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卻不明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果有人看到的話,還以為楚霸王是一個採花大盜吧。楚霸王連忙摟住兩個丫鬟的小蠻,他可捨不得讓她們跌倒,於是扶著她們靠在牆壁上便大搖大擺的向閣樓上摸去,也不算是摸去,他是看得見的,自從被金丹改造後,他便無視黑夜了。
楚霸王打量著還施水閣內書架上陳列著的書籍,當真是琳琅滿目者,不過都是一些三秘籍,算不上什麼秘籍,只見第一架上用書籤標明“中原屬東十三大門派”自北而南依次是山東蓬萊,濟南飛刀,金陵金沙,江蘇鹽幫等…
這些對楚霸王來說本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他身懷霸王令、六脈神劍以及無意中創出的霸王抓,對這些三
秘籍當然沒有什麼興趣,自然沒有心思一個個的看下去。
只見還有小注曰:東海有兩大教派,三仙與青鳥,但久不入中原!楚霸王隨手拿了一本三仙教下面的書,只見上面滿是塵土,好像經久沒有人翻閱過了。
他輕彈上面的灰塵,用嘴再仔細的吹了一吹,而後翻開一看,第一頁註明:東海三仙島有一武林門派曰三仙教,系道教,教中皆為女弟子,乃屬正陰之門派,大為江湖中人所忌諱。
但其久不入中原,遂被中原武林所遺忘,而其武功卻亦有可圈可點之易,其中天女織錦與嫦娥奔月,王母投梭是為其門派武功之要所在,當以習之。
再向下看,是一系列的武功要決。楚霸王棄之不理繼續向前走,走到南字閣的書架之前,特意留神了大理段氏,見標籤上卻註明:大理段氏六脈神劍當為天下武功第一,奈無緣窺得其顏,甚憾!
下面還有缺一陽指指法甚憾等字樣,字跡模糊,看來年代久遠,又是在此陰暗的斗室之內,字跡模糊是理所當然的!
楚霸王又繼續向前北字閣的書架旁,上面第一閣,赫然竟寫著:丐幫,天下第一大幫,丐幫弟子遍佈天下,丐幫世人皆知兩大絕學,打狗法,下面有打狗
法的
要與修習的法門要領,還配以形象的圖畫來使更加的清晰。
而後又空有一閣,曰:缺降龍十八掌掌法,甚憾等字樣,楚霸王微微動容,想不到慕容家竟然能得到丐幫從不外傳的打狗法,的確有點能耐。楚霸王繼續向前走,除了丐幫的打狗
法有點看頭,其他的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不值一看。
雖然還有許多的門派的相關介紹和武功秘籍,包括山西王家,郝家,華山崑崙,崆峒,青城,秦家,王屋派等好多的門派的武功秘籍,但這不是楚霸王需要的。
楚霸王此時不由心生疑惑:難道慕容復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不是靠武學淵博?因為這裡的秘籍不但少而且沒有質量。如果慕容博以及慕容復是靠淵博的武學。
但他們也絕難將天下武學全都學全,天下武學何其多?天下奇才層出不窮,心招法也源源不絕,慕容家何以還施彼身?這已經不僅僅是聰明可能辦得到的。
唯一的解釋是慕容家的“斗轉星移”但既然斗轉星移有這麼大的威力,為何慕容復以及慕容博兩父子還要費盡心思去鑽研其他門派的武功呢?這實在是令人不解。記得原書中的慕容復,對於一陽指,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這些頂級武功,從來沒有使用過“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當下也不再想那麼多,繼續尋找武林秘籍。
但找了半天,還是那些三秘籍,楚霸王也想到有密室,
據看小說的經驗,他見到凡是花瓶,或者突起的雕刻,都去順時針反時針扭轉幾下,或者上上下下的按幾下,可惜沒有小鬼。
苦惱之下,楚霸王狠狠拍在書架上面,震倒幾本書。循聲看去,楚霸王不由得咦了一聲。沒別的,就因為這書架上的書裡面,就這幾本書比較乾淨,也比較破舊,似乎經常有人動它們一樣。
楚霸王心念一動,立刻將那幾本書拿開了來。放眼一看,果然,這後面藏著一個不甚顯眼的鐵製虎頭。
楚霸王微微一笑,當即捉住那虎頭,反手一轉,不行,順手一轉,果然聽到吱嘎吱嘎的聲響,書架另外一邊當即轉開來,出一道石門,楚霸王迅速閃身進去。
這密室到也不大,裡外三層,環繞牆壁都放著書架,楚霸王走到第一排,上面寫著河南嵩山少林寺,竟整排都擺滿了少林寺的絕學和寶典。
最後卻寫著缺易筋經字樣,想不到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全部在參合莊的還施水閣裡面,如果讓人知道那還得了?
看得出,少林寺的絕技全是手抄版,看來這是慕容博在少林寺偷回來的,看到少林寺鼎鼎大名的七十二絕技在此出現,楚霸王當然見獵心起,他現在最缺的就是一門普通的武學。
也不是說七十二絕技普通,只是相對六脈神劍、霸王令這些絕世武學來說委實是普通了點。楚霸王仔細查找一番,竟是找到了慕容家的斗轉星移,一時喜形於。
對於慕容家這本賴以成名的斗轉星移秘籍,楚霸王的興趣還是很大的,眾所周知,慕容復的功夫不咋滴,比起喬峰更是差了一大截,但名氣卻與喬峰齊名,這靠的就是慕容家世代積累下來的名氣,慕容家的厲害之處就是這本斗轉星移。
因此,楚霸王從來都沒有視慕容復為對手,他本不配,雖然慕容復也算得上是一個練武奇才但在這高手眾多之中,慕容復就顯得不行了,就年輕一輩而言,慕容復的武功當然是很厲害的。
不過如果沒有王語嫣的指點,慕容復頂多也就一身手,饒是這樣,慕容復對戰鳩摩智這樣的高手時也是顯得力不從心。此次來到燕子塢,楚霸王並不只是為了建設自己的後宮,也是為了偷取慕容家的斗轉星移秘籍。
斗轉星移來自於慕容復的祖宗慕容氏,慕容乃是鮮卑族人。當年五胡亂華之世,鮮卑慕容氏入侵中原,大振威風,曾建立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等好幾個朝代。
其後慕容氏為北魏所滅,子孫散居各地,但祖傳孫、父傳子,世世代代,始終存著這中興復國的念頭。中經隋唐各朝,慕容氏漸衰微“重建大燕”的雄圖壯志雖仍承襲不替,卻眼看越來越渺茫了。
到了五代末年,慕容氏中出了一位武學奇才慕容龍城,創出“斗轉星移”的高妙武功,當世無敵,名揚天下。
他不忘祖宗遺訓,糾合好漢,意圖復國,但天下分久必合,趙匡胤建立大宋,四海清平,人心思治,慕容龍城武功雖強。
終於無所建樹,留下復國的祖訓便鬱鬱而終。直至如今,姑蘇慕容氏在江湖上的影響力非常大,江湖中人只要一談起姑蘇慕容,無不膽戰心驚。
而姑蘇慕容在江湖上的威名幾乎都是靠慕容博一手創造的,以慕容博一人之力就能在江湖上創出如此威名,可見慕容氏武功之高確實非凡,而慕容氏武功之高主要得益於斗轉星移神功。
斗轉星移神功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能夠將對手打來的武功內力和招數的力道和方位進行隨意轉移,反傷於對手或第三方,而自己則毫髮無損。當下也不再多想,見獵心起的楚霸王按耐不住子翻開心法仔細看了起來。
看完後,楚霸王不由嘆惜,這慕容家的斗轉星移的確有幾分可取之處,練至大成,天下武功都可以達到還施彼身的效果。
而不像慕容博父子只能靠不斷練習各派武功來維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號。因為斗轉星移雖然有還施彼身的效果但遇到強於自己的對手(如蕭峰的降龍十八掌)慕容博也是不敢用的,因為會遭到反噬而傷了自己。
原書中慕容復與星宿老怪的手有說明。慕容復的斗轉星移當遇到他一點都不瞭解的武功(比如段譽的六脈神劍)他也只能用自己的功夫對抗。
這也不是說斗轉星移不行,只是這斗轉星移有著一個巨大的缺點,正確來說它還不是一本完善的武學,斗轉星移的原理可以濃縮為這句話:將別人的內力移入自己的體內,然後再發出去,這樣就可以達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效果。
但遇到頂尖高手的時候,使用者是萬萬不敢使用斗轉星移的,因為一般練武者的經脈不夠強勁,難以承受別人強大的內力侵入,最後反而會被對方的內力傷了經脈,嚴重的甚至會因此而失去武功。
而經脈強勁的武者有了這門功夫就可以如虎添翼,以自身的內力引導別人的內力入體,最後再一起發出,而且威力更甚。往往很多高手都能夠打敗別人,但卻很難打敗自己,只是事實。
試想,你傾盡全力使出了自己的絕招,面對的卻是比自己威力更加威猛的同樣的一招,如何應對?想到這裡,楚霸王也明白了慕容博父子為何都會這麼“博學”了。
竟然要花費這麼多是時間去鑽研別人的武學,大概是因為斗轉星移的缺陷,而他們父子又想要維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威名,只好將別人的功夫都學會。
這樣就不要怕了,只是他們卻不明白,武學一道貴而不貴多,俗話說貪多不嚼不爛就是這個道理,而慕容家的祖先當初之所以能憑藉斗轉星移無敵於天下,唯一的解釋是他天生經脈寬闊,而且一身內力深厚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