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英德角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歷史上的德國航空發動機的前期開發並不順利。德國空軍主力bf109和he112在進行原型開發時,軍方居然無法提供合格的航空發動機,只能向英國進口梅林發動機將就著用。
而到了1937年十月,英國的第一款1050馬力的冷戰鬥機颶風正式裝備皇家空軍開始服役時。此時的德國戰鬥機,最先進的bf109b型,還在使用可憐的600馬力的發動機,動能只有對手的三分二都不到。一直拖到了1938年三月左右,德國空軍才勉強用上了1000馬力的尤莫發動機,也就是bf109d型。(以上皆為史實)而這個位面,由於得到了漢娜的大力支持,早在1931年開始,奔馳公司和尤莫公司這兩大發動機制造廠,其研究部門很早就得到了大筆資金的注入。開始研製新式航空發動機。引進技術,消化技術,開發新技術,全部都沒有拉下。當英國的皇家空軍為了能儘早地用上新式單翼機而不等新發動機開發完畢。就提前讓颶風戰鬥機使用900馬力的梅林發動機“早產”時。在歐洲大陸中部的德國。也將最新開發出來的900馬力的尤莫211發動機裝在了下一代
冷戰鬥機bf109和he112的身上。
身為穿越者,林漢和漢娜當然不可能讓德國空軍同時裝備兩款能相差不大的戰機。bf109和he112只是競爭對手,二者取其一。
歷史上。亨克博士由於轉變觀念太慢,其設計戰機he112最終輸給了bf109,但實際上,在設計後期,he112的最後改良版he100,綜合能已勝出了bf109不少,可惜誕生得太遲了,最終該機失去了裝備德軍的機會。
但這個位面卻不同。
身為老牌戰鬥機師設計大師,亨克爾博士受林漢的影響,很早就設計出了he戰鬥機,其飛機設計理念,受林漢和漢娜這對穿越者的影響極深,而中國空戰中,李華梅駕駛著他設計的he51f型,更是在全世界打響了名氣。李華梅和其受機he51f的合影照片頻頻地出現在各國出版的雜誌中,各**事愛好者和情報人員印象最深的,除了李華梅漂亮的臉蛋外,就是he51上幾乎塗滿整個機身的擊墜標記。
而在新一代的活戰鬥機的開發競爭中,沒有走彎路的亨克爾博士的產品也不負重望,在和bf109戰鬥機的同臺競爭不相上下。
而1936年的中戰爭的後期,亨克爾博依照漢娜的意見,秘密地將兩架he112a型打著he51g型的稱號,悄悄地送入中國,由於李華梅試駕直接參予空戰,取得了極珍貴的第一手空呀資料。
而在bf109和he112二者的選擇中,身為未來人的林漢並不喜歡bf109,反而對he112這款在後世只有軍中才知曉的失敗者親睞有加。
bf109雖然是架好飛機,但他自身有許多先天上無法改變的缺點。
第一:起落架間距太狹小,起落架位置的設計也有問題,降落時極易拿大頂,對新手飛行員來說,這是個不小的缺點,降落事故很高。
第二:機翼使用的是單翼梁設計,雖然是極大地簡化了飛機的製造的工藝,但是,帶來的惡果之一,就是單翼梁在飛機時速超過600公里時,將因為蒙皮變形嚴重而縱困難,俯衝時機頭難以拉起。在飛機最大時速低於500公里的1937年這不是問題,甚至在最大時速低於600公里的1940年,這也不是問題。
但在到了1941年後,各國戰鬥機大踏步地向時速六百公里進發時,這就成了大問題。二戰中後期,德國的bf109戰鬥機有“飛行石板”的外號,主要原因就是單翼梁設計。
噴火戰鬥機在這方面類似的問題,不過由於噴火增加了刀翼的設計,這個問題不象bf109那麼嚴重。
此外由於是單翼梁設計,該機還存在機翼如果安裝機槍,擊時震動嚴重,對飛行穩定有極不良的影響——所以bf109的武器往往都裝在機身上。
第三就是bf109的機身形狀設計有問題,不夠線型平直,無法削平機身改善後視
,而在空戰中後視
這一點也極為重要的。
後世的軍在評價梅
施米特博士時,曾開玩笑地稱其應當是個蘇聯人而不是德國人。bf109雖然有不少缺點。但生產方便
卻是一
的,極便於大批量地生產。在喜歡把簡單的東西往復雜方向設計的德國人中間,這顯得極為“珍貴”難得。
但是飛機畢竟不是坦克,飛行員比飛機要“難造”幾倍。對於飛機制造的看法上,林漢是無法容忍為了追生產的一點便捷,而讓飛行員駕駛
能縮水百分五到十的飛機上天和敵人
手然後因為
能不如對手而損失掉。
按林漢的算法,一名訓練完善的飛行員最少抵得上三架飛機的成本,一隊十架飛機出動,因為飛機能不如人導致在空戰中多損失一架飛機和一名飛行員,加起來等於就是多損失了四架飛機。也就是為了省一點製造工時本方卻要多付出百分四十的飛機損失。這是怎麼看都不划算的事。
二戰時活戰鬥機的生產遠比坦克要容易得多。機翼生產再複雜,又能複雜到哪兒去?又能為生產增加多少工時?
在設計競爭前,林漢和漢娜派人提醒過梅施米特博士,但是梅
施米特博士依舊我行我素。唯一的改變就是在機身設計時。按削平機背的方式設計飛機。改善了飛機的後視
,但最要命的單翼梁設計依舊沒有改變。
而這個時代的he112,在林漢的要求下。被造出來飛上天時,漢娜只是瞄了一眼,就忍不住叫出了一個名字。
“噴火!”毫無節可言林漢,在1935年離開德國前,和亨克爾兄弟早就是好朋友。他詳細地提供給了兩兄弟不同時代的噴火戰機的結構草圖以供參考。亨克爾
據他給的圖紙作為參考,設計出來的戰鬥機簡直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噴火。依林漢的要求,亨克爾兄弟一口氣造了整整二十架不同機翼設計的he112,編號從v1到v20。歷史上噴火戰鬥機同樣也擁有二十多種不同時期的改進型,如果拿出這些改進一比較,很容易就查覺亨克爾博士的產品和噴火的二十多種改型相似度超過了百分九十五以上。
在林漢看來,橢圓形的機翼設計造成的製造成本上升,加工困難,這算什麼?飛行員比飛機難產十倍,不能為了一點製造困難就讓飛行員駕駛差了一點的飛機上天。按林漢的計算方式,那才是虧本生意。
在飛機制造方面,林漢是鐵了心準備讓德國戰鬥機抄襲英式飛機的設計和思路。he112的後繼機型,林漢已經準備好了,到時候拿噴火的替代者“暴風”戰鬥機的草圖扔給亨克爾兄弟“參考”就是了。至於he112和噴火太象的問題,那也是英國人和德國人一起頭痛的問題。
關於he112使用橢圓形機翼問題,林漢和漢娜爭議很大,漢娜是非常反對使用橢圓機翼這種生產麻煩的設計,因為其為飛機氣動能的改善意義並不大,造成的生產工時的麻煩卻不小,英國人在噴火的替代型暴風戰鬥機上最終也放棄了這種設計。不過本著“坑死”可能跟風的蘇聯人的原則,漢娜暫時同意在he112的早期型使用的橢圓機翼的設計。但私底下卻找到亨克兄弟,明確表示1938年後德國空軍不會接收任何一架使用橢圓機翼設計的飛機,哪怕他
能再好。現在在德國,正在開發中的he112型,就已經放棄了橢圓機翼的設計。
(注:歷史上he112早期型設計也是橢圓機翼,不過在和梅施米特博士競爭失敗後。痛定思痛的亨克爾兄弟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設計改進型he100時,乾脆用直不用曲,最終完成了he100這款經典,可惜該機生不縫時,誕生時二戰已即將暴發。)出於“欺敵”因素的考慮,在去年剛結束的評選中,德**方
據漢娜意見,有意地向梅
施米特博士一口氣下了四十架bf109的訂單。而he112則被軍方打著“速度不如bf109”的理由拒絕,但實際上私下裡漢娜卻親自上門安撫亨克爾兄弟,表示這只是煙霧彈,她已內定he112是下一代的德國空軍主力。
至於bf109。漢娜把他變出口的拳頭產品,利用造價較低的優勢,藉著西班牙內戰的這個契機打響名頭,然後向全歐洲推銷賺錢。
二月初送到西班牙的bf109雖然是b型,但其機翼設計,按軍方提供的圖紙建義為參考進行改進後,其氣動能,更接近歷史上bf109的e型。
he112已經在中國經受過實戰的檢驗,現在該輪到bf109了。
現在的西班牙,已經被英德國兩國當成了下一代戰機的試驗場。雙方都把最新式的戰鬥機投入到了這個戰場上來。
二月八。李華梅在卡塔赫納,接收到了屬於她的bf109b型戰鬥機,為了符合李華梅的“習慣”該機使用的是三
13毫米機槍。而其編號也是“13”其機身也漆上了她標誌
的藍白
彩。
第一批接收bf109b型的飛行員。有一半都是李華梅在人,都曾是在中國和她並肩做戰的戰友,彼此間的配合不是問題。
而當李華梅駕駛著bf109b開始在西班牙上空譜寫新的傳奇時。在距離西班牙海岸線約一百公里的海面上,林漢三人所在坦能堡號訓練艦則在卡塔赫納港外海巡遊。據內線提供的情況,西班牙人有可能在未來的十天裡將黃金從這裡通過潛艇運走。
水下的知距離比空氣中要短一些,身為艦魂的存在,漢娜在這艘名為“坦能堡”號訓練艦上,其
知力可以輕鬆地掃描周邊一百公里範圍內水下的大形物體的移動,而和林漢、喀秋莎三人合體後,這個距離更加大到了一百五十公里。
“坦能堡”號訓練艦,是1933年後,希特勒下令停建德意志級二號艦後下水新建的“訓練艦”名為訓練艦,實際上卻是二戰後開戰後準備的偽裝偷襲艦,其動力系統使用的是原計劃安裝在二號艦上的柴油機組,這也是為了充份利用這些柴油發動機。類似的襲擊艦德國計劃建造兩艘,目前已全部建好先充當訓練建使用。每艘的噸位在五千噸到六千噸之間,最大速度為二十一節。由於是“專業設計”的襲擊艦,該艦的上部建築甚至是外形外觀都是活動可以拆卸的。
地中海是個的地點,德國不方便將軍艦派到此地,一艘武裝極弱的訓練艦在此,並不容易引發各方的
。在英國人看來,坦能堡號在此也不過是德國人藉此想在這兒訓練水兵而已。
但其真正的目的,卻是為了方便監視百公里外的卡塔赫納港。而在坦能堡號周圍幾百公里範圍,還有數艘漢娜的備用“身體”在地中海中游弋,只等那艘裝滿黃金潛艇駛入地中海,那些偽裝成貨輪,客輪或遊輪,實為獵潛艇的軍艦,就會在適當的地點出擊,使用深水炸彈炸沉那條潛艇。
在六月八後的幾天裡,由於西班牙遲遲沒有派出潛艇,坦能堡號只能在卡塔赫納的外海遊弋消磨時光,其間偶爾也遇上在此地巡邏航執行“運”命令的英**艦。對於這艘武裝能力極差的訓練艦,英國海軍表現出了一定的敵意,在靠近坦能堡號時多次採用往魚雷管加壓,模擬發
的挑釁舉動,雖然引得艦上的德國水兵憤怒莫名,但在漢娜的暗中壓制下,水兵們也只能強忍怒火,而艦長反而藉此事件,加強了水兵們的教育。
坦能堡號在地中海上游弋了四天後,在二月十二這天,終於等到了那艘裝滿黃金潛艇駛出卡塔赫納港。
坦能堡號並沒有跟上這條船,而是由漢娜的另一個身體,一艘偽裝成千噸級貨輪的獵潛艇在綴在其身後五十公里外尾隨。而坦能堡號則有意地駛向直布羅陀方向,做出結束海上訓練回國的姿態。
三十年代的潛艇,都是白天潛伏水中,夜裡才浮上水面行駛。靠近上卡塔赫納港周邊幾百公里的水域,來往外**艦太多,並不是適合攻擊的地點,事後打撈黃金也不方便。
運送黃金的蘇聯潛艇白天潛伏水下,夜裡浮出水面,其安然無恙地在水上航行了數。在此期間,為了避嫌,林漢告別漢娜,又乘水上飛機回到意大利,然後迅速轉場飛回柏林,喀秋莎也跟著他一起走了。在德國,林漢跟隨中國代表團高調地在德國公開行動,製造自己不在場的證據。
此時的漢娜,已經鎖定了那艘潛艇的確切方位。如今數艘獵潛艇已在前方佈下天羅地網,這艘潛艇的命運已成定局。
十七上午,在突尼斯吉蘭角以北約一百多公里的海面上,兩艘偽裝成漁船的獵潛艇,在漢娜的指引下,投下深水炸弓單,將這艘裝載著大量黃金的潛艇炸沉在八十深的海底。
由於是白天,且事起突然,遭遇深水炸弓單襲擊時,那艘蘇聯潛艇正在水下潛行,本就沒有想到突然遭遇攻擊。在漢娜準確地鎖定下,兩艘獵潛艇只投下了九枚沉水火乍彈,就輕鬆將其擊沉。兩個月後,漢娜和林漢聯手,從海底打撈上了超過兩百噸黃金。(請搜索,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