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就這樣解釋夠了嗎?”
“縣委也提倡過要多施農家肥,多種綠肥。”
“為什麼越提倡越少了?據調查,過去全縣每年有幾千畝綠肥,現在只剩下不到一百畝了。”李向南指了指廣大河川稻田“最本原因在什麼地方呢?”人羣寂靜。
“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只顧當年和眼下兩三年的增產效益,耗盡地力,不考慮長遠的土壤改良,用個科學術語來説,這叫對土地掠奪式的經營。是不是?”李向南嚴肅地掃視着每一個人“這樣重要的農業動態為什麼沒引起我們重視呢?它是由什麼深刻的原因造成的呢?
…
絕大多數同志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這就是我們的失職。”他語氣很重地停頓了一下“只有一個同志例外。”他的目光落在小胡身上,小胡兀立在那兒。
“那就是小衚衕志。”李向南説“他在一個關於卧龍莊的調查報告中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且很尖鋭地指出,這是由農民對土地使用權的長期、穩定
持懷疑的結果。大家可以想想,如果這塊地三年以後就不歸你種了,你還會考慮長遠的土壤改良嗎?不都要搞耗盡地力的掠奪式經營嗎?這就是農民的心理,這就是問題的實質。”稍頃,他目光和藹地瞧着小胡“小胡,你還願意再談談嗎?”小胡沒説話,臉上卻
出一副
本不買賬的神情。他
到李向南是轉而想拉他了。收拾不動他,硬的不成來軟的了。
“小胡還是談談吧?”李向南説道。
小胡依然沉默不語,只是略垂下眼,用眼簾擋避李向南的目光。
他的緘默等於給了李向南一個難堪,李向南自然明白。一剎那,他有些懷疑起自己要爭取小胡的決心來。但他立刻微微頷首出一笑。不管小胡如何當眾難堪自己,也不管自己實際上多麼不喜歡這個心狹量窄的年輕人,他都要按自己既定的方針辦。能爭取一分就爭取一分,哪怕先動搖一下他的立場也好。小胡的才智在整個古陵都是難能可貴的。得之,是一臂,失之,是一敵。他把目光移向大家:“小胡不願談,我談談吧。小胡可能覺得我這個縣委書記這樣做是為了拉他,”他看看小胡“坦率説吧,我是要拉你。”他堅定地説道,面向大家“我很欣賞小胡在他的調查報告中表現出的思想,很欣賞他觀察問題的方法。這也是我決定把小衚衕志留在政策研究室的原因。”小胡的臉一下漲紅了。他對這種以“工作需要”為由排斥異己的官樣文章太
悉了。從他離開人來人往、電話不斷的縣委辦公室,踏進空蕩冷落的政研室起,他就明顯地
到了自己的被排斥。
“少來這一套吧。”他冷冷憋出一句。
“你——,還像個樣子嗎?”胡凡在一旁指着他大聲訓斥道。
“這不是在家裏,你少管那麼多。”父親的當眾喝斥使小胡悻惱了。
李向南責備地看着小胡,長出了一口氣:“你很快就會知道,你這樣説是不應該的。”接着,他又轉向常委們“同志們,古陵縣的幾千畝綠肥消失了。在這個人人忽略的平常現象後面,小衚衕志看到了農民對待土地的態度和心理這樣的本質。這是農民和土地的關係問題,中國頭等的大問題了。
“人們都靜靜地聽着。”小胡的發現,我以為起碼有兩個重大意義。第一,它關係到中國十五億畝耕地的發展前途。十億人的吃穿,主要都在這十五億畝上了。子孫的命運,民族的興衰。大家想過嗎?
“李向南停頓住,緩緩掃視着眾人,”現在,我們雖然儘量保持土地的包種分配情況的穩定,但農民也還是怕變動。而實際上,隨着農業的發展,農村家庭人口和勞力情況變化的累積,土地的包種分配情況也不可能永遠不變。農民不願意對土地進行長期投資建設也是必然的。關鍵是我們必須制定一系列政策來鼓勵農民進行長期
土壤改良。我們就是要以小胡的發現為基礎,開始一項決定十五億畝耕地發展前途的政策研究。這是小衚衕志的第一個貢獻。
“他有力地結束了第一點分析,停頓一下,又開始往下講:“第二個意義也許更大一些。它提出了新形勢下我們的領導必須有的戰略眼光和政策眼光。每個同志都必須具備這樣的政策眼光。希望大家能在這兩天的下鄉中統一思想。”常委們到了他嚴肅目光的壓力,特別是龍金生。他垂着眼皮,兩眼盯着腳尖使勁地
着煙,竭力想理清從黃莊水庫就開始受到震動的思想。
劉貌合上筆記本,對大家説明道:“小胡的調查報告,李向南早幾天就給了我,很不錯。已經發往報社了。報社昨天來信,準備很快刊登。”小胡意外地抬起眼。
“向南還以古陵縣委的名義寫了一段按語,題目是‘胡小光從農民不種綠肥中看到了什麼’,就是他剛才講的那些意思。”他轉頭看着小胡“你的某些措詞不妥之處,向南都做了修改。”小胡抱着胳膊兀立着,被剛才的敵意凝凍住的姿態還繃着沒變,但眼睛卻在鏡片後面微微眨動着。
李向南的目光移向了他:“小胡,我這可不單是為了拉你。”他在風趣中透出責備,然後向大家説道“我這個芝麻官有一點可以坦率告訴大家,我準備用三五年時間把古陵搞成在全國打頭的縣。大家可以替我想想,除了調動一切人才,我還有別的辦法嗎?説我搞北京幫,”他轉頭看着身旁的康樂“就憑你我二人,那不是自取垮台嗎?”康樂笑了。
“小胡,坦率説吧,”李向南又把目光轉向小胡“最初把你調到政策研究室,我還沒有看到你的調查報告,那是後來在舊文件堆裏翻到的;當時出於兩個考慮:一個,我要把身邊的縣委辦公室首先搞成個幹的機構。我看你和康樂在一起人浮於事,互相扯皮,所以決定調走你,給康樂騰開手腳。在聯絡幹部、團結上下,還有組織會議、靈活應變等方面,康樂比你擅長些。是不是?”李向南放低聲音説,習慣地停了一下,又道“第二個考慮,我當初就想加強一下政研室。一個縣的政研室成了個無人問津的冷衙門,這太不正常了。當然,具體怎麼加強,當時我還沒設想成
。這兩點就是我調動你的初衷。你有意見,鬧情緒,可以理解,年輕人不願意到冷衙門閒起來。可你那種態度也有那麼點不像話吧?”李向南寬和地一笑,戛然而止了。
人羣很靜。遠遠傳來河灘對面的吆喝聲,還有不遠處那羣農民中姑娘隱約的講話聲。李向南把目光投向大家:“常委同志們都在,我有幾點提議。”他説“第一,加強政策研究室。把它真正建設成一個把握動態、研究政策的機構,要在全縣範圍集中為數不多的優秀人才,要提高研究室的規格,擴大它的權限,給予它廣泛活動的範圍。它應該列席常委會,在決策方面有更大的發言權。縣委需要這樣一個高效率的參謀部。”人們,包括小胡都被他的話引住了。
“第二,依靠這個機構,我們不僅要對古陵縣的政策問題做出迅速反應和研究,而且,從此出發,應該對全國範圍內的政策研究做出我們的貢獻。我相信古陵會出很多經驗的。同志們相信嗎?”人們既活躍又有些拘謹地笑了。
“第三點,這個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我和常委幾位同志已經換過意見,提議由小衚衕志擔任,原來政研室的主任老周同志年紀大了,有病,我和他談過了,他自動提出了退休。至於為什麼安排小衚衕志擔任這個工作,很簡單:他勝任。當然,”他把目光温和地投向小胡“這有個前提,那就是小胡願意留在我們古陵縣工作囉。從我個人來説,我希望你能這樣獨當一面,幹出些實際成績來。”小胡還是低着頭,看不見他的眼睛。
“好,我們先告一段落,去那兒看看吧。讓小胡慢慢考慮,常委同志們也還可以再醖釀醖釀。”李向南揮了一下手,説道。
考慮什麼呢?小胡隨着人們踏着濕漉漉的小草在稻田間的小路上走着,一簇簇剛不久的秧苗在陽光下
綠透亮,稻田裏的水鏡子一樣照出他的臉。留不留在古陵,現在是個不用考慮就已朦朧看到結果的事情了。那個結果,雖然他的自尊心現在絕對不願承認,但是他直
道,那是自己最終不會違抗的。
那他還考慮什麼呢?他想考慮一下自己與李向南的關係?
李向南來古陵是有宏圖大略的,這他看得太明白了。他早就承認李向南乾得很漂亮。天下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專門在他嫉妒的人身上尋找不如自己的地方來和自己比較,以安自己;另一種人是專門在他嫉妒的人身上尋找比自己強的地方來與自己比較,不斷地苦惱自己。小胡就是後一種人。他不斷地發現着李向南高於他的政治才能,增加着嫉妒的折磨。可是此刻,很奇怪,他心中幾乎
覺不到對李向南的妒嫉。是因為敵視情緒的消除?不是。他知道,嫉妒能產生敵視,但嫉妒也常常在毫無敵視的關係中產生。那是因為什麼呢?他想不清楚。他只
覺到李向南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發生了一些變化:他開始把他看成縣委書記而不是一個與自己同齡的青年了。他現在完全承認了:李向南遠比自己成
得多。可為什麼看清了相互間的差距,嫉妒反而沒有了呢?他不知道,嫉妒恰恰是在一定的間距內發生的,間距拉開了,嫉妒便消失了。就像一般人從不嫉妒偉人,尤其不嫉妒去世的偉人一樣。人只是嫉妒自己能夠嫉妒的人。那他和李向南的關係還有什麼可考慮的呢?
來到了那羣農民前。姑娘講話停止了,眼睛亮閃閃地看着宋安生領來的這羣人。
“這是縣委李書記,這是縣委常委的領導們,來看看咱們。”宋安生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