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吳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百七十六面對父親的厲聲喝問,一時間我卻是喏喏的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し雖然只是個身形清癯的半百老人,手上的力道也絕對趕不上我這個在前線血戰多的悍勇軍漢。

但大抵因著是曾經參加過辛亥年間那場天地大變革的緣故,我這位父親的身上竟有著叫人無法視的風采。

又有自己這具軀體在靈魂和血脈上的親切和臣服,我實在是生不出一絲反抗的意念來。

只叫父親瞪了一眼,我便垂下腦袋,做出乖巧的模樣立在一邊,等著自己這位父親的發落。

我說不出什麼話,但我身邊的母親卻是不幹了。

見到父親對我的回來沒有丁點的歡喜,還隱隱有發怒訓斥的味道,母親當即就柳眉倒豎發了火。

雖是在病中,但母親帶出的氣勢卻一點也不遜於父親看著母親略顯蒼白,卻滿是執拗的面容,我的心瞬間就被融化的乾乾淨淨。

原來即便是在這個世界,我也能享受到這樣無私溫暖的關懷愛意呢“我叫林叔發的電報,怎麼了難道你想要我們的三個兒子,都葬送在前線戰場上才甘心嗎”

“我們,可就剩三兒這一獨苗了啊”母親一把將我攬在懷裡,眼睛泛起了紅。

我偷眼看去,竟有淚水已在其中打著轉兒。

原來,自己後來得到的那份電報並不是由父親發出的。

現在想想,卻也能得出許多疑惑來。

父親很早就曾告誡過我,要我專心作戰敵,不用思慮家中母親病情。那個時候,正是長城前線混戰最為烈的子。

只是後來卻一改前次的態度,只叫我快些回家,連說話的風格也與連兩次有了些許分別。

這些念頭只在腦海中電光火石般的一閃而過,便已轉而不見。

而我的心思,也早就放在了父親身上,想要看看父親會用什麼話來說服母親。

在母親說出剛才那些話的時候,我明顯看到父親的身子有了微微的一震,卻也只是一震。

父親的面容很快就恢復到了剛才的嚴苛模樣,冷冷的哼了一聲,“婦道人家,懂得什麼”他的目光繞過母親重新放在了我的身上,聲音平靜不帶一分波瀾,“灝文,你跟我來。”

“老爺”母親再次悲呼一聲。

“灝文”父親卻只喊我的名字。

明顯覺到場中尷尬氣氛的我,只好輕拍母親的手背示意無事,而後叫老門子林叔扶母親回房休息。

這才看向正靜靜觀瞧著我這些動作的父親,躬身點頭道,“是。”父親本名叫吳心懷,字文華。早年革命草創時多以字行走天下,所以許多人也就尊稱他為文華先生。

入過同盟會,參加過大革命,也算是對這個國家有過大功勞,元老一樣的人物了。

只可惜在那場風雲際會的大變革中,他一個文弱的書生為國為民衝在第一線,做那本該是武夫該去做的事情,不幸傷了腿腳。

又發覺雖然革命成功推翻了封建政府,但整個國家的革命氣氛卻越來越變味,大多人都失了原先的一顆赤子之心。

是以革命勝利後沒過幾年便急勇退,回了陝西老家休養。

然而父親總是個將畢生力都放在振興國家的真正革命者,雖然心灰意冷,又加以自身身體不適等緣故過起了半隱居般的生活,但其心裡那為國為民的志向卻沒有一天熄滅過。

老吳家有三個兒子。

因著自身的遺憾,自小便被他以軍旅之法練,又找昔的朋友關係,託在西北軍建於西安的講武堂裡學習錘鍊。

所以三個兒子倒都被他給培養成了悍幹練的軍人,倒是彌補了他在大革命其間因著自身無力而被人所欺的遺憾。

這也是我在附身到這具軀體上後,為什麼會得到那樣多像是與生俱來的殺敵本領的緣故了。

能從長城戰場中活下來,也必須得謝這位嚴父自小對孩兒的心教誨呢卻說當年父親回到陝西老家後,剛剛長成的大兒子便被他打發了出去,跟隨當時的國名黨參與那未盡的革命事業。

後來更隨著北伐軍一路血戰,大有成為軍中新生悍將的趨勢。

只是後來為了相救一位大人物的命,吃了槍子兒趟了雷,一條年輕的命卻就此埋送。

二兒子也是一般的教育長大,依然被父親趕了出去為國效力。

當然也是在前線,不過卻是那剿共的戰場上。

據說遭了紅軍的埋伏,連屍身都沒能尋回來。

大哥喚作吳霆,二哥喚作吳震。

吳雨是老三,也是僅存的小兒子,因著兩個兒子先後戰死,母親實在不忍連這最後一個兒子也離自己而去。

所以苦苦哀求了父親多,只求他不要再把這最後一個兒子也送到他兩個哥哥的老路上去。

一般來說,為人父母的,大多要對最小的孩子多存幾分關心。

父親一人沉默多,終於放下心中執念,說老吳家為了國家已經付出了太多,總不能把這最後的一點血脈也葬送進去。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在這個民族傳承了千年的古語,父親還是要考慮幾分的。

於是就打發了小兒子上北平求學,卻是不準備走武人的道路,而要再像他一樣,主修學識文化,也能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復興出許多力氣。

這小兒子也是聰慧過人,到了北平以後,竟一舉考上了燕京大學,成了這所即便在整個神州華夏算起來,也頗有盛名的學府當中的一員。

可誰知道就在這小兒子去了北平求學,並準備在那燕京大學裡虛心學習,不負父母心底期望的時候,長城戰役,卻忽然毫無徵兆的爆發了血氣方剛,又自小受過愛國教育的青年學子,再加上喜愛女子的鼓動,竟是就做出了棄筆從戎,自此走上戰場的舉動那二十九軍是西北軍出身,和吳家多有幾分聯繫,這才叫小兒子輕而易舉的就進了部隊,走上了對戰場的第一線。

可誰知道剛上戰場第一天就捱了炮轟,反而送了自己的命,被我李代桃僵附了身,代替了他的身份。

我,成了吳雨。

吳雨,成了我…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