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一份殘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山紅秋滿,藏名入雲煙,古槎天外倚,寺對紅塵遠…”老人完一首五言詩,便不再理會葉宇,轉身自顧進了草廬。

葉宇聽完之後若有所思,隨後向草廬拜了三拜,這才坐上輪椅由佘侗誠退出小園。出了小園葉宇一路上沒有說話,一直在思考老人說的四句詩。

一旁的佘侗誠實在是搞不懂,要知道當朝太史令都要收自己大哥為學生,可是自己大哥似乎沒什麼興趣。為何今卻一反常態,專門前來拜一個老叟為師。

“大哥…”

“你不必再說了,我知道你要問什麼!”葉宇擺了擺手,示意自己已經明白:“這位老人,在五十年前若不是銷聲匿跡,早已是名動天下的畫壇泰斗!”

“…”

“好了,說了你也不會明白,回去再說…”葉宇覺得自己跟佘侗誠也說不明白,於是便催促趕緊回去,老人出的這個題目他一定要好好琢磨一番。

草廬中,老人透過竹簾望著葉宇離去的背影,渾濁的眼中出些許欣,最後微微點了點頭自語道:“有這份眼力實屬難得,我終究還是老了,總不能將一生所學帶入墳墓?既然我與此子有緣,若是有幾分覺悟,老來收徒也算彌補了一絲遺憾…”回到家中的葉宇,將自己關在書房內兩天兩夜未有出門半步。這兩來,葉宇對著紙上寫下的四句詩,反覆的琢磨與研究,他不相信那位老人出題會如此簡單。

若是據詩句中的清靜去作畫,的確是輕鬆許多,但是這首詩的真正含義是這樣嗎?葉宇又立馬就否決了這個想法。

“少爺,魚頭湯喝了沒有…”隨著門外秋蘭的詢問聲,葉宇這才從深思中走出來。他側目看了一眼岸邊的魚頭湯,不搖了搖頭自語道:“這個時候,哪裡還有心思去喝魚湯!”不過就在他自己話音剛落,突然間葉宇似乎想到了什麼,隨即口中不停地叨唸著:“魚頭湯…魚頭湯…藏頭詩?”再等他將目光挪回桌面上的四句詩時,赫然的四個字映入眼簾:山藏古寺!

門外的秋蘭見葉宇這麼久沒有回應,擔憂之下便推門而入。當看到葉宇正好好的坐在桌前,提著的心才漸漸放下。

碎步來到近前,見煲好的魚頭湯都已經涼了,隨即搖了搖頭嘆道:“少爺,我去給你再溫一溫…”

“誒,不用!這魚頭湯涼了才好喝!”此刻欣喜地葉宇,哪裡還在乎魚湯是熱是涼,一把搶過瓷罐直接咕咚咕咚喝了下去。秋蘭本想勸止卻為時已晚,片刻的功夫,葉宇已經將魚湯喝得光!

“少爺,這對胃不好!”秋蘭見自己無法阻止,急得在一旁直跺腳。

葉宇不以為然,一抹嘴朗笑道:“這份魚頭湯味道鮮美,又豈會對胃不好!好了,你先出去做點好吃的,突然間,少爺我的胃口大開!”

“真的?”秋蘭聞聽頓時來了神,這兩葉宇閉門不出茶不思飯不噎,可是讓她傷透了腦筋。所以才使出渾身解數,做了許多可口的美食,沒想到自家少爺喜歡喝魚頭湯。

“那還有假不成?”葉宇面帶微笑的白了秋蘭一眼,隨即催促起來;“快去吧!多做點好吃的…”

“噯!好,我這就去!”喜不自的秋蘭,端起盤子就興沖沖地出了書房。只是她卻不知,自家少爺的口味大開,並非是因為愛喝魚頭湯。

待書房內恢復安靜之後,葉宇看著桌案上的四句詩,不嘆老人家的用心之深。一首五言詩,先後要考校作畫人的三個難關。

不過葉宇略作思量之後,從一旁拿過紙張便作起畫來。境由心生,心無旁騖自然作畫得心應手。等到秋蘭喚他吃飯時,葉宇已經將這幅‘山藏古寺’作完!

第三的午後,葉宇帶著自己所繪的畫作,又一次來到草廬院中。這一次老人並沒有拒人千里之外,而是讓葉宇將畫卷撲在院中的石桌上。

當葉宇緩緩打開畫卷後,只見畫面上重重疊疊的群山之中,一股山泉清澈見底,一老一少兩個僧人,抬著一桶泉水,沿著彎彎的石階,優哉遊哉地向大山的深處走去…

畫面上的山和水,都透著一股靈氣,紅葉似乎染透了整個山巒,特別是那一老一少兩個僧人,雖然畫工技巧很是糙,但也算形神具備。

老人站在一旁怔怔的看著這幅畫,微微合起地雙不由得顫抖,神情也瞬間有些愕然。但隨後卻很快的掩飾過去,輕捻鬍鬚冷哼道:“小娃娃,你可知老朽出的題是什麼?”

“山藏古寺!”

“好!能看透這一層,說明你有些悟!”老人微微頷首,隨即擺了擺手:“既然是山藏古寺,可在這幅畫面上並沒畫寺,因此文不對題,你還是走吧!”葉宇恭敬回應道:“老人家,寺在畫中!”

“哦?何以見得?”老人佯作不知,隨即追問道。

“山中若無寺廟,這一老一小兩位僧人,又為何在山下挑水呢?雖然晚輩未有勾勒寺廟,但其意境已然表明,有僧則有寺,有水則有人!”

“額哈哈哈!好一個‘有僧則有寺,有水則有人!’這份悟,老朽十分欣!”老人聽了葉宇的講述之後,不朗的大笑了起來。

葉宇在一旁也是微微含笑:“老人家一首五言詩,有意設下三道難關!險些將晚輩繞入其中難以自拔!”一想起這詩句中魂陣,葉宇此刻想起也是微微愕然。就拿第一關來說,若不是秋蘭的魚頭湯,他也不會想到題目會隱藏在每句詩的開口第一個字。

而隨之而來的就是第二關,若是據‘山藏古寺’,直接以詩句描繪的景,畫出紅山層雲,蜿蜒小路的山頂盡頭隱藏寺廟,這就上了第二道魂陣。

其實‘山藏古詩’這個題目,其本主旨在乎一個藏字。該如何藏,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這就是最為難過的第三關。

層林之中隱有寺廟,是藏!嫋嫋膳房炊煙,是藏!但這些所謂的藏,似乎太過於於俗套,因此一個‘藏’字,才是老人出題的髓所在。

不過這並沒有難倒葉宇,對於懂得作畫‘在意而不在形’的他而言,思維較為靈活且多變,以僧人挑水為引線,暗含山中有寺廟。而一老一小,則體現寺中僧侶延續傳承不斷…

老人輕捻花白鬍須,欣的看著葉宇,臉上出了一絲笑意:“有眼力,有悟!將來成就只會在老朽之上!”

“老人家過獎勵!您當年不到二十歲便已經名滿天下,晚輩又豈能與之比肩?”

“哦?你知道老朽是誰?”這一刻倒是輪到老人驚愕了,隨即雙目有神的盯著葉宇問道。

葉宇鄭重道:“晚輩不敢有瞞,當看到您老人家所繪扇面時,偶然看到落款印戳隱有‘琋孟’二字,覺得有種奇特的覺。隨後晚輩看到草堂內掛著半幅畫作,晚輩猜測您就是五十年前,譽滿天下的王希孟前輩!”整個大宋王朝最為有名的長卷畫作,一個是張擇端名傳千古的《清明上河圖》,而另一個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

當年王希孟雖然比張擇端小十歲,但是成名要早於張擇端許多。而且王希孟當年由徽宗皇帝親自教授畫技,這對於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而言,是一個無比崇高的榮耀。

年少成名的王希孟,不久便銷聲匿跡再無史記可考,後世傳聞在《千里江山圖》繪成之後,王希孟便重病去世。當年葉宇每每讀到此處,也曾為這個年少天才早逝而惋惜。

不過當他看到落款印戳隱有‘琋孟’二字,以及草堂內未有完工的千里江山圖時,給葉宇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眼前的這位老人就是當年的王希孟。而‘琋孟’二字,拆開之後就是王希孟!因此當時他就有了拜師的念頭…

“哦?看來老朽還是低估了你…”老人微微驚愕之後,便若有所悟的接著說道:“那你應該知曉,老朽這房中所掛畫卷何名了?”

“千里江山圖!”

“可知為何只是殘卷?”

“晚輩愚昧,不知何意!”

大家正在读