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掙扎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今的現代詩詩壇正走向滅亡,它如同一個溺水者在做最後的掙扎。我們深知,任何一種事物都要退出歷史的舞台,詩歌也不例外,但做為詩歌愛好者,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它漸漸的淹沒,除了痛心疾首別無他法。

現代詩歌詩歌的到了今天行將就木了,不過這是歷史的必然。試想,唐詩宋詞哪一個沒有領導風騷數百年,如今卻成歷史的遺蹟僅供後人憑弔。有人説,我太過悲歡。我説,我是清醒者。鮮花再好也會枯萎的,它不會因為我們的戀戀不捨就可以違反自然的規律。

我認為現代詩歌的滅亡與當今社會息息相關。當今的社會物慾橫,人們只重視物質上的享樂。詩歌則是神層次上的享受,它又獨自高雅不肯媚俗,這必定將被人們所拋棄。大家都可以看,當今什麼樣文學最紅——通俗的甚至庸俗的文字最受歡,因為它們合了大眾的口味。於是,有的人就抓住人們的獵奇心裏惡搞名人名著,有的人抓住了人的動物生理需要寫低級趣味,有的人抓住了當今私生活的亂象寫紅杏出牆,寫商場爭名逐利爾虞我詐。詩歌不能向這種方向發展,我們寧可讓它滅亡也不能看着它墮落。另外,當今的生活是快節奏的,詩歌本無法適應這種現實。詩歌的美是要人細細品味的,給人以靈魂的淨化。詩歌永遠不可能成為快餐文化,因為它是滿漢全席,我們就是看着盛宴成為冷菜涼羹也不讓它成為毫無營養的垃圾食品。總之,詩歌在當今社會已沒有生存的土壤,人們早已棄若敝屣。

詩歌的滅亡與它自身的發展有關。現在很多詩歌都在追求個化,自我化,但很多已經偏離了詩歌的軌道。有的詩就象是天馬行空,讓人云山霧罩;有的詩就象猜謎,讓人匪夷所思;有的詩太過口語化,語言失去了簡潔,讓人生厭;有的詩寫的沒有內容和形式上的美本就不算是詩。創新是詩歌的生命,可這樣的創新是在摧殘生命。還是讓詩歌死亡吧,我寧可看着它的滅亡,也不願看到它的自殘。

詩歌滅亡就滅亡吧。我們不要學萬提斯筆下的唐詰珂德,緊抱着歷史的殘餘不放,成為千年的笑柄。面對即將淹沒於歷史洪中的現代詩歌,我清醒的知道,詩歌愛好者的努力不過是蜀犬吠而已,但我們還是要做最後的掙扎者,因為我們嚮往生命的彩。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