先行護住司馬別駕南下,毋丘將軍可引後軍緩緩趕來!”

“…那便如此吧!”毋丘興轉**一想,也是如此,倘若秦潰兵南下稟報了韓遂,讓他看出端倪,搶在河東軍前回援,那便是對衞寧計劃功虧一簣了。

司馬朗不懂軍事,也不答話,等兩人計較商議已定,這才微微一笑道“只等衞侯平定涼州,兩位將軍便是記了功了!”衞三與毋丘興相視一下,樂呵呵地接受了司馬朗地恭喜。為武將者,哪個不願意能夠幹下一番功業,比起河東軍赫赫有名地黃忠,典韋,趙雲,徐榮等人皆在雍州那打着仗來,他們兩個還未揚名的卻同樣深入涼州這塊絲毫不比雍州小地土地。若論起功勞來,那羣大蟲吃下了雍州,而他們兩個不提徹底併了涼州,但少不得也是大功一件了。

兩人計較了一番,當即便從軍中選取體力還有多餘的鋭之士,赫然還有八千之數,可見邊軍戰力確是遠比中原軍隊強悍了許多。

衞三親自領兵,便讓毋丘興並剩餘兩萬人馬,休整一隨後趕來。便兀自護送着司馬朗攜聖旨南下天水,宣召去了。

卻説韓遂領兵到得咸陽,也有兩。本是坐定要等馬騰和衞寧拼個你死我活再出來撿便宜,在他看來,就算馬騰兵馬不過萬人,也可以依託長安堅城,讓衞寧大軍損失慘重。

而對面早早便駐守地河東張燕兵馬。卻是讓韓遂一陣驚喜,在他看來對方不過萬人,一他數倍於張燕的兵力又並上涼州勇士的武勇,擊破對方也沒有什麼難度。張燕的阻截,卻反而給了韓遂回絕援救長安地藉口。

於是。韓遂便讓兵馬小心防範渭水對岸地河東軍偷襲,自己便樂得清閒。

但,終究是馬騰的一封書信讓他改變了心意。

這一封暗中偷過對方封鎖而來地信,分明便有了馬騰臣服的意思。

斟酌了再三,韓遂自躊自己壓兵不進,不正是為了圖謀馬騰的實力麼?事實上,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願意就這樣讓馬騰麾下的涼州兵就這樣死在河東軍手中。馬家軍的戰力。確是讓他垂涎已久,既然馬騰已經有了明確地臣服之意,那麼韓遂地主意便霎時改變了,以他對馬騰的瞭解,説出地話,便決然不會撕開,更別提,經過了與河東軍地數次大敗,馬騰實力急削弱。他韓遂已經完全佔據了主導地位。

既然已經將馬家軍視作自己的臠,韓遂自然也決然不會願意讓他們就這般死在長安城中了。

當即便調兵馬攻打對面地張燕行營,以救援長安可這一打。才讓他知道,為什麼在他印象中生猛無比的馬家軍竟然也連連在河東軍手中吃了無數大虧。

對面的那支軍隊,顯然不是河東軍最強橫的部隊,卻依舊和他麾下地兵馬打得難解難分,即便他這支軍隊也並不是涼州軍的最強,卻也足夠讓他心驚膽戰了。

再加上,他要救援長安,那便必然要度過渭水。可正是如此。半渡而擊的道理誰都能懂,河東軍幾乎夜緊盯着渭水。只要他地兵馬會出現,必然伴隨無數火雨星,還沒過河,便死傷大半。即便能夠有少量兵馬搶過河岸,也被無數河東兵蜂擁而殺,或趕回河中,或砍做泥。

這便讓韓遂的臉非常難看了,事實上,他卻也從沒想過關東地區的兵馬竟然也能如此強橫?原本以為馬騰幾次戰敗都不過是因為馬輕敵而緣故,但一想到他短短一內強渡數次,接近三千兵馬的傷亡才知道,輕敵,何嘗也不是他?

對面不過區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賊老大,便將他擋在了渭水河畔,那若是換作如徐榮這般的沙場名將前來指揮,是不是自己的傷亡便要劇增數倍了?

可隨着時間越焦急,又一道馬騰的密信送來,讓韓遂看到了希望。

正如信中所説,若馬騰從長安背後偷襲,兩面夾擊,致使張燕兵馬混亂不堪,若能渡過渭水,韓遂便有絕對信心將對方擊潰。

兩軍約定時妥當,韓遂便只佯攻引對方注意力,只要對方打擊力度稍猛,便退回河畔。事實上後軍卻是休整養蓄鋭,等候即將到來地渡河大戰。

他卻不知道,他和馬騰自以為得計,卻早被另外兩人窺破虛實。

實際上,在前後兩撥令馬也是悄然潛入張燕大營以及暗中潛伏地韓暹處。

所謀者,不單單是長安馬騰,同樣也將他韓遂囊括了進來。

得到了馬騰軍令,成陽是夜便領軍偷偷潛出了長安西門,沿路而行,並未見有河東暗探,心中稍安。

他自然知道,自己這次領兵出戰,職責重大,不敢怠慢,搶在約定時之前,喝令麾下兩千兵馬加快趕路。好在是早便養蓄鋭多久,從長安到渭水河畔,不過三十里路程而已,若足狂奔,即便損失點體力,也能在敵後等待落這段時間加以修養。

連續奔馳了二十餘里,便快要近渭水之東河東兵馬紮營處,沿路依舊沒有絲毫探馬遊走,成陽自是輕鬆了許多。

本是下令讓全軍休息,等待天黑,便要劫營。大軍一聲令下,便尋了隱秘處安營紮寨,籌備飽餐果腹。

卻正當人人疲憊不堪,神鬆弛的瞬間。

這裏才有一個真正地獵人,等候近半個月的時間,張開了手中的強弓,瞄準他的獵物。

這自然便是徐榮早便佈置留下的韓暹三千兵馬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