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緊鑼密鼓一更三千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梨樹村裡正在倒計時,準備好了一切要入京都帶的東西,就等著到了時間就坐車出發。夏冬最近一段都沒心思學習翫耍,天天掰著手指算,或者跟著他娘後面磨叨“啥時候走啊?”蘇美麗正在剪頭髮,忙完夏愛國、老太太的頭髮,正對著巴掌大的小鏡子捯飭自己呢:“快了快了,出去玩去!你成天叨叨,再這樣,我告訴你冬子,我們背吧背吧東西偷著走。”夏冬又開始陷入循環式的煩他孃的階段,老嚇唬他有意思嗎?嚇得他都不敢睡覺太死…

老太太端著果子水,拽走夏冬:“別招你娘膈應,走,跟進屋,跟你爺爺一起喝果子水去。”夏老頭最近也跟著下大地,趕工趕點跟他老兒子夏愛國一起幹活。他怕他大兒子糊塗,再給愛國兩口子穿小鞋,更傷情了,他杵那,老大能有點忌諱。

還好,關於這些方面,夏大伯一切照常,碰面跟夏老頭說話,找老兩口吃飯啥的。對著夏愛國會用鼻子哼一聲,而夏愛國碰見夏大伯時,從不停留,從不言語。

所以現在天還沒黑呢,夏老頭就倒下了,躺他自己的小屋裡累得直哼哼。老太太惦記老伴年紀大了不頂用了,跟蘇美麗商量,拿了點兒白糖給夏老頭天天煮點果子水。蘇美麗也會常做下飯的吃食給老爺子補補。

勸著多吃點兒的說法就是:“你孫女可跟你一條心,見到您老累得不像樣。結婚前再跟我耍驢脾氣。您啊,多吃點兒吧。”前幾天,夏愛國在村兒裡已經接過禮錢了。這些年走的人情,雖說給出去的多過拿回來的,可也知足,畢竟是嫁閨女,誰家也不可能給太大的禮。

他當著父老鄉親的面,簡單明瞭表達了“倆孩子都有工作,結婚前趕不回來,我們呢。就先請大傢伙熱鬧熱鬧。等有機會再回來,到時請男女老少們喝酒。”蘇家的親戚,夏家的親戚,附近村兒、本村兒的男女老少們。碗、水瓢齊上陣。以茶話會兒的形式招待的。

村兒裡娶兒媳的。如果條件沒困難到揭不開鍋的程度,會設有酒席,這個屬於添人進口必須得安排的。要不得受人講究,說你家辦事差勁。

嫁閨女呢?條件好的也會預備飯,比如夏大伯家。條件一般或者說大多數的,都是以此等形式招待。

那時候生活困難、糧食緊張。大多數的人都是喝點茶水吃塊糖果,背背語錄、跳跳忠字舞熱鬧一下。

村兒裡自給自足還好一些,提前很久就會準備食材等,在酒席方面甚至比城裡的要張羅得開一些。

你像在城裡生活的青年男女要結婚,得拿著結婚證書才能去領布票糧票等等,即便是茶葉,也得靠著結婚證才能領出來半斤。

本沒那個可能像後世似的,咱聚聚下館子。這個年代的情況,幾十桌的人情往來,一般人家承受不起。

親戚之間人情走動比較大的,會送被面、單、暖水瓶這種幾塊錢的禮。再大也有,可那不屬於夏家。

蘇美麗在前幾天的接禮中,收到的禮物也算五花八門。她孃家爹孃蘇家給送個搪瓷臉盆,大紅的,盆底印著條大鯉魚,象徵子富貴吉祥年年有餘。

她孃家的兩個姐姐送的肥皂盒。蘇美麗也算滿意。肥皂盒自然也是大紅,上面有著龍鳳呈祥的圖案。別看東西小,可這個年代也算可以了。

蘇美麗的外甥女送了塊兒自己繡的小手絹給夏天。蘇美麗之前不喜她二姐家那個悶頭悶腦的外甥女,可這次卻正視了那孩子一眼。

在其他孩子都沒想到的時候,二姐家的孩子就顯得突出了。她有了當小姨的自覺,拽著人家吧啦吧啦囑咐抓緊時間要孩子啥的。

夏家這面,夏老頭老太太收到了夏家五服以裡親戚共同的禮物。那是一面半米的大鏡子。大鏡子底邊印著很多夏家親戚的名字。

“祝願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半米的鏡子,愣是人名寫了大半截。照鏡子時,下巴都照不到,全被人名擋著呢。

這面鏡子算是最具有時代特了。在葉伯煊和夏天的嫌棄下,一直被束之高閣。可在夏天蹭吃蹭喝孃家時,夏老頭卻跟著她後面討要。

她爺爺一直到走的那天,那面鏡子都好好地佇立在夏老頭的屋裡,只是更照不清楚人的長相了,因為鏡框邊兒著很多很多小輩兒的照片了。

村兒裡你幾個雞蛋,我送點兒針線。連夏天在村裡的小玩伴、那個梳著大辮子的小芳都羞紅著臉,早早的到了夏家幫忙,然後偷偷地遞給蘇美麗一個手工荷包。

更多的人,尤其夏愛國這些年在村兒裡經營的哥們兄弟友情,都給的是錢。眾人拾柴火焰高,你三塊他八,夏愛國也算收了幾十塊錢的禮。

夏大伯不知是咋想的,表情賭氣囊(生著悶氣不高興),但人卻出乎夏愛國和蘇美麗的意料,他來了,並且帶著鄭三彩。

人來人往的,夏家兄弟關係如何雖已不再是秘密,可誰也不會在喜慶的時候說些掃興的話。

夏老頭和老太太表現的不是多明顯,可夏愛國從他爹孃的嘴角壓制不住的樂呵下嘆了口氣。對著夏大伯點點頭。

夏大伯還是一如既往擺著大哥的做派教育:“家裡大喜事不讓冬子跑趟腿告訴你大嫂一聲啊!你可真行老二!”夏愛國沒反駁也沒應承,正巧被新進門招呼他的別村哥們打了個茬,就趕緊邁步走開了。

蘇美麗萬萬沒想到,剛沒過幾天的事。她們家和小姑子夏愛琴可都沒給夏玲捧場,卻能收到鄭三彩的禮物。

“她老嬸,給甜甜的,別嫌棄。”鄭三彩站在夏天家廚房裡,看蘇美麗沒吱聲也沒接手,嘆了口氣,瞄了瞄周圍,發現沒啥人才開口:“閨女出門子東西多些受婆家待見,咱都當孃的…呵呵,只是你得告訴甜甜一聲。她大伯大伯母就這點兒能耐了。你拿著。”蘇美麗看著白帶紅邊兒的痰盂,痰盂上畫著一個小男孩抱著條小魚,倒是寓意吉祥,回了句:“她住城裡。晚上起夜用不到。”憋回了那句你們留著吧、或者給夏玲。這要換做沒出事之前。她指定敞亮的那麼說話。甚至給人家只多不少地送去…可現在…

“用不用得著,都是你大哥和我的心意。我給你放一邊兒。先去幫你張羅著,你先忙著。”鄭三彩說完整理下表情。掛著大笑臉就出去了。

蘇美麗清晰地聽見鄭三彩的聲音:“哎呦,這不老翟嬸子嗎?可不是咋的…得久沒見了。同喜同喜啊!我大侄女那響噹噹的,嫁的好也因為咱娃像樣,哈哈哈,謝謝您啦…”蘇美麗站在大鍋面前嘆了口氣。用手摸了摸脖子上被抓撓的痕跡,搖了搖頭…

那天的茶話會兒鬧到晚才散,蘇美麗給遠道的親戚們安排到附近的鄰居家,夏大伯也領走了幾位。跟前村兒的,都貪黑趕了回去。

老太太盤腿坐在炕上跟蘇美麗算著禮錢,合計著東西都咋安排。夏愛國坐在炕沿邊拿著本子記錄著。

誰摳搜地拿的少了,誰跟夏家沒人情往來這次卻來的,總共花銷了多少啥的,都一一記錄,留作將來跟別人家走人情的依據。

“沒暖水瓶啊?”老太太盤腿眯眼琢磨著。

“到了京都,她倆人要是缺,咱再給買。那商店指定比咱這大,賣啥的都有。”老太太搖了搖頭:“要是葉娃的條件看,指定啥都不缺,可事兒不是那麼回事兒。唉!咱儘量吧。就是秋兒啊,我還琢磨著能有孫媳婦呢,尋思等他回家了,找媒婆給張羅張羅。看來咱家這情況,得等等了,張羅不起了。”夏愛國大孝子很怕老太太上火,接了句:“他大小夥子不著急。等分配工作了備不住能找到更好的。”轉身出去看看他那倆頭櫃的漆乾沒幹。

那個年代從大衣櫃到五斗櫥,都要刷上一層油漆。你要是要求什麼本啊、白啊,在老人眼裡,那不吉利。當然也不刷什麼棗紅之類的,大多數都刷黑的、棕的。大概是老一代的人覺得顏深些,耐髒抗用。

夏老頭問蘇美麗:“還算計啥?能用都給帶去。愛國背那櫃子,我背這些零碎八碎的東西,我背的動。”說完緊隨他兒子步伐也出去了。

老太太低頭摸索著收到的新單,裝作不經意地問了一句:“都誰去京都,定下了沒呢?”蘇美麗提起就嘆氣:“唉!娘啊,你說咋這犯愁呢?本來愁得慌家家都得幹活掙工分,指定沒幾個人捧場,都怕咱幾個走也費勁呢!誰成想,我大姐二姐外加倆姐夫,都要跟著去,還牽著孩子帶著爪子的,跟著去一溜人。我爹孃要去,那應該的。可我爹孃都不去了,他們要跟著。那得花多少火車票錢啊?”

“人家是好意。你別說話不轉彎兒…”

“是,所以不知道讓不讓去。我都能猜到她們指定不掏火車票錢。吃喝都是錢。我沒吱聲。沒說最後咋地。”蘇美麗和老太太之間,幾十年的婆媳關係,誰家啥樣都清楚。蘇家曾經對夏家幾次為難,老太太都幫著她著想,她沒像其他家的兒媳,藏著掖著的怕在婆婆面前丟孃家磕磣。畢竟,要丟早丟完了。

“抓緊定吧。眼看咱就要走了。咱家,你妹妹妹夫跟著,別人…就先這麼的。就咱幾口人。”言又止的老太太不敢提夏大伯一家,蘇美麗也不提。她不想跟他們來往,就是不想。(未完待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