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黎大隱滅安南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黎元洪…黎明…

呃!

吃驚未退,驚詫又起,葉宇為此愣是語了半盞茶的功夫,竟然無言以對不知該如何開口。

葉宇不得不承認,這兄弟二人的名字真是夠水準!

黎元洪,這個名字可是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大隱的兒子竟然也叫黎元洪…

而黎民,那也是四大天王的著名影星,竟然也成了黎大隱的兒子。

葉宇心說,你這黎家可真是了不起啊,軍政界、綠林道、娛樂圈一個都不耽誤啊!

不過葉宇還真是沒有想到,眼前這兩名十四五歲的少年,竟然是黎大隱之子,這種意想不到的事情著實讓他到驚訝。

因為據他所知,至今黎大隱雖然有子嗣但也都是幼年女童,從沒有聽說有兩個這麼大個頭的兒子。

不過回思一想,倒也覺得不是沒有可能,以黎大隱這夯貨的風子,這些年說不定播種傾撒了多少雨

況且以黎大隱如今三十多歲的年紀,有個十四五歲的兒子倒也不足為奇,葉宇也只當是真他麼的門了。

有兒子終究是好事,這些年黎大隱播種播得質量並不是很理想,因為全部都是清一的女娃兒。

葉宇隨即仔細打量了二人,見兩人的樣貌輪廓倒是與黎大隱有七分神似,繼而心中不由得泛起嘀咕:“觀其樣貌神態,倒像是黎兄的種…”心有疑慮的葉宇,最後還是打消了刨問底的念頭,畢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何況這是黎大隱的私人家事,自己又何必去幹預他人**。

於是輕咳了一聲,以掩飾自己內心世界的訝異,接著乾笑了一聲:“既是黎兄兩位愛子,那就更無虛禮,平身!”

“謝陛下!”二人恭敬地站起身來,佇立在郭嘯天的低頭靜候。

在一番詢問與談後,葉宇才漸漸地對黎元洪與黎明兩兄弟,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身著青衣的黎元洪庚年十五,生好武如今在西南軍中效命。

黎元洪在回稟談之中,言行雖是十分的拘謹,但是葉宇卻從黎元洪的身上,看到了一身豪黎大隱的影子。

而一身黑衣長衫的黎明,要比兄長黎元洪小一歲,格則恰恰與兄長截然相反,生安靜偏愛詩文,年紀輕輕便能出口成章才華不俗。

葉宇見二人如此出眾,欣喜之餘卻是另有慨,心說這黎鬼這輩子真是積了不少陰德,才會造就了這一對好兒子。

關於黎大隱在奏疏上的軍情,其實葉宇早就得到了消息,不過近政務繁忙無暇確認軍情真實,如今得到了黎大隱的親筆奏疏,葉宇的心也算是徹底安定了。

當初黎大隱被派往西南靜江府,以鎮撫使之名坐鎮西南邊陲,一則是為了分化吳家在川蜀的勢力,二則就是為了籌備兵馬伺機敲打一下大理。

而黎大隱在這段時間裡,自然是忙著整頓軍務招募新軍,在葉宇打響江淮之戰的時候,黎大隱就已經聚攏了五萬兵馬。

當然這些迅速聚攏的兵馬,其戰力是可想而知的。

不過黎大隱也沒有指望銳之師速成,所以他在簡單的練兩個月後,便開始另類的實戰大練兵。

因為黎大隱想起了葉宇曾經的一番話:銳之師不是煉出來的,而是不斷殺伐殺出來的,實戰永遠比理論的演習更為有效。

不過黎大隱沒有傻乎乎的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大理,而是選擇了大理東面的安南國練兵!

安南,便是越南的古稱,位於大理東面,一直以來與南宋保持著和平的共處的關係。

然而這種和平共處的關係,因為黎大隱的出兵而徹底瓦解。

由於南宋與安南的月階段,本沒想到宋國會發兵侵犯。安南本來就是領土極小的國度,加上週邊大理的多年侵擾,早已經是國力難支兵源不足,如今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應對宋軍,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雖說黎大隱麾下短期內雜合地兵將戰力羸弱,但是應對安南國卻已然足矣。

更何況宋軍還配置了不少手榴彈,因此宋軍是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佔領了安南國都大羅城!

安南原本就是宋朝的附屬國,所以對於宋軍侵佔國土的反抗情緒並不強烈,因而黎大隱很快便席捲了整個安南國。

打仗不僅虛耗人力,更多地是耗費錢糧,所以黎大隱這一路打下來,不僅耗空了靜江府多年的儲存,而且兵力折損上也是消耗巨大。

時至中秋將近,黎大隱索就停止了自己的步伐,親疏捷報命郭嘯天送到葉宇的手裡,一來是為了佳節報喜,二來也是向葉宇要軍餉了。

黎大隱是個中有細的人,雖然他與葉宇私甚好,但是奏疏之內只提軍情,不談個人的私事兒。

但有些私事還必須要說,所以他就讓親妹夫郭嘯天攜捷報來京密奏私事。

私事無外乎還是兒女情長,黎大隱思夜想的美人身在大理王宮,要想將其搶奪在手又談何容易,至少在短期內他還無法做到這一點。

不過如今倒是有了個大好機會,因為大理不就會派遣使臣前往汴京,以恭賀大宋王朝遷都之喜。

黎大隱想讓葉宇在這件事情上做做文章,如此一來他的相思之苦就可以儘快得以解決。

葉宇在聽了郭嘯天一番稟述後,才算是明白了黎大隱肚子裡的花花腸子,無非是想讓他在大理使臣來京後,要挾大理國與宋國和親罷了。

對於黎大隱的這個要求,葉宇自然不會拒絕,這也是曾經在福州他親口許下的承諾,雖然沒有在滅大理之後兌現諾言,但是早晚也都是一回事。

郭嘯天在京城逗留了兩,便快馬火速返回西南靜江府,忙於向黎大隱回報喜訊。

不過隨行而來的黎元洪與黎明兩兄弟卻留了下來,這是黎大隱此次讓二子來京用意所在。黎大隱覺得二人在葉宇身邊學習磨練,遠比他這個父親要強很多。

用黎大隱的話來說,兩個兒子一文一武各有千秋,能有良好的資質既是他黎大隱的驕傲,同時也是讓他這個父親犯難之處。

若真是朽木也就罷了,因為朽木不可雕,然既然後人比自己有條件,他自然是希望後人更加優異了。

所謂物以類聚鳥以群分,他相信只有在葉宇的身邊學習,自己的兒子才不算是虛度年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