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117章地朝堂風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垂拱殿上,趙昚與群臣又對葉宇的那份奏摺進行了商討。所謂朝廷之事,大事議一年,小事議半載,這就是現今朝廷所謂的清議。

仗著太祖刑不上大夫的祖制,整裡爭糾著雞蒜皮的事情而面紅耳赤,卻無一人關心真正的民間疾苦。

不過這一次孝宗趙昚卻是格外的認真,三前在御書房商議之後,今朝會又主動徵詢了戶部與工部的意見。

畢竟若是按照葉宇奏章裡的步奏實施,批量置辦與試驗織布、紡紗等機器,工部官員的建議自然不能忽視。

而這次改革也是對稅收有著很大的調控,因此戶部整理分析的數據,趙昚也不得不予以重視。

經過一番商議之後,最終將此事定了下來,不過群臣們的建議,與葉宇在奏章裡的提議都是不謀而合。均覺得此事不可之過急,否則必會引起天下布匹行業的恐慌。

大量的先進機器織布機,取代以眾多人工紡織的現狀環境,實施起來勢必會引起不少人的失業。朝廷頒下詔令之後,也勢必會引起不少人投機倒把,趨之若鶩的盲目跟從…

這一系列地情況,在殿上群臣也都商討過,對於這些大綱之下的細枝末節,都需要好好地分析之後逐步實行。

“那以諸位愛卿之見,這項政令需要多久才能真正得以實施?”孝宗趙昚俯視群臣,不動聲的詢問眾人。

兩列朝班的眾位大人,相互竊竊私語了一番,左側虞允移步上前恭聲道:“陛下,以老臣愚見,此策雖惠及萬民,但不可之過急,朝廷政令牽一髮而動全身,諸多細末突發矛盾,須得研討出一個合理的應對之策…”

“哦?虞愛卿所言不無道理,那張愛卿意下如何?”

“陛下,微臣以為虞大人所言雖固步自封,但也頗有道理,所謂政令改革不可兒戲!葉宇所獻之策雖是利民之舉,然未有考慮民間實況,若草率實行豈不兒戲?”張說這番話可謂是一箭雙鵰,既明擺著調侃了虞允,又沒有全盤否定虞允,以此暗中加重分量打壓葉宇的策略。

曾迪也移步上前,幫襯道:“陛下,張大人所言極是,當年王安石力圖變法最終惹的是民不聊生!葉宇此策雖只是毫髮一角,未有動及朝廷本,但也不可忽視其影響…”

“曾愛卿還真是好記!”趙昚看了一眼曾迪,臉微微的陰寒了起來,張說與虞允的建議他還能接受,可是這曾迪當真是扯虎皮不要臉。

一個不牽扯政治、軍事的惠民之策,竟然拿出當年王安石變法作比較,這不是有意的否定嗎?

隨即不再理會尷尬的曾迪,而是環視群臣,沉聲問道:“諸位也是如此想的?”見群臣俱是保持緘默,孝宗趙昚沒有言語,而是從桌案上拿起葉宇的那份奏章,面對群臣輕聲道:“朕給了諸位三時間商討此事,結果你們卻依舊沒有拿出個章程!”

“你們這些武百官商討不出的章程,可卻有人想到了諸多應對之策,來,將葉宇的這份奏章傳閱給諸位愛卿!”趙昚將手中的那份厚厚的奏章,予身旁的內侍太監,隨後傳閱於群臣。

當虞允與張說,以及滿朝武聞聽葉宇已經列出了詳細章程,均是紛紛頗為愕然。但是當這些大臣看了葉宇寫的那份萬言條陳,連他們都沒有想到的諸多情況,奏章裡都又做了詳細說明。

不僅有了詳細說明,還有許多合理地應對之策!

趙昚冷冷的看了一眼殿內群臣,隨即揚了揚案桌上一疊奏章,冷笑道:“諸位愛卿商討多,這些都是諸位愛卿的章程…”後面的話,趙昚沒有再說下去,但是呈上章程的大臣們,卻是紛紛汗顏不已。久居朝堂多年,竟然不如一個年輕小子。

“葉宇的這份章程條理清晰,而且是面面俱到,老臣佩服,無話可說!”虞允看完葉宇的奏章後,眼中沒有往的欣喜,而是有些神情複雜。

“既然如此,那虞愛卿與張愛卿商議一下,擬定一個總章程,畢竟地域不同,施行的力度也有輕重之分…”

“陛下聖明!”趙昚擺了擺手,不耐煩道:“既然此事已經商議妥當,有事奏來,無事退朝!”

“陛下,關於葉宇入翰林院之事,微臣覺得有待商榷!”張說離開朝班,手持笏板躬身稟道。

“怎麼,三元及第的葉宇不能入翰林院?”張說言詞懇切解釋道:“陛下,葉宇之才我等皆是有目共睹,然此子畢竟還是商人之身,若是由他開了先例,恐怕會有頗多微詞!”

“商人,商人又如何?”趙昚聞聽這話,隨即冷哼道:“商人做了你們多未能做到的事情,商人考中了諸位愛卿一生不能比及的三元及第!就因為這葉宇是商人出身?”科舉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等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的預備資格,三等則委以地方基層官吏或其他職務。

狀元通常先到翰林院歷練,這早已成為了一種規矩。

“陛下,請三思!”以張說為首的一幫群臣,紛紛下拜向趙昚施壓。

“你們!

”趙昚指著這幫下拜的群臣,氣急而怒地說不出話來。

隨即將目光落在了虞允的身上,沉聲問道:“虞愛卿,依你之見呢?”在趙昚的印象裡,虞允是發現葉宇、併力推葉宇之人,所以他相信這個時候虞允,一定會站在他這邊說話。

可是當虞允說出第一句話,趙昚頓時愕然不已。

“老臣以為張大人所言有理…”虞允不顧趙昚那雙盛怒的雙目,依舊硬著頭皮道;“陛下,葉宇雖很有才華,然不過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若是此時以一甲狀元身份入翰林院並無不可,然商人身份卻是極為!將來若是成為一種風氣,對朝廷不利,對社稷不利!”虞允的話音剛落,禮部尚書葉衡出列,恭敬稟道:“陛下,微臣這裡有翰林院的諸位臣工聯名上書,力阻葉宇將來入翰林院!”趙昚眼角微微動的,從內侍官的手中接過聯名奏章,打來之後皆是翰林院裡臣名字。這讓本就不悅的趙昚,臉更加的陰沉。

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院裡的官員們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英,社會地位優越。

這群所謂紅苗正、身世清白的士子人,趙昚想到了他們會對葉宇頗多微詞,但是沒曾想到會是集體聯名上書。

這種情形,讓身為皇帝的趙昚也到了不少壓力。

憤憤地將奏章丟在一旁,冷眼看了看虞允:“那以諸位愛卿的意見呢?”說是詢問群臣,其實是在問虞允!

虞允避無可避的沉聲道:“以老臣愚見,既然葉宇有經商治國之才,不如讓其安置一地委任官職,予以磨練,將來略有成就功績,也能堵住眾人悠悠之口…”一席話引得群臣紛紛點頭稱是,就連張說也是出了笑意。

他雖然不知道虞允為何今一反常態,站到了自己這一邊。但是能將葉宇擠出翰林院,那麼他的外甥王華,以榜眼之身任命翰林院編修,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恰逢安豐縣乃是植紗棉重要產地,對於方才商議紡紗機器化頗為重要。老臣以為委任葉宇為安豐縣知縣,管理一方民生,為他所獻之策盡心盡力,也是極為合理…”虞允的話音剛落,張說這一方的曾迪也進諫道:“虞大人所言極是,葉宇腿腳不便身負殘疾,若是長途奔波定然吃不消,安豐縣距離滁州較近,將其安置在安豐縣擔任知縣,是再合適不過了!”曾迪之所以排斥葉宇,除了它屬於張說這一派系外,主要的還是記恨當年陸坤一事。

若不是葉宇扳倒清縣知縣陸坤,也不會牽扯到龍大淵,牽扯不到龍大淵,當初的宰輔陳俊卿就不會連他一起罷黜放外地。

因此這個歸結底的源頭,是因為葉宇而引起。如今他被召回擔任戶部尚書,豈能看著葉宇風得意。

看著群臣紛紛認同二人的觀點,趙昚不冷笑,先是看了一眼虞允:“讓一個狀元外放擔任知縣,虞愛卿,這話你也能輕易出口!”

“曾愛卿,你倒是體貼入微,竟然連葉宇的腿疾都考慮在內,真是無微不至啊!”幾句嘲諷的奚落之語,使得二人不有些面紅耳赤。這狀元外放當知縣,歷朝歷代還真是少見。除非是因罪責在身,才會有這等待遇。

可如今的葉宇不僅沒有罪責,所獻之策可謂是功績顯著,如此情況下竟然外放知縣,說起來實在是很不地道。

面對群臣緘默的無形壓力,趙昚沉默了許久,最後壓下心中一股怒氣,沉聲道:“既然諸位愛卿一致認同虞愛卿的提議,那朕就準了!”

“不過,這翰林院編修一職,朕依舊為葉宇予以保留…”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